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读”一贯 感受神话的魅力

时间:2022-09-14 07:21:24

《夸父追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组的一篇略读课文。它是我国最早的著名神话之一,讲的是夸父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它表现的不仅是表面上的与日逐走,还表达了古代人民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壮志,颂扬了一种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为有效地展开教学,笔者提出如下浅见。

一、文本特点

1.情节完整生动。这是一个完整的神话故事,课题“夸父追日”四个字高度概括了故事的人物、事件。故事以“追日”为线索,清晰地讲述了追日的原因、经过、结果,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先写了夸父向往光明,想抓太阳;再写他提腿狂奔,长眠虞渊;最后写他变成大山,化为桃林。整个故事环环相套,层层推进,扣人心弦,感人至深。

2.人物特点鲜明。本文只有一个主人公——夸父。他的形象随着故事情节的层层铺展而越来越高大,他追求光明、热爱生活、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勇于献身的伟大品格深深烙印在读者心中。

3.想象丰富奇特。神话的魅力在于神奇,文中有几处描述通过丰富而又夸张的想象,使情节充满幻想色彩,更给人物蒙上了神奇的面纱,让文本增添神秘之感,紧紧地吸引读者。

4.所处位置特殊。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是第八单元的结束篇。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乞巧》《嫦娥》这两首古诗,理解了《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的故事,还学了《女娲补天》,对古代神话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对其学习方法有了初步的感知。作为略读课文的《夸父追日》,是对古代神话内容的拓展,也是对前面所学阅读方法的巩固。

二、教学建议

根据教学目标、文本特点及学生实际,本文可分以下四大板块进行教学。

(一)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把握故事梗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词义是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虽然是略读课文,这一环节仍不可省。与精读课文相比,可以让学生更自主、更独立地完成。可分课前与课上两步进行。

1.课前预习:新授之前,教师可布置预习要求:{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文中不懂的词语;{3}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讲了什么。

2.课上交流:可让学生以前一课《女娲补天》为例,说说自己是否喜欢神话故事,以此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阅读神话的兴趣,又为赏析《夸父追日》做铺垫。检查学生预习情况:{1}交流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难读的字、词、句,带领大家读一读;{2}交流自己认为难理解的词语意思,并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意在激起学生对词语理解方法的回忆,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3}默读全文,围绕课题,用自己的话通顺连贯且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并形成板书:东升西落——追赶太阳——痛饮河水——长眠虞渊——变成大山。这一板书可帮助学生理清叙述思路,找到记忆的支撑点,最后再让学生以此为依托自由地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自主精读:讲述故事,交流体会

这是本文教学的重点环节,为体现阅读行为的个性化和阅读体验的独特性,可让学生选择特别感动的地方多读读;为将情感体验融于故事讲述,增强表达效果,提高表达能力,可让学生把讲故事与谈体会融为一体。具体可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心体会,把自己特别感动的地方读一读;{2}紧扣关键词句,用自己的话把深受感动的理由说一说;{3}带着自己的体会,把最受感动的地方声情并茂地讲一讲。

“东升西落”(第1自然段):这是夸父追日的原因,可着重抓住夸父内心的想法来评析夸父的特点,先是产生疑问:太阳躲到哪里去了呢?再强烈地表达内心的愿望:“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最后明确表明自己的做法:“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从夸父这一条理清晰的内心独白中,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夸父对光明的向往,可让学生抓住“不喜欢”、“喜欢”、“要去”、“把它”、“叫它”等关键词说好这一段话,展示夸父追求光明、雷厉风行的人格魅力。

“追赶太阳”(第2自然段):这是夸父追日的过程,可着重抓住夸父追日的动作来品读:“拿”、“提”、“追”、“举”、“抓”这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语,把一个“追日”的夸父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来:克服困难、无所畏惧、勇往直前。本文故事情节完整,描述语言生动,但通篇都没有人物的语言描述,故此处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人物的语言:夸父追日时边追边会说些什么?他举起双臂想把火球抓住时,又会无比欢喜的呼喊些什么?通过这一语言的补白,夸父对光明的强烈渴望以及追日决心之坚定就活脱脱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为了更好地体悟夸父的品格,可让学生一边表演一边动情地讲述这一部分。

