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08-19 10:44:41

无公害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通过在豫南地区进行鸡腿菇周年栽培的一系列试验、示范和推广种植,逐步摸索出一套无公害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从场地选择、栽培季节、培养料配方、原料处理、栽培方式、出菇管理、采收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该技术进行介绍。

关键词:鸡腿菇;培养料配方;栽培方式

鸡腿菇属真菌门伞菌目鬼伞属,因形似鸡腿、味如鸡丝而得名。鸡腿菇栽培原料广、成本低、周期短、效益高,不仅适合规模化、专业化、周年化生产,而且生产中还能和农作物间作、套种。鸡腿菇1个生产周期长则3个月,短则2个月或1个半月,1年可完成3~4个生产周期。667 m2塑料大棚按400 m2出菇面积计算,可产鲜菇1万kg,按全年均价3元/kg计算,667 m2产值可达3万元,扣除成本1.5万元,利润可达1.5万元,1年3个生产周期可获纯利润4.5万元,其效益是种植粮食作物的50倍。经过10年的发展,豫南地区鸡腿菇栽培已逐渐走向规模化,并研究探索出一套高产栽培实用技术,现介绍如下。

1 场地选择及栽培季节

1.1 场地选择

场地环境条件应符合无公害产品生产的要求,周边地区无污染源,土壤、空气、水源均符合无害化标准,出菇场地500 m内没有大型动物饲养场,远离干线公路300 m以上。

1.2 栽培季节

鸡腿菇属于中温偏高型菌类,根据当地气候特点,最适宜的栽培季节为春季的3-6月和秋季的9-11月。

2 培养料配方

2.1 食用菌废菌料50%,棉籽壳38%,玉米粉10%,尿素0.5%,石灰1.5%,料水比为1∶1.2。

2.2 玉米芯90%,麸皮8%,尿素0.5%,石灰1.5%,料水比为1∶1.4。

3 食用菌菌糠料的处理

栽培过白灵菇、金针菇、平菇等的食用菌废料被称为菌糠料,这些菌糠料有大量的营养成分没有被彻底利用,可将这些原料进行简单的处理后用来生产鸡腿菇,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处理方法如下:①将菌糠脱袋集中堆积在一起,加水使其发酵;②发酵期间每7~10 d翻堆1次,翻堆过程中将菌棒破碎,并使原料与水分充分混合;③发酵15~20 d,当原料大部分破碎后,加入5%的麦麸、2%~4%的生石灰再发酵5~7 d,使原料彻底腐熟。

4 原料的发酵处理

培养料的发酵是将原料加水混拌后堆积在一起,利用原料内微生物活动产生的热量,使原料堆温度上升到60 ℃以上并保持一段时间,将原料内大部分微生物和害虫杀死,从而实现原料的初步净化,减少生产过程中病虫害发生的几率。具体方法为:①混拌原料:按比例将原料混拌好;②建堆:根据原料的多少建成锥形或长梯形的料堆,高度1.2~1.5 m,宽度1.5~2.0 m,每隔1 m在堆内打1个洞;③覆膜:当气温在20 ℃以下时用塑料薄膜覆盖料堆,当气温在20 ℃以上时可露天堆放;④翻堆、加水:当气温在15 ℃以上并加盖塑料薄膜时,一般2 d内堆温可达60 ℃以上,第3天可翻堆1次,以后每隔2~3 d翻堆1次,连续翻堆3次;⑤调水、检验发酵质量:发酵5~7 d后,当原料外观呈褐色、气味清香,则表明发酵成功,装袋前用石灰水将原料pH调至8左右,含水量调至65%左右。

5 覆土材料的科学处理

5.1 筛选土壤

无毒无害的土壤对于生产优质鸡腿菇十分有利,禁止用有毒有害物质污染过的土壤作为鸡腿菇覆土层用土。一般以肥沃的壤土为好。

5.2 土壤制备

选择没有受过污染的地块,若出菇场地以前没有栽培过鸡腿菇,则可以直接取土。将土层表面的杂物清除干净,挖出净土,每立方米土加入生石灰1 kg、石膏1 kg,并加入适量食用菌生产中允许使用的杀虫剂和杀菌剂,然后加入少量清水堆闷24 h以上,以杀死土壤中的有害微生物和害虫。

