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在有城楼的城镇》中的生死观

时间:2022-08-20 09:55:05

论《在有城楼的城镇》中的生死观

|井基次郎因患结核病于1932年逝世,年仅31岁,存世20余篇短篇小说。生前为无名作家,死后却渐渐声名鹊起,其短篇小说被称之为珠玉名品。《在有楼的城镇》是第二作,与|井文学一贯的病郁、倦怠、颓废的风格不同,是他最为明亮健康的作品,被称为|井文学中的杰作,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作品描写了妹妹以及身边众人的生与死,通过这些生死事件,主人公对于生死的认识也随之渐渐深化。深刻把握峻的生死观对于进一步理解作品主题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主人公初至城楼小镇的描写,试探讨他面对死亡事件的最初反应及生之态度。

一、 对死亡的逃避

《在有城楼的城镇》以痛失妹妹的主人公阿峻赴姐姐家静养为背景,描写了姐夫一家及松阪的健康而淳朴的人情,清新的自然景色。阿峻来城楼小镇的原因,原文描述如下:“可爱的小妹妹尚处在豆蔻年华的年龄便死去了。阿峻打算冷静地思考一下妹妹的死,正是出于这样一种年轻人的感慨,便在妹妹还没有出五七的时候便离开家,到住在此地的姐姐家来”。他来此地的原因是年幼的妹妹的死。关于这点,可结合当时|井基次郎的事件来考察。1924年8月上旬,|井去往位于三重县松阪的姐姐家静养的前一个月,即同年7月2日,年仅四岁的妹妹八重子因患结核性脑膜炎离世。关于妹妹的死,|井在给友人的信中这样写道“小小的身躯在同我们所不知道的东自斗争着…太可怜了。在众多兄弟姐妹守护下死去了…简直就像梦一般过去了。虽已过了初七但仍感觉如同假的一般。感情的飞灰!…好想在骤雨冲刷的寂静山林中回复为人”。正如书信中所谈及,妹妹的死给|井本人感情带来了冲击,被其称之为“感情的飞灰”。妹妹“独自斗争着”,兄弟姐妹虽围绕着她,但最终不幸离世。另外,自己没有任何真实的感受,没有强烈的失去至亲的哀痛,仅仅是感到“像梦一般”、“如同假的一般”。从“感情的飞灰”中可以看出他感情的不安。“好想回复为人”的愿望正是由于其在精神上失去了感情完整性,成为了有缺损的人而发吧。

另一方面,妹妹的死也触发了|井的肉体上的生存危机。正如古闲章所说“妹妹的死所象征的黑暗面是他的疾病”,当时的|井已经患上了困扰其一生的疾病。妹妹在“豆蔻年华的年龄”死去,阿峻打算“冷静地思考一下”,即阿峻当时尚处于不能冷静下来的状态,发起了“一种年轻人的感慨”,因为死亡对于尚无生死经历的年轻人,特别是和妹妹一样有疾病隐忧的阿峻而言,可以说是一种极大的冲击,内心持有对死亡的不安之情。心怀恐惧的阿峻于是在妹妹还没有出五七的时候离开了家,众所周知,五七是佛教中人死后35天所举行的仪式,本应在家中守灵的他却以这么快的速度离家而去,直接反映出了自妹妹病危、离世、到葬礼,阿峻一直所承受的巨大精神压力。阿峻是在逃离妹妹的死,深层意义上来说是渴望逃离罹患疾病,危险内藏的己身的死亡阴影。通过以上讨论可知,与死亡面对面的阿峻,希望迅速逃离死亡正笼罩的区域,切断自己与死亡的葛藤。