“痛饮河水”(第3自然段):把这一段浓缩为一个字,就是“渴”。这个“渴”既是夸父追日时身体状态的描绘,更重要的是突显了他追日过程的艰难:水喝得越多,说明越口渴;越口渴,说明追日的过程越艰辛;追日如此艰辛仍能坚持,充分表现了夸父目标坚定不移,顽强拼搏的精髓。可引导学生抓住“太渴”、“太累”、“喝干”、“没止住”等词语去体会并讲述好这一片段。

“长眠虞渊”(第4自然段):在前面几个段落中,夸父一直表现得特别激情,特别奋发,而此刻却轰然倒下,让读者的心一下子揪起来。以一种低沉的情绪去触摸“遗憾”、“长叹”这些文字,就不难走进夸父的内心,此时可启发学生想象夸父遗憾什么,长叹什么,进一步了解夸父的奉献精神。

“化为大山”(第五自然段):显然,这一段又明快起来,夸父无私奉献,造福后人,让人感动之余顿生敬意,感伤之后又生希望,夸父的精神又得到了延续,也暗示着追寻光明的人源源不断,人们征服大自然的雄心犹存。

整个故事一直让读者热血沸腾,夸父的坚定、执著、奋勇、顽强、献身更让人荡气回肠,在他长眠的短暂悲伤之后又充满希冀,这也有助于学生有声有色地、感情充沛地讲好这个神话,深入体悟夸父的伟大品格。

(三)选择品读:回味想象,感悟神奇

神话吸引人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想象丰富而奇特。教学神话,应引导学生去品味想象、揣摩想象、感悟想象。《夸父追日》也有很多这样展开奇特想象的句子,有选择地进行细读、品味,将会更好地体会想象的特点和作用,进一步感受神话的魅力。

“像风似的奔跑”、“一眨眼就跑了两公里”。一个比喻一个夸张,把夸父奔跑速度之快表现得生动、形象、具体,让人惊叹,这种远远超乎常人的速度,让人觉得夸父真“神”!

“喉咙干得直冒烟”、“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他喝干了,可是还是没止住渴”。肆意的夸张把难以想象的“渴”描写得具体实在,能一口气喝干两条大河该有多渴,该是何等的巍峨人物,这样的夸父怎会不“神”?

这是文中最为突出的想象,作了极致的、完全超脱现实的夸张:“两千里”、“两条大河”这两句是实实在在的数量,把“快”和“渴”深深地烙在人心上。教学时可以这样品读:{1}读读句子,说说体会到了什么?{2}文本应用什么方法让你感受深刻?{3}带着无比的惊讶把你体会到的朗读出来。必要时,还可通过比较句子来感受这种神奇:

一眨眼就跑了两公里

一眨眼就跑了很远

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他喝干了

霎时间就喝了很多水

显然,上面的句子更给力,更让人震撼,更有神奇感。

(四)单元回读:评说神话,抒写感受

第八组课文让人充分领略了传统文化的丰富和优美,因此在学生掌握故事情节、表达体会的基础上,可安排回读本单元文章,任其选择不同内容,从不同角度进行价值评述,这既是一种练笔,也是一种读书方法的实践,可以把提高人文素养这一任务落实到实处。可分三步进行:{1}准备:再读读本单元的课文,选择你感受特别深的人物表现或特别精彩的语句摘录下来,并写上点评和感想。{2}交流:先小组交流,进行思维碰撞,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再推选代表全班交流。{3}评选:教师或学生进行点评,评选佳作。

作者单位

江苏省宜兴市第二实验小学

上一篇:圆柱、圆锥有关计算的教学策略 下一篇:浅谈学生抄袭作业现象的成因及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