6 栽培方式

6.1 畦床栽培

鸡腿菇发酵料畦床栽培以早春、晚秋为最佳季节。栽培过程如下:①制畦:一般畦宽1 m,长短依大棚或房舍长度而定;②上料:把发酵料堆入畦内,厚度为10~16 cm;③播种:采用穴播法,穴深3~6 cm,每隔10 cm左右播入一小块菌种,再将一小部分菌种撒播于整个料面,抹平并压实料面,并覆盖报纸或地膜;④发菌:在温度20~25 ℃、暗光条件下培养发菌;⑤覆土:当鸡腿菇菌丝发满料层的2/3时,覆土3~4 cm厚,进入菇期管理阶段。

6.2 塑料袋覆土栽培

这种栽培方式以早春、晚秋进行为宜,自然气温以18~20 ℃为最佳。栽培过程如下:①发酵料的准备:按原料的发酵工艺进行;②准备生产用种:将制备好的菌种取出备用;③准备塑料袋:通常使用(20~24)cm×(24~45)cm规格的聚乙烯塑料袋;④播种:采取两层播种法,将菌种处理成2 cm见方的小块,在袋内装一层培养料撒一层菌种,最后上端用大量菌种覆盖,然后用塞子封口,每袋料干质量0.5~0.8 kg,袋内原料松紧适度,用手触摸有弹性,轻按时不留指窝;⑤培菌:将装好的菌袋移入发菌场所,在15~22 ℃的温度下培育菌丝;⑥覆土:当鸡腿菇菌丝发满料层的2/3时,解开袋口在料面覆土1~2 cm厚,进入菇期管理阶段。

7 管理

7.1 覆土后菌丝生长期管理

鸡腿菇菌袋覆土后的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菌袋覆土后先浇1次大水,将覆土层彻底浇湿,土层有凹陷的地方用细土补平;②控制环境温度在15 ℃以上,当环境温度为20~28 ℃时,覆土层内20 d左右可布满菌丝,若气温低于15 ℃,则覆土层菌丝生长迟缓;③控制光照强度在200~400 lx,防止光线太强;④加强通风,促进菌丝生长;⑤土层缺水时喷雾状水增湿,调控环境湿度在80%~85%。

7.2 秋季出菇管理技术要点

①覆土时期:普通民房、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内出菇以立秋前后覆土为宜;②制畦:在棚内挖深5~8 cm、宽1~1.2 m的畦,畦与畦之间过道宽40~50 cm,长度依棚室长度而定;③脱膜摆袋:将发满菌丝的菌袋脱去塑料膜,一袋挨一袋地摆放在畦床内,小袋(宽17 cm)直立摆放,大袋(宽18 cm以上)平放,摆满畦床后覆土2~3 cm左右,用大水浇灌1次,但覆土层不能积水;④覆膜保湿:在覆土层上覆盖地膜后用旧报纸保湿,控制环境温度在15~25 ℃,以促进鸡腿菇菌丝向土层中生长,7 d后在地膜上打孔;⑤催菇:覆土15 d左右、当土层上有小菇蕾形成时去掉覆盖物,保持环境相对湿度85%左右,温度10~25 ℃,微光照,每天通风30~60 min,以促进菇蕾尽快形成;⑥育菇:保持环境温度10~20 ℃,相对湿度85%左右,微光或接近黑暗,每天通风30~60 min,促进菇蕾尽快发育生长;⑦采菇:当鸡腿菇的菌盖、菌柄发育成型(一般菌盖直径1~2 cm、菌柄长5~10 cm),菌肉组织紧密时要及时采收。

7.3 冬季出菇管理技术要点

鸡腿菇冬季出菇是指12月至翌年2月这段时期,此期气温低,但市场需求旺盛,价格高,管理得当可以大幅提高种植效益。主要管理措施有:①提高环境温度。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这一时期的外界温度较低,自然温度通常难以保证鸡腿菇子实体的正常生长发育,温度过低时甚至会发生冻害,因此保温、加温成为管理的重点,可以通过掀膜增加光照来增温,维持环境温度在6 ℃;每天喷水1次或根据需要2 d喷1次,避免将温度过低的水直接喷向菇床,必要时可在出菇棚内放置盛水容器,待水温升到和棚内温度相同时再喷。②减少通风时间。根据鸡腿菇生长发育的状况决定通风的时间和次数,在每天的高温时段通风,当外界气温低于-5 ℃时最好不要通风,以免产生冻害。

