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开发费用资本化的探讨

时间:2022-08-20 11:55:45

研究开发费用资本化的探讨

一、研究开发费用资本化处理的合理性:

1.开发费用资本化符合资产的确认和计量标准。。第一,从资产确认条件的方面来讲,资产确认和计量的要求是:企业拥有或控制,能以货币计量,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第二,多数企业会同时从事多个项目的研究开发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项目失败的概率,所以满足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2.有利于促进企业技术创新。2006年2月9日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到国家将支持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鼓励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加大企业研究开发投入的税前扣除等激励政策的力度。企业要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必然要增加研究与开发的投入。研发投入阶段的支出对企业投入期的利润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研发支出较大的企业将直接导致企业研发投入期间利润大减。这样,一些企业为了利润指标考核,可能减少对企业技术开发的投入。对研究开发费用资本化处理无疑会减轻经营者在开发阶段的利润指标压力,激励企业加大研究和开发的投入,促进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为我国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提高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创造良好的会计环境。

3.符合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开发活动一旦成功,会为企业带来大量收益,而受益期往往会比较长,将开发费用资本化,在以后各受益期内进行分摊,可以保证收入与支出相配比,有利于企业平衡各期间的利润水平,避免大起大落的现象发生。

4.能使企业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是知识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和应用。人们目前已充分认识到知识对经济的巨大作用,企业纷纷加大了研究开发的投入,因此,将研究与开发费用予以资本化,而不是费用化,将有助于改变人们的观念。

5.符合一致性原则。通常情况下,企业外购的专利及技术均计入无形资产,而自制的无形资产本质上与外购的一样,只是获取的渠道有所不同,采用资本化,将保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可比性,使得各类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口径相一致,遵循了可比的原则。

6.有利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新《企业会计准则》对开发阶段的支出实行先进行归集然后分期摊销的政策。在开发期开发投入不影响企业会计利润,开发成功后无形资产分期摊销平均摊入各期利润,改变了企业追求短期利润的行为,从而追求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7.符合真实性与重要性原则。过去的我国采用的会计处理方式,将大量的研发费用费用化,仅将少量的律师费与注册费费用化,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价值,使得报表使用者很难了解企业拥有的高科技含量,以及在研发方面是否有投入与投入多少。经济学研究表明,研发费用确实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利益,而资本化的处理方式可以是企业将重大的研发费用进行充分的揭示,使得信息使用者也关注企业的科研水平与进度,符合重要性与真实性的原则。

8.有助于价值最大化的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从近年来美国、我国香港地区等地的股票市场看,科技类股票的市盈率普遍高于其他各类股票的市盈率,这说明“科技含量”已成为企业价值的组成部分。如果将研究开发费用予以资本化,能使财务报表中资产、费用、利润等数据更好地说明企业价值的大小,从而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9.符合谨慎性原则。在谈到费用化的时候,谨慎性曾被认为是支持费用化的有力证据,实际上,根据Lev的观点,对研究和开发进行费用化处理实际上不体现谨慎性原则。Bharat Sarath,Theodore Souginannis & Lev曾在实践研究中分析了研发费用在当期费用化对公司盈利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处于成熟期的公司,研发费用及其费用化处理后公司盈利的增长势头反而要高于其资本化处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对于成熟期的公司来讲,研发费用资本化是符合谨慎性原则的。

10.能客观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本化处理能满足财务报告的需要,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从而避免企业与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并促使企业管理层积极向投资者传递研发活动的进程与成功的概率等重要情况,以满足投资决策需求。

二、研究开发费用资本化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1.核算主观估计成分太高。一方面要划分什么是研究费用、什么是开发费用,另一方面还需要确定资本化的金额为多大。而且以后年度如何进行摊销,摊销期限等都需要主观估计。

2.新《准则》未规范开发失败后如何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一旦研究开发结束后项目开发失败,企业将无从选择。将计入研发费用―资本化支出余额转入无形资产显然是不合适的,如果不转入无形资产,这一部分资本化支出是一次性计入失败当年费用还是作其他处理,新《准则》都没有说明。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如果计入失败当年费用抑或计入其他资产类科目进行分摊的话,在《税法》上能否认可还值得商榷。《税法》上如果不能认可,该笔费用将无形中增加企业当年的税收成本。

三、 对于研究开发费用资本化处理中的问题提出的建议

鉴于新准则对研究开发费用处理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明确划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完善入账手续。由于准则中规定的五个资本化条件没有具体的解释说明,应该通过细则进一步说明适用情况,明确规范两阶段。对已确定计入无形资产的开发项目必须具备基本的资料,如可行性分析报告、开发预算、相关部门出具的检测报告等,才可入账。

2.为保证重要性原则,可以按各企业情况规定其具体的指标。为保证企业研发费用有条件资本化符合重要性原则,可以按各企业情况规定其具体的指标。如规定某企业在连续三年内,每年的研发费用占当年营业收入的5%以上方可资本化。

3.防止企业运用新准则来进行利润操控。实施新准则后,企业有可能长期存有研发费用的待摊余额,从而调节利润,满足管理者的需求。所以,需要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进行约束,同时不建议所以行业全面展开,可以选有代表性的行业试运行,在逐渐在其他行业进行推广。

4.提高企业的无形资产管理水平。规范和完善无形资产评估和交易行业与市场,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无形资产管理水平,正确衡量无形资产的价值与企业的整体价值,提高报表的质量。

5.领导层在任期内实行错位排列。会计本身就要求各岗位的互相监督和牵制,既然资本化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关键在于管理层,那么我们就可以制定相应的措施,形成管理层的内部牵制。

上一篇:人力资源整合问题探究 下一篇:浅析中小企业中的职权配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