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儿童的自我意识及其教育启示

时间:2022-02-05 02:30:06

弱视儿童的自我意识及其教育启示

摘要:为比较弱视儿童和正常儿童自我意识发展水平,促进弱视儿童自我意识发展提供依据,帮助弱视儿童更好的回归社会。研究采用访谈法、实验法对弱视儿童的自我意识进行了系列研究。研究发现,4岁、5岁弱视儿童自传体记忆水平均低于正常儿童;4岁的弱视儿童就已经具有时间心理旅行的能力,且4岁、5岁弱视儿童时间心理旅行能力的发展趋势和正常儿童相一致,都符合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5岁正常儿童、弱视儿童在形容词条件下均没有出现自我参照效应;5岁正常儿童、弱视儿童对描述自我状态句子的加工时间均比一般常识的长,对自己的评价倾向积极。

关键词:弱视 儿童 自我意识 自我参照效应

分类号:G761

1 问题的提出

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在人类获得的外界信息中,80%来自视觉。弱视是一种严重损害儿童视力的常见的视觉发育相关性疾病。弱视不仅影响感觉,还对知觉、注意以及其它个体心理成分产生影响。

自我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意识形式。在一般的意义上,是指个人对自己存在的意识、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朱滢根据自我意识的不同深度将其区分为三个方面:知觉自我、记忆自我和思考自我。这三个方面的发展顺序符合从知觉到记忆到思维逐步深入的认知过程。自我意识发展的水平是个性成熟度的标志,与心理健康相互影响,是儿童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自我意识发生障碍,会对个体的行为、学习及社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导致情绪不安、脾气暴躁、缺乏自信、执拗任性,不能和别人友好相处等不良人格,使个体的人格发生偏离。

目前,对儿童自我意识的研究主要使用PHCSS量表进行评估,还没有弱视儿童自我意识不同水平的相关研究。弱视是否会对患儿的自我意识发展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以及是否会影响患儿实现社会化及其完善人格特征的形成,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本研究采用朱滢对自我意识不同水平的划分,从记忆自我、内省自我两个层面由浅入深的对弱视儿童和正常儿童的自我意识进行比较研究。在记忆自我的层面,从时间和情景两个维度进行比较研究;在内省自我的层面则是从特质自我和状态自我两个维度进行比较研究。希望通过研究了解弱视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为促进弱视儿童自我意识发展提供依据。

2 研究方法

实验组、对照组均采用方便取样。实验组选取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低视力康复科门诊治疗的4—6岁弱视儿童,对照组选取兰州市某幼儿园4—6岁正常儿童。各实验组在性别、年龄和弱视程度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对照组在性别、年龄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所有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l6.0进行统计分析。

2.1 自传体记忆自我

2.1.1 研究对象

弱视儿童24人,其中男10人,女14人,平均月龄为77.000±6.412。其中轻度弱视14人,中度弱视10人。正常儿童25人,其中男13人,女12人,平均月龄为78.000±6.012。

2.1.2 研究工具

自传体记忆访谈提纲,SONY录音笔。

2.1.3 研究程序

主试对每一个被试单独进行访谈,整个访谈过程均录音。在访谈之前,主试与被试进行3分钟基本信息的交谈包括记录被试基本信息和建立熟悉感。访谈由三个问题组成,由易到难记忆事件时间长度的范围分别是一天、一星期和三个月。为了保证访谈的有效性每一个时间段准备了三个问题,幼儿如果对前一个问题不熟悉主试可问同一时间段内的另一个问题。在访谈的过程中,主试观察并记录幼儿回忆时的身体姿态。访谈结束后,依据俞风茹等人的编码方案,从四个维度对儿童自传体记忆能力进行评估。

2.2 情景记忆自我

2.2.1 研究对象

4岁弱视儿童11人,其中男5人,女7人,平均月龄为60.181±6.446;其中轻度弱视6人,中度弱视5人。5岁弱视儿童12人,其中男5人,女7人,平均月龄为68.700土2.540;其中轻度弱视8人,中度弱视4人。4岁正常儿童13人,其中男8人,女5人,平均月龄为55.692±4.714;5岁正常儿童10人,其中男4人,女6人,平均月龄为68.166±4.302。

