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实践教学, 突出创新能力培养

时间:2022-08-19 11:18:35

强化实践教学, 突出创新能力培养

摘 要: 高职人才培养重在职业技能培训,需要把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形式转移到课堂教学与实践性教学并重的轨道上,强调实践技能,增强实践动手能力。教学应该强调实践性、技能性,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实践教学 职业技能 创新能力

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从近年来毕业学生的反馈情况看,那些进入角色快、学习能力强、动手能力强、创新能力出色的应用型人才备受用人单位的赏识。因此,培养面向基层、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是各高职院校的共识。实践教学是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素质和能力的阶梯,也是培养职业技能的必需手段和了解社会需求的良好契机,对于高职院校培养跨世纪合格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把实践教学摆在重要位置,注重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关系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大事。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民族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成为推动和制约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高职教育必须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现代社会人们自身发展要求,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认真思考、研究与实践,增强实践动手能力,优化汽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这几年来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加强实践动手能力,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学科发展和毕业生岗位任职需求。

1.加大技能在教学中的比重

1.1合理安排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以讲述教材为主的传统教学形式,教师通过对教材的系统讲述,使学生对学科体系、基本理论有整体把握。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作用于理论。实践是理论的延伸,同时也是理论的再证明,而理论应该在一定高度上指导实践。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理论上可能与其他高校的学生有一定的差距,但可以在实践技能方面对他们进行强化,使他们在一定理论基础上掌握相应的技能。故对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来讲,理论讲授应以适度、实用为原则。

1.2加强实验实习教学。

实验教学以实验室、实习场地为基地对学生进行动手技能训练。学生通过实验教学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理论知识学习和动手操作能力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为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应摆脱重实验理论、轻实验操作的思想,改变教师一人操作、学生观摩的单一做法。实验中,教师要少说少做,让学生多想多做,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动手能力强、实用性人才的关键。教师要刻苦钻研,不断学习,熟练掌握实验的各项技能,正确指导学生进行各项实验。为保证实验教学的连续性、系统性,学校应在学生在校期间不间断地安排实验实习,并将实验实习教学列入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还要重视实验课程的考核,将考核成绩纳入学科总成绩中。摒弃那种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重实验报告不重实际操作的做法,侧重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中,对学生的创新思想和独到见解,教师应及时发现并给予鼓励。

1.3辅助参观教学实习。

参观实习是深入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获取“真经”的重要途径。参观往往是短时的,要与课堂理论教学同步,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需要让学生走出去,凭自己的感知能力,直观、具体、形象地认识某些知识,掌握某些技能。教师在安排、指导学生实习时应注意几点:(1)指导教师确定实习题目、布置实习作业(论文或实习报告),让学生带着任务“走出去”。(2)因实习地点在教室外,教师要多和学生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要求,解答学生遇到的难题,所谓“授业解惑”。(3)以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参观实习。按照培养实用创新型人才的原则,采取启发、诱导学生的方法,让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反对教师包办代替,以教师思维替代学生思维。(4)改进实习评价方法。学校应充分重视实习这一教学环节,改变过去那种写实结的做法,使实习不流于表面和形式,真正成为学生自我磨炼、自我锻造、勤于动手、勤于动脑的练习场。既要发挥教学方法的先进性和适应性,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学校决策者应在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加大实践教学资金和人力的投入,积极进行体制和方法的改革。

1.4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一直是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建设与改革专业的重要举措,也是工学结合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的主要标志。目前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实现了军地两用,及时做到了与地方劳动、人事及相关行业部门职业鉴体系的对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加大师资队伍及学校软硬件建设

2.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所需的、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师资队伍是培养生产一线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学校应当增加有实战经验的专业技术教官,增加“双师型”教师,还可以聘请一些具有较丰富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充实师资队伍。

2.2加强实验场所建设。

为保障“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实现,为适应专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学校应当及时补充、更新教学仪器设备,提高仪器设备的科技含量,建立起有利于培养学生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的现代化实验室;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内容要及时吸收和反映专业科技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逐步建成以“手、脑并用,理论联系实际”为标志的教育技术基地。推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建设,将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比例提升到50%以上。

2.3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和实践教学基地。

应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为宗旨,以专业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先进水平为标准进行实习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本条件。操作技能的训练、工程师素质的培养等都需要充满良好气氛的环境,这就迫使我们走出校门,紧密依靠部队、依靠社会,积极建设校外实习基地。专业学生的实训可以采用校内外结合的形式,学生能及时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前沿技术,将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产中形象的对象和过程相联系,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创新人才培养是高职学校永恒的主题。我们应不断探索、积极进取,深入开展创新教育和教育创新,以创新教育推动教育创新,以教育创新实现创新教育。

参考文献:

[1]李敏.走实践教学新路,培养实用型人才[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4).

[2]王兴辉.高职高专教育技术专业目标定位及能力结构分析.职业技术教育,2003(22).

[3]秦会斌.加强实践教学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经济师,2003(10).

上一篇:效率视角下的我国社区银行定位选择 下一篇:产业互联网将重塑传统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