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

时间:2022-08-20 07:27:18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201-02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源。如果没有兴趣,学生无论学什么、做什么,就都没有动力和积极性可言,也就不可能学好、做好。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的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教师如何引导、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巧设悬念,诱导兴趣

悬念原本就是一种吸引,它是学生对新知识企盼的兴趣来源。就十四五岁的初三学生来说,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认识和判断是非的能力还不强,然而“好奇心”在他们身上体现得十分突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把握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巧设悬念,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对学习化学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初中化学是初三才开设的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为了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在化学的第一堂课,我通常都是用两个实验来作为开场。第一个实验是镁带在空气中的燃烧,第二个实验是向用酚酞试液写过的“化学”字样的干纸喷碱液,使“化学”二字现身。教学效果非常好,一下就吸引住了学生的好奇心而使他们产生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悬念的没置要与所教的内容相符,不能大高太偏,让学生一头雾水。巧没悬念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找“为什么”,让他们兴趣盎然,乐于学习。

二、发挥化学实验的魅力,激发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初中化学实验很多,且有趣,十四五岁左右的学生好奇心又强,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对他们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最容易激发起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既是教学要求,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初中化学中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大大小小几十个,教师不仅要根据学校的实验条件,尽量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而且要多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兴趣小组实验,发展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化学学科的优势。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做好示范和讲解,教会学生怎样操作、怎样观察和记录、怎样分析,特别是对失败实验的分析。在新教材第六单元实验6-7用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中,用酒精喷灯进行加热,效果并不理想,如果用酒精灯效果更差,几年前,我在一次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时,有一位学生提出把炭粉和氧化铜粉末用水调匀涂在试管内壁上再试试看,结果效果特别明显,在试管壁下出现了一层红色光亮的物质( Cu)(还未见其它资料上提到这种方法)。由此可见,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灵感和创新意识,这也是新课改、新课标的最高目标。因此,化学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魅力,做好每一个化学实验,是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有效途径。

三、运用通俗易懂的口诀,诱导兴趣

初中化学表面上内容多而散的特点,容易影响中、差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了克服这一难点,教师可以采用一些通俗易懂的口诀来帮助这部分学生学习化学,诱导他们产生学习化学的必趣。全书至少四大知识点可运用口诀,一是前1―20号元素的序号口诀,该口诀能联系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离子的形成、元素化合价等知识;二是化合价口诀,该口诀有利于学生学习和书写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知识;三是金属活动顺序口诀,该口诀能解决置换反应等方面的问题;四是盐的溶解性口诀,可应用于复分解反应判断和方程式书写等方面。不同的教师,口诀也不尽完全相同,但殊途同归,其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诱导探究,激发兴趣

诱导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牛的创新精神,实现新课标、新课改的最终目标。初中化学教材中“化合价”板块,表面上内容少而浅,其实这并不防碍优秀学生对化合价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我认为,在整个初中化学教材中,“化合价”足最抽象的一个概念,化合价既然是元素化学性质的一个体现,因此就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与化合价的关系,从离子化学物人手,诱导学生联系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情况,再分析、总结出“得电子,带负电,化合价为负;失电子,带正电,化合价为正”;“得、失几个电子,化合价的数值为几”的结论,让学生明白元素的化合价由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决定的道理。通过诱导探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乐,更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五、想象教学,激发兴趣

有人说,想象就是一种创造力。爱因斯坦创立广义相对论时,有些实验是根本就不可能去做的,许多实验都在想象中完成的。因此不可小觑想象教学的重要性和作用。教材中有关原子结构的内容,由于原子是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不进行想象教学,不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是绝对不行的。“假如我有能力让自己变成想要多小就有多小”,诱导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师,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我就可以跳进原子的内部去,发现原来――”,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和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了。在实验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一些实验,只要是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能进行推测想象的,乃至学生利用现有智力进行推测想象的,都可以先由学生想象可能的结果,再进行实验验证,或由教师讲解点评,这样做的效果非常好。

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的积极性,否则,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状态,学生的心理就会与教师单方面的教产生隔阂,学生与教师之问的距离就会愈来愈大,学生学习化学的的兴趣最终就会丧失贻堪,学不好,甚至不学化学这门学科了。因此,加强教学中学牛的主体参与作用,也是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的有效方法之一。

七、丰富课外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十几岁的初三学生,好奇又好动,多开展一些化学课外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具有特别好的作用。比如:带学生参观本地的化工厂、自来水厂等;分小组开展社会实践调查活动,采集、测试分析本地土壤的酸碱度,河水的水质情况等,并写出调查报告,甚至让学生根据报告结果,向当地有关部门提出合理的建议等等,这样,让学生明白学习化学的意义,既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成就感,以及从小献身科学的精神,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的方法很多。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用真情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去打动学生,那么,无论你用什么方法,都不会有多大的意义。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在教学中,还必须不断地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分析学生的心理,去关心、关爱自己的学生,让学生接受自己,喜欢自己,才能让你的学生乐意学习你所教的这门学科。

上一篇:在交际中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 下一篇: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