二、 对生存的怀疑

将死亡的恐惧深埋心底的阿峻,来到了姐姐一家所生活的城楼小镇,开始关注生的他此时对于生存又是一种什么态度呢。

在上文中也探讨过,精神和肉体受到死亡所带来的双重冲击的作者“想在骤雨冲刷的寂静山林中回复为人”,渴望通过“雨”的冲刷,在“雨”中找回失去的“生”。这种对“雨”的倾心与关注,也充分体现在作品中。例如,“在这干旱的夏季里也曾下过一两场雨,而每当雨水停歇,便带来一点秋意,气候的这种变化他已经清晰地感受到了。那种内心的宁静与朦胧的秋意,使阿峻无法再闷在房间里读书或者沉思冥想…以往那颗被悄悄抑制着的内心开始萌动了”,直到雨水带来秋意才使得阿峻走出门来,并进而使得“悄悄抑制”的内心得到解放。雨水的降临不仅使阿峻从房间走到外界,在滋润肌肤的同时更进一步滋润了他压抑的内心,可见雨水对阿峻非常重要,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在雨水帮助下走出房间的阿峻站在城楼上眺望,他一直注视着与“雨”有着极为相似的景物――湖岔。“每当登上这城楼,阿峻都要一遍遍地眺望湖岔,这已经成为他的习惯…那种情形仅只是一种光景而已,并非有什么特别之处吸引着他的注意力,仅只是那种光景便足以吸引他了”。观察湖岔已经到了成为“习惯”的程度,而且并无特别之处的湖岔却“足以吸引他了”,为什么平淡无奇的景色却异常的吸引阿峻呢?其实,从“雨”及至“湖岔”,阿峻一直被这种普通景物所深深吸引,深入观察下便可发现两者并非孤立,可以说确实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特征,一者为雨水,一者为海水,不能否认二者都具备“水”这一共同点。从|井在书信中对“雨水”给予生之希望开始,到文中的缓解旱情的“雨水”,再到“气韵更加生动”的湖岔海水,无一不是蕴含在“水”这一共同体下,作为作者眼中的“生”之象征,闪耀着耀眼的“生”之光芒。

对“生”格外注目的阿峻被“气韵生动”的湖岔所吸引。他认为湖岔景色“并非有什么特别之处”,但他又觉得“应该有些什么”。因此他进行了几种猜测:一是没有缘由的淡淡憧憬,他同意这种说法但又稍觉不足;二是推测那儿居住着不同人种的人们,经营着不同的生活,但他认为带有神话色彩,不着边际;三是认为似外国画中场景,但最终否定了;四是感到梦中曾经来过此地,但终未清楚回忆出。除了推测,他还产生了如下感叹:“湖岔的景象尤胜一筹,唯有那里的气韵更加生动…看着看着,感觉自己仿佛要像野兽一样从城楼的顶上发出哀号”。关于此点,渡部芳纪认为从阿峻感受到的“淡淡憧憬”“气韵生动”中看出了他找到生存勇气的契机。同样飞高隆夫认为是乡愁似的感情,与处于恢复期病人状态的阿峻的生之姿态相吻合。须藤松雄也认为湖岔是生命的故乡,阿峻正处于恢复期。以上观点大致相同,认为湖岔是生命的故乡,因此阿峻产生了一种乡愁似的感情。但是阿峻此时是否对生持有一种积极的态度,尚存疑问。他虽憧憬湖岔,但推测是“与我们属于不同人种的人们”在过着“与我们这个世界不同的生活”,这样就将湖岔的“不同世界”“不同人种”与他自身所在的“这个世界”对立了起来,拉大了其与湖岔之间的距离,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他与“不同人种”生活的世界远离了。“外国画”也是同样,这样的湖岔风景不是本国风土,而是遥远他乡风物。也就是说,对阿峻而言,湖岔是异种人和异域人所拥有的,绝非自己所能到达。他最后感觉梦里曾经来过,也就是说湖岔是他曾经拥有过的,但如今已经失去。正因为失去了气韵生动的湖岔、失去了生,所以感到悲哀才渴望像“野兽一样”“发出哀号”的吧。由此可知,阿峻虽憧憬着象征生之故乡的湖岔风景,但此时的他并非发现了生的勇气,而是感到了和生的距离,认为自己已经失去了生,对生存持有一种怀疑的态度。

三、结论

初至城楼小镇的主人公阿峻受到死亡的冲击,深感无望,渴望逃避死亡,同时对生持有一种怀疑态度。(作者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

参考文献:

[1]|井基次郎. 柠檬[M]. 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2]小山s雅. |井基次郎の肖像[M]. 皆美社,1986.

[3]古闲章. 「城のある町にての世界――死と生のロンド[J]. 日本近代文学,1984,10.

[4]渡部芳纪. 「城のある町にて[J]. 日本近代文学,1975,10.

[5]飞高隆夫. |井基次郎ノ`ト[M]. 北冬h,2003.

[6]须藤松雄. |井基次郎研究[M]. 明治书院,1979.

上一篇:中外有声读物研究综述 下一篇: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民间传统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