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项目建设3年连上台阶

时间:2022-08-20 10:13:36

朝阳区项目建设3年连上台阶

2006年以来,朝阳区委、区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投资拉动为重点,通过精心组织、健全机制、强化服务,全区项目建设硕果累累,固定资产投资连上台阶,全区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都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喜人局面。

据统计,2006~2008年朝阳区的投资项目分别达到了249个、291个和342个,呈连年递增的良好态势;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分别达到了100个、147个和217个;每年都有3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开工建设。

众多项目落位和成功崛起,有力地促进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2006-2008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额分别达到62.7亿元、81亿元和109亿元,年均增速达到31.9%:全口径财政收入也水涨船高。3年分别实现21.4亿元、28.9亿元和32.5亿元,年均增速达到30.5%。这两项指标一直处于全市城区之首。

项目建设成就得益于“五抓”

一抓政策制定。区委区政府始终把项目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每年都按照市里下达的任务指标,结合区域经济特点,研究制定出台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全区,以此推动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抓责任落实。为保证投资任务的完成,朝阳区建立了固定资产投资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区长亲自抓,主管区长负总责。相关职能部门分兵把口、各负其责。全区共成立了12个责任单位,同时将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纳入干分制考核,投资完成情况与个人年度奖励挂钩,并实行一票否决的责任考核制度。

三抓平台构筑。依据区域特点,朝阳区先后建立4个投资平台,分别是:建成区的服务业“掘金”项目平台:开发区工业项目平台:永春镇高端产业平台和乐山镇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平台。这些项目的建设成为朝阳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抓服务保障。为保障项目建设有效推进,朝阳区在政务大厅建立了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实行无障碍“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同时,为了使落地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区级领导和项目负责人实行项目对接,以此保障了项目的成功落实和投资者的利益。

五抓活动载体。朝阳区每年都要搞大项目开工仪式,举办项目建设成果展览,在激发全区干部投身经济热情的同时,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氛围。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引导国内外客商来朝阳区投资落户发展。

推进“掘金”计划,提高承载能力

成绩只能说明过去,2009年更为艰巨的任务摆在朝阳区各级领导班子面前。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国内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在这种状况下,区里各级领导有信心并付诸行动,积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机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整合要素资源。全力做优承接项目平台,为全区经济再上新台阶创造条件。

朝阳区是长春市的中心区,发展现代服务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土地稀缺、资源有限,是当前困扰区域发展的最大障碍。区领导经过反复研究、制定出了强力推进建成区“掘金”计划,运用市场和行政等诸多手段,腾笼换鸟、拆旧建新,大力引进国际国内战略投资者落户朝阳,同时推进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按照计划,2009年全区的拆迁面积将达3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合计50万平方米,其中居民住宅35万平方米,商用面积15万平方米。目前朝阳区计划开展“十大综合商务体”建设。这10个项目分别是:富苑・盛世城项目;大连万达综合体项目;国信集团国际广场项目;台外中泰海洋广场项目;颐高数码创意大厦项目:上海广场项目:高丽集团康德堡休闲中心项目;凯悦酒店项目;卓展扩建项目;重庆路苏宁广场项目。这10个项目建成后,总建筑面积将达143万平方米,总投资达111亿元。对于朝阳区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必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朝阳经济开发区是朝阳区发展新型工业的主战场,目前,开发区的主要发展目标是提高一、二期的土地利用率,实施填平补齐,着力吸引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产出效益多的项目入驻。同时,加强三期3,62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提高项目的承载能力创造条件。

围绕打造投资环境最优区,致力于软环境建设,全区上下树立了对待投资者“像长者一样尊重、像朋友一样热情、像亲人一样牵挂”的服务意识,努力营造“不懂经济不行、不服务经济不行、不加快发展不行”的浓厚氛围。加快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投资环境,坚定信心,迎接挑战,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上一篇:长春文化产业逆势上扬 下一篇:建绿色宜居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