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2-08-20 01:10:26

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策略研究

西方教育家卢梭认为:人性的首要法则就是维护自身的生存,人性的首要关怀就是对自身的关怀。这一理论将人类教育的最终目标定位为人性的自我完善和自我教育。不少教师总是觉得课堂上气氛沉闷,学生的参与度不是那么高。“人能弘道,非道能弘人”,关键因素在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教学实践说明,教学的重点、难点部分应该是数学课堂的精髓所在,教师应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度,将教学重点演绎成学生关注的热点。

一、让学生自己发现教学的重点

托尔斯泰曾经告诉我们: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就能轻松突破数学课堂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课前,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预习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认真仔细地研究重点环节。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探究活动中去,才能呈现出小手直举的景象,学生的眼睛闪烁智慧的光芒,数学课堂也彰显出应有的生命力。

如,教学苏教版第十一册《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时,这是在学习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的后续探究。教学中,在复习过比的基本性质后,我问:“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途呢?”学生七嘴八舌议论开了。“可以把比的前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使比变得简单些。”“可以把小数比的前后项扩大10倍、100倍、1000倍……使之变成整数比。”“可以把分数形式的比,前后项同时乘以它们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使之成为整数比……”教师因势利导,“大家都说得有道理,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利用比的基本性来化简比。怎样化简比呢?大家自学第71的例4”。把教学的重点部分渗透给学生,发挥学生应有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自主探究中,向数学课堂教学的深处不断蔓延,提升学生数学能力与素养。

二、让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

“我口表我心。”要想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就应当让学生有“事”做,在教学过程中,一些简单数学公式的推导,数学方法的总结,数学规律的发现,尽量给学生以机会,让他们自己得出结论。

如: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计算时,先引导学生操作――圆柱的表面展开,然后把展开图贴在黑板上,让学生对照展开图,说说圆柱的表面积如何求?学生不难总结出圆柱体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积,至此导出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同时让全班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再配些相应的练习就较好地完成了该课的教学任务。

又如:求一个数的倒数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的内容。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新课伊始,揭示课题后,我就和学生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学生提出,他很想知道,“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呢?”“可以用什么方法求一个数的倒数?”随即我就把这两个疑惑进行板书。学生内心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急切地想学到倒数知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顺理成章地转化成了学生关注的热点,学生不知不觉中就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

让学生自己去总结方法,既能让学生产生一种自豪感,又能让学生始终关注教学重点,人人参与讨论与研究,让学生自己体会练习目的。

三、让数学练习成为学生的真实需要

课堂教学少不了数学练习,有部分同学是为了作业而作业,目的就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也有的老师生怕学生出错,对重点的知识反复讲,学生被动参与其中,效果不佳。针对这一现象,我增加了让学生在练习同时,去体会练习的目的的环节,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例如:在教学过三角形面积后,学生知道三角形的面积=底×高,底和高是一种对应关系是本课教学重点亦是难点。我出示了几组三角形,让学生量出需要的数据,求三角形的面积。

练习后,让学生自己说说老师为什么要出这样的练习?你有什么体会?

生1:是要让我们知道,选中底边后,一定要取这条边上的高,才可能准确地算出三角形的面积。

生2:如果是钝角三角形,有两条边的高在图形外。

生3:如果是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互为高。

几乎全班的同学都参与讨论,明白了底与高的对应关系,教学的重点、难点在讨论的过程中得以解决,这比教师单纯的讲和学生默默无闻地做效果要好很多倍。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具有惊人的学习潜能,要想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就要放手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让学生说说如何解决问题,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我们教师相机引导,使之科学化、规范化。总之要想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就要放手让学生有学习主人的感觉。

上一篇:谈现代服装色彩设计灵感来源的途径 下一篇: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学生素质泛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