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早晨的琅琅书声响彻校园

时间:2022-08-20 11:29:53

让早晨的琅琅书声响彻校园

摘 要: 朗读是把躺着的书面文字,用声音立起来,出口时的声音负载着思想感情,增强了语言文字的可感性。早读课是朗读训练的黄金时间,是课堂必不可少的延续与补充,也是决定学生语文成绩的关键环节。早读效率直接影响到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可现状是早读课的形式和质量都不尽如人意。文章认为可以从营造良好的早读氛围、安排好早读内容、教师的有效督促等方面提高早读课的效率。

关键词: 语文课堂 早读课 有效开展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早读课现状令人担忧:早读时班主任找学生谈话,搞卫生,其他任课教师检查作业,学生出墙报、做练习,只是齐读或刚开始大声、渐渐小声以致最后无声,只读课文、只读背诵文段,等等,某些任课老师虽然准时到岗,但对学生所读的内容,朗读的语调、语气、节奏、轻重等,多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缺乏针对性的指导。老师没有明确的目标与系统的计划,学生只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为了更有效地开展早读,我从以下方面谈谈看法。

一、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

要让学生自始至终都用心尽情地读半小时,的确不容易,辅导老师要开动脑筋,想方设法营造朗读氛围,激发朗读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营造朗读氛围的手段,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合理利用录音机、多媒体课件等。对那种佶屈聱牙的文章(如文言文),可放录音,让学生听而跟读,再听再读,这不仅有助于避免学生读错字、读破句,而且有助于学生更深刻透彻地理解课文,营造朗读氛围。诗歌学习,学生可根据朗读录音掌握朗读的语调、语气、节奏、轻重等,这对他们整体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所帮助。这样不仅能激发朗读兴趣,还能受到美的熏陶。

2.教师(或学生)范读、领读。不仅要学生读,教师也要做表率,凡是要求学生背的课文,教师先要示范背诵;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教师自己先要声情并茂、字正腔圆,这样方可让学生心悦诚服,群起效仿。

3.分角色朗读。此法特别适用于那些表演色彩浓郁、角色性格分明的课文(如小说、戏剧)。如《威尼斯商人》一课,课文较冗长,又是一篇外国文学,很多学生读一遍就觉得累,不愿再读,以致对课文没有留下太深印象,我利用此种朗读表演,学生兴趣浓厚,参与度高,气氛热烈,这种形式如果再加上学生自己的点评,那么效果更好。

方法还有很多,目的是让学生全身心投入朗读,掌握朗读的方法、领悟朗读的真谛、领略早读的情趣和乐趣。

二、认真设计早读内容,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1.熟读教材。教材在每学期都会编排一些附录古诗,文言文、优美的散文,每课学习后都有字词,这些都可以作为早读课的常规任务,根据教学计划做好每天的安排,向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并检查落实。

2.背诵课文。背诵是知识输入和积累的一种有效途径。如文言文中重点的实词、虚词的用法、句子的翻译,只有通过记忆才能把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的文言文阅读中。实践证明,课内文言文学习较好的同学,课外文言文阅读相对做得就较好。当然,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背诵由少到多,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并采用结“对子”形式或在小组中交叉进行检查。

3.欣赏美文。多数学生的作文水平停滞不前,关键是见得少、读得少、积累得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为了适应新要求,每天早读课之前,我们可安排学生在黑板上摘抄优美语段,把美文共赏作为早读一部分。学生必须广泛阅读,有意识地搜集摘录富有哲理文采的语句,这样可以督促学生主动博览群书,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把教师的要求转变成学生的需要是改变教学的最高境界。”

三、教师早读坚持下班,扮演好监督者、指导者等多种角色

1.监督者:早读课本应突出“读”。读什么,辅导老师要事先安排好,或背诵,或预习,都要有的放矢。内容明确后,不能仅由学生随便读,自己充耳不闻,袖手旁观。老师除了仔细观察哪些学生在读,哪些学生偷懒需要提醒外,还要掌控节奏,调节气氛,指导朗读,检查背诵。早读的高效源自辅导的高明。

2.指导者:早读课是教师走进学生、为学生释疑解惑的上佳时机。学生大声朗读,自会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读错字音,读破句子,教师要仔细听,更要立即悄悄个别指正,既解决问题,又不使他难堪。有些学生胆小,不敢当众问,也不想特意去办公室问,但是会因你在他身边停留而不失时机地向你请教,老师要抓住契机,指点迷津,这种指点针对性强,会使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教师应特别关注那些上课不爱回答问题、听课不认真、语文基础较薄的学生,多在他们身旁转悠,弯下腰主动征询帮助,让他们感受到你的关心,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同时喜欢上你所教的课程。

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朗读是“活”的,朗读使人感知、共鸣,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更新观念,勇于创新,当好设计者、引导者和帮助者,使早读课真正成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人文素养的主阵地,让早晨的琅琅书声响彻校园,校园的早晨会因为多了悦耳的书声而格外动人。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上一篇: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中的运用 下一篇:论林黛玉之“小性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