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

时间:2022-08-20 09:36:28

浅析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

摘要:为了规避风险和投机,金融市场出现了大量的衍生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有不同于基础金融工具的显著特征,如何恰当地确认、计量及揭示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和收益已成为当前会计理论界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拟通过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计量等方面进行探讨,思考和借鉴国外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给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提供一点建议。

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公允价值

中图分类号: F833/83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97(2008)09-151-01

一、衍生金融工具的含义及特点

衍生金融工具的含义:衍生金融工具(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又称创新金融工具,是在20世纪80年

代初随着金融自由化浪潮蓬勃发展起来的。对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目前还没有一致的定论。根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定义,衍生金融工具是期货、远期合约、互换和期权合约以及类似性质的金融工具,如利率上限与固定利率借款承诺等。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的定义,所谓衍生金融工具,是指初始净值较小或为零,其价值随合同标的变动而变动,采用净值结算的金融工具或其它合约。

二、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研究

(一)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

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有两方面问题需要解决:首先,在到期日前是否应将衍生金融工具所代表的权利或义务作为表内项目(资产或负债)确认;其次,在财务报告日是否应将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变化确认为损益。

衍生金融工具不同于一般的合约,非特定条件下它是不可撤销的。一旦合约签订生效后,债权债务关系即告成立,相应的与风险并存的交易也发生了实质性的转移,而且衍生金融工具是一种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交易方式,从合约的订立到履行过程中,价值变化很大,如果等到合同履约时再确认,会计信息中缺乏衍生金融工具所产生的高风险、高收入的信息,整个会计信息相关性会有所下降,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也无法达到“决策有用性”这一会计目标。这就需要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从签订到履行经过多次确认。因此,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标准应有初次确认标准、后续确认标准和终止确认标准。

(二)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计量

传统的计量属性是历史成本原则。但采用历史成本法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计量不现实。首先,衍生金融工具从合同订立到最终交割或平仓,要经过较长时间,期间价值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其次,历史成本的取得也存在问题,有的衍生金融工具,如远期合同、互换等,在企业签订合约时,并不需要付出成本,历史成本为零,参与期货交易须交纳的保证金,不是进入合约的代价,也不是历史成本。因此,历史成本法不适合绝大部分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这样,势必要暂时摒弃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原则,而使用“公允价值”这一概念,公允价值计量更符合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

公允价值一般被理解为现行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贴现值。IASB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热悉情况并自愿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基础上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结算的金额。” FASB对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当前交易中,自愿的双方买入(承担)或卖出(清偿)一项资产(负债)所使用的金额,换言之,该项资产(负债)是在非强迫或清算拍卖的情况下买入(承担)或卖出(清偿)的。”我国财政部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的理解,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的核心问题是公允价值是如何确定,这是决定公允价值优劣的关键。普遍认为,如果是在公开交易的市场上,相关的市场价值或市场标价(因出售衍生金融工具而可获得的或因购买衍生金融工具而应支付的金额)可作为其公允价值。如果是在没有公开交易市场的情况下,公允价值可按以下方法确定:采用另一项实质上相同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采用未来现金流量的贴现值;采用一定的期权模型确定;由专家确认评估并经企业管理当局确认的公允价值。

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并存的混合计量模式,一是公允价值的全面计量模式。IASB在1994年1月的ED48按企业管理当局持有衍生金融工具的目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类,并采用不同的计量属性:

1、持有至到期日或较长时期的衍生金融工具,采用一致的计量属性,基于被套期保值的头寸一样采用历史成本计量;

2、为套期保值目的而持有的衍生金融工具采用一致的计量属性,即被套期保值的头寸采用历史成本(公允价值)计量,采用套期保值的工具也采用历史成本(公允价值)计量;

3、其他衍生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对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所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应立即加以确认,并计入当期损益。这种做法有以下优点:第一、体现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的完整性、一贯性。对于衍生金融工具,根据企业当局的持有意图和目的,决定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还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都缺乏客观性,也使得衍生金融工具在确认、计量等会计处理上不能保证逻辑上的完整性和一贯性,如果统一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那么无疑就避免了这一问题。第二、突出信息的相关性和决策的有用性。对于衍生工具,只有公允价值才能反映其真实价值,体现其对企业的真实影响。第

三、简化了会计处理,减少了操作的随意性。衍生金融工具统一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因公允价值变动而产生

的所得或损失立即计入当期损益,不仅简化了会计处理,而且能克服操作上的随意性。至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会使可靠性发生动摇的问题,就绝大多数衍生金融工具而言并不成立,因为发达的金融市场能为其提供可靠的公允价值。对少数公允价值难以获得可靠资料的衍生工具,可以通过平均价格法、成本加权法等方法取得。

参考文献

[1]陈引,许永斌.衍生金融工具风险与会计对策[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3.

[2]陈小悦.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研究[M].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3]谢诗芬.公允价值,国际会计前沿问题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上一篇:人单合一财务指标分析 下一篇:对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的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