浅析熔化和凝固

时间:2022-08-20 01:51:14

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当温度发生改变的时候,物质可以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作物态变化。

一、熔化和凝固

物态变化包括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将冰块放入饮料中,不久冰块化成了水,而饮料的温度降低了,可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冬天。将一杯热水放到室外,过一段时间后,杯子里的水凝固成了冰块。其温度变得和室外温度一样,可见液态物质在凝固成固态的过程中会向外放出热量。

例1 下列所描述的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

A.铁块熔成铁水 B.湿衣服晾干

C.河水结成冰 D.沸水上方出现“白气”

解析:判断物态变化类型的关键点是准确判断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铁块熔成铁水,物质由固态转化为液态,是熔化过程,湿衣服晾干,衣服当中原本是液态的水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是汽化过程,河水是液态,结成固态的冰,是凝固过程,沸水上方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上升遇冷形成的小液滴,即从气态转化为液态,属于液化。

答案:A

例2 夏天吃冰棒时,刚出冰柜的冰棒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下,远低于嘴唇的温度,当其与嘴唇接触时,使嘴唇上的少量水放热____,与冰棒粘在一起,便粘住了嘴唇。

解析:先判断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嘴唇上的水是液态,刚出冰柜的冰棒温度很低,当它与嘴唇接触时,液态的水结成冰,变成固态,发生的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

答案:凝固

二、熔化和凝固在生活中的应用

生活中有很多利用到物质熔化和凝固的例子。

1.工业铸造,铸造铜器的时候一般是先将铜块高温加热使其熔化为铜水,然后再将铜水浇到模具上,等铜水凝固形成我们想要的形状的器具。

2.利用物质在熔化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在凝固的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在北方的冬天,为了很好地保存蔬菜,人们通常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就利用了水在凝固结冰的时候会放出热量,使窖内温度不会太低而冻坏蔬菜。

例3 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的司母戊鼎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我国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重832.84 kg,铸造此鼎的过程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有( )。

A.汽化 液化 B.液化 凝固

C.熔化 凝固 D.凝固 液化

解析:司母戊鼎的制作过程是很复杂的。它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然而,其基本的过程还是先将铜块熔化成铜水再由铜水凝固而成。

答案:C

学即用,练一练:

1.古代有些宫殿中。有许多空心铜柱支撑着宫殿的屋顶,夏天走进宫殿会感到冷气沁人,原因是空心铜柱中装有许多冰块,由于____使温度降低,所以宫殿里很凉爽。

参考答案:1.冰熔化吸热

上一篇:你会鉴别黄金饰品吗 下一篇:保证电力设备可靠性和减少费用的状态检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