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竞争态度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特点研究

时间:2022-08-20 06:15:04

不同竞争态度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特点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竞争态度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特点。方法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竞争态度量表对22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大学生在良性竞争 态度及竞争态度总均分上性别差异显著;②良性竞争态度高低分组在父母亲情感温暖维度和 父亲过分干涉维度差异显著;过度竞争态度高低分组在父母亲的拒绝否认维度、过度保护维 度以及母亲的惩罚严厉维度上差异显著。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竞争 态度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关键词】 父母教养方式;良性竞争态度;过度竞争态度;大学生

A Study on the Features of Parental Rearing Pattern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Different Competitive Attitude. Wang Wenxiu, Qi Hongshan, Meng Yan, et a l. Sancha Middle School, Yiyuan Coanty, Shandong Province, Yiyuan 273165, P.R.Ch 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eatures of college students' pa rental re aring pattern with different competitive attitude. Methods 228college studentswere investigated with EMBU (Egna Minnen av Barndoms Uppfostran) and CAS (Compe titive Attitude Scale). Results ①Gender difference is significan t in general com petitiveness and personal development competitiveness. ②The differences betweenhigh and low students of personal development competitiveness are significant i n parents' warmth and fathers' over-protection;The higher hypercompetitive stu dents are different with lower students in parents refusal-denial, over-protec tion and mothers' severe punishment. Conclusion There are some re lationships between parental rearing pattern and competitive attitude.

【Key words】 Parental rearing pattern; Personal development competitiv eness; Hypercompetitiveness; College students

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在抚养、教育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行为倾向,是其教育态度 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父母教养方式是一个多维结构,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实质是其内部 各成分间的对比关系不同或占主导地位的成份不同[1]。

个体竞争性作为一种人格特征,是个体在竞争的意识、动机、认知、态度等方面表现出来的 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2]。竞争态度作为个体竞争性的认知成份,对个体的竞争 行为起着 重要作用。竞争态度包括过度竞争和良性竞争两个维度。持良性竞争态度的个体追求的是自 我发现和提高,并不注重与他人做比较,也不会以牺牲他人为代价来换取成功。而持过度竞 争态度的个体会为了提升自我价值,取得竞争胜利而不惜一切代价,甚至损害他人利益[3]。有研究表明,持过度竞争态度的个体大多生活在有家庭暴力的环境中[4] 。但现有研究并 没有揭示父母教养方式的哪些具体特点对竞争态度有影响,因此本文将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以期能为改善大学生的竞争态度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取样的方法,从山东省两所大学抽取260名大学生作为调 查对象。最后获得有效问卷228份。其中男生95名,女生130名,性别缺失3名。

1.2 工具

1.2.1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5] 由瑞典心理学家Perris等人编制,岳 冬梅等人修 订的中文版。该量表包括6个父亲因子和5个母亲因子,它们分别是:父亲情感温暖、理解( F1),父亲惩罚、严厉(F2),父亲过分干涉(F3),父亲偏爱被试(F4),父亲拒绝、否 认(F5),父亲过度保护(F6);母亲情感温暖、理解(M1),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 M2),母亲拒绝、否认(M3),母亲惩罚、严厉(M4),母亲偏爱被试(M5)。各分量表均 独立计分。由于本次调查中既有独生子女又有非独生子女,为了便于比较,故未计算父母偏 爱被试维度。

1.2.2 竞争态度量表 采用Ryckman等人编制,陈国鹏等修订的中文版。整个量表包括27个 题目,由过度竞争态度分量表和良性竞争态度分量表构成。该量表是5点评分量表。此次测 量的良性竞争态度分量表的α系数为0.83,过度竞争态度分量表的α系数为0.60。

1.3 统计方法 将收集到的全部数据输入SPSS 13.0进行统计处理。

2 结 果

2.1 大学生竞争态度的性别差异 如表1所示,在竞争态度总体均分和良性竞争态度上男女 生差异显著,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过度竞争态度得分上女生高于男生,但差异并不显 著。

2.2 不同竞争态度高低分组的教养方式各维度的差异比较 从良性竞争态度得分和过度竞 争 态度得分中各抽取前27%和后27%的被试作为低分组和高分组。分别对良性竞争低分组―高分 组、过度竞争低分组―高分组在教养方式各维度上的平均数进行比较,结果见表2。良性竞 争态度高低分组在父母亲情感温暖维度和父亲过分干涉维度差异显著。过度竞争态度高低分 组除了在父母亲情感温暖维度和父亲惩罚严厉、过分干涉维度上差异不显著外,在其余几个 维度上差异都显著。

3 讨 论

本研究显示,在良性竞争态度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男生的得分高于女生。这与李 林的研究结果一致,但却与李莉、苏炫的研究结果不一致[3,6,7]。与李莉等人的 结论不 一致的原因可能在于选取的被试不一样,他们的被试为中学生,而本研究选取的被试为大学 生。男生的良性竞争态度之所以高于女生,原因可能与性别角色有关。传统社会通常鼓励男 性积极参加竞技活动,并从中寻找乐趣,这符合良性竞争态度的特征,而对女性参与竞争并 不鼓励。

良性竞争态度高的大学生在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维度、父亲过分干涉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 于良性竞争态度低的大学生。这是由于父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行为能够增强孩子的自尊心 ,使他们情感上得到满足及感到极大的自我价值感[8],且自我认同感较高。而高 自尊的个 体愿意竞争,并且能够在竞争中通过与他人合作而不是通过排斥他人来达到自己的目标。这 正是良性竞争态度的特点[6]。父亲的过分干涉对良性竞争态度有积极的影响,一 方面可能 由于父亲一般在家庭中是权威的象征,他们对孩子的学习及社交更为关心,而这两方面竞争 很激烈,父亲会给予较多的指导,因而孩子能学到更多的技巧,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取样误差 ,具体原因还需进一步探讨。过度竞争态度高低分组在父母亲的拒绝否认维度、过度保护维 度以及母亲的惩罚严厉维度上差异显著。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行为越多,其子女越可 能多地表现出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等特征;而父母亲的过度保护行为会剥 夺儿童发展能力的机会,使儿童产生对他人的不安全感和对成人的过度依恋[9]。 这几个维度都属于父母亲的消极教养方式。在消极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儿童通常会比较焦虑, 有相对较低的自尊和较低的满足感,容易受到生活中创伤事件的伤害。有研究表明,过度竞 争态度与自恋、权术主义、猜疑、低自尊和神经质等密切相关[4]。因此,这些个 体可能会为了维持脆弱的自尊而不惜一切代价来获取胜利,在竞争中不易与别人合作,不能 很好地进行自我探索。

4 参考文献

[1]马存燕,邹泓,左占伟.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中国 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3):279-283

[2]岑延远,聂衍刚.论个体竞争性的心理学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3:125-12 8

[3]苏炫,葛明贵.高中生竞争态度与考试焦虑的关系.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21 (9):37-38

[4]Michelle A, Burckle, et al. Forms of competitive attitude and achiev ement orientation in relation to disordered eating. Sex Roles, 1999,40(11/12):85 3-870

[5]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 出版社,1999:161-167

[6]李莉.不同竞争态度对中学生的社会认知加工特点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7]李林,陈国鹏,王卫.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个体竞争性.心理科学,2001,24(2):221 -222

[8]尚修芹,洪何露,张燕.大学生自恋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神经疾病与 精神卫生,2006,6(5):366-368

[9]钱铭怡,夏国华.青少年人格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 96,10(2):58-59

(收稿日期:2008-02-25)

上一篇:人际关系敏感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下一篇: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