7.4 春季出菇管理技术要点

鸡腿菇春季出菇是指每年3-5月这段时期,此期气温逐渐升高,鸡腿菇生长发育迅速,是鸡腿菇子实体最适宜的生长发育时期,管理得当可以大幅提高产量和种植效益。主要管理措施有:①防止环境温度骤然升高。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这一时期的外界温度回升,自然温度正好适应鸡腿菇子实体的正常生长发育,维持环境温度在10~25 ℃,防止温度骤然升高到30 ℃。②增加喷水数量。保持环境湿度在85%左右,每天喷水1次或根据需要喷水2次以上,环境温度过高时避免用温度过低的水直接向菇床喷洒,防止正在生长的幼菇因冷水刺激而出现大批死亡。③加强通风。根据鸡腿菇生长发育的状况决定通风的时间和次数,一般每天通风2次以上,每次30 min。④及时采菇。在鸡腿菇的菌盖、菌柄发育成型,7成熟时及时采收。⑤防病防虫。当环境温度高于25 ℃时易发生鸡爪菌和菇蚊,应注意防治。

8 采收

适时采收的鸡腿菇子实体外观好看,内在品质好,耐贮运,价格高,因此当子实体发育进入7~8成熟时就应及时采收。一般情况下,当鸡腿菇菌盖成型、菌柄中实时采收较为适宜;若菌柄中空、菌盖将要破膜,则表明子实体已经成熟,此时采收在贮运过程中菇体易开伞甚至变黑、液化,影响产品质量。

采收完一茬菇后,要将床面的菇根和杂物清理干净,整个畦面再覆一层1 cm厚的细土,大水浇灌1次,用地膜或报纸覆盖床面,促进菌丝恢复生长,当气温适宜时,10余d就会形成第2批菇蕾。每次采菇后采用以上方法管理,可连续采菇4~5茬。

9 病虫害生态防治措施

生态防治是指通过控制培养过程中的生态环境条件,创造适宜鸡腿菇菌丝和子实体健壮生长而不利于各种病虫害繁殖的环境条件,从而实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主要措施有:①搞好生产区的环境卫生,减少环境中的各种病虫源;②选用优质的生产原材料,从原料上杜绝病虫害的入侵;③严格规范生产环节的技术规程,减少病虫害从生产环节的入侵;④科学调控生产过程的环境条件,促进鸡腿菇旺盛生长,减少病虫害发生几率。

9.1 菌丝生长期各类杂菌的防治

鸡腿菇菌丝生长期常见的杂菌有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真菌等。细菌、酵母菌在以麦粒为基质的菌种上易发生,而放线菌和真菌则在以棉籽壳、玉米芯等为栽培原料的培养基上易发生。防治方法为:①配制栽培原料时防止原料营养过于丰富;②选用高质量的无毒塑料袋;③将菌种培养基进行彻底灭菌处理;④选择优质无病的菌种;⑤接种作业应规范;⑥培育活力旺盛的菌丝。

9.2 生产中各种虫害的防治

对鸡腿菇生产构成危害的害虫主要有菇蚊类、菇蝇类、线虫类、螨类、鼠类等。防治方法为:①选用优质菌种,防止菌种带虫;②对生产场地进行灭虫处理;③所用覆土应进行杀虫处理;④出菇场地做好防护工作,防止外界虫源进入;⑤采用灯光诱杀、毒饵诱杀灭虫;⑥根据害虫的种类选用相应的低毒农药防治,如菇蚊类害虫可用10%高效氯氰菊酯3 000倍液喷雾防治,螨类害虫可用15%哒螨灵乳油1 000倍液喷雾防治。

上一篇:学习不良青少年与普通青少年学业情绪影响因素... 下一篇:台州西兰花主要病虫发生为害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