1.2.2 研究工具

情景记忆访谈提纲,5张不同情境的图片(生日、春节、六一儿童节、寒假、暑假)。

1.2.3 研究程序

访谈采用Friedman和Teresa的研究范式,访谈之前的准备和访谈基本要求同上。访谈时主试先请被试分别看5张图片并回答是什么情境,然后和被试讨论这个情境确保被试理解图片上的情境。访谈由两个问题组成分别涉及过去和未来的不同情境,请被试判断情景发生的时间顺序。在提问时,主试对图片涉及的情境出现的顺序进行平衡。

2.3 特质自我

自我参照效应(Self-reference effect,简称,SRE)是特质自我常用的研究范式。

2.3.1 研究对象

5岁弱视儿童12人,其中男7人,女5人,平均月龄为67.250±4.594;其中轻度弱视5人,中度弱视7人。5岁正常儿童12人,其中男6人,女6人,平均月龄为70.750±3.792。

2.3.2 研究工具

请3所不同幼儿园工作5年以上的教师对周爱保等评定过的形容词再次进行评价,选取了12个形容词作为实验材料,积极和消极各一半。

2.3.3 研究设计

2(参照:自我参照、他人参照)×2(词性:积极、消极)的混合实验设计,参照是组间变量,词性是组内变量,因变量是自由回忆率。

2.3.4 实验程序

实验开始前将形容词分为A、B两组,每组积极和消极各3个。一半被试A组为形容自己,B组为形容好朋友;另一半被试B组为形容自己,A组为形容好朋友。①请被试说一个自己好朋友的名字。②请被试评价一个词是好的还是坏的。③问被试这个词是否可以用来形容自己或好朋友。④请被试跟读:我××,好朋友名字××。⑤请被试从20倒数到1。⑥请被试自由回忆前面说到的形容词。在试验中词语出现的顺序均进行ABBA平衡。

2.4 状态自我

2.4.1 研究对象

5岁弱视儿童14人,其中男7人,女7人,平均月龄为66.357±5.900;其中轻度弱视9人,中度弱视5人。5岁正常儿童14人,其中男人,女7人,平均月龄为67.538±6.226。

1.4.2 研究材料

请3所不同幼儿园工作5年以上的教师对20个句子进行评价,10个句子是描述儿童自己的一般状态,10个句子是描述一般常识。经过评价选出16个句子作为实验材料,句子长度控制在9-11个汉字。在16个句子中8个是描述而儿童自己的一般状态,其中4句是积极的,4句是消极的;另外8句式描述一般常识的。在专业录音室由三年级播音专业女生按照正常语速进行录制,使用cooleditpmlvse软件对录音材料进行100%标准化。

2.4.3 研究设计

2(分组:正常组、弱视组)×2(参照:自我状态、一般常识)混合实验设计。分组是组间变量,参照是组内变量,选择是正确得分和反应时是因变量。

2.4.4 研究程序

实验使用E-prim软件在计算机上通过耳机呈现听觉刺激,请患儿按键判断句子是否正确,患儿完全理解实验要求后实验正式开始。实验正式开始后,主试朗读提示语后按键进入实验。16个句子以随机顺序呈现给被试听,被试按键后出现下一个声音刺激(试验中正确键和错误键的位置进行平衡)。每个句子随机出现4次后,测试单元结束。选择结果为正确计“1分”,错误计“0分”。

3 研究结果

3.1 不同儿童的自传体记忆自我比较

由两位心理学专业三级学生讨论编码标准,然后再分别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以Pearson相关系数表示二者编码的一致性信度。经计算,逻辑顺序性为0.766,内容丰富性为0.768,主动性为0.806,P

对正常儿童、弱视儿童不同性别和弱视程度的逻辑顺序性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分组的主效应显著(F(1.45)=4.550,P0.05);分组、性别和弱视程度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F(1.45)=0.150,0.144,P>0.05)。

对正常儿童、弱视儿童不同性别和弱视程度的内容丰富性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分组的主效应显著(F(1.45)=8.551,P0.05);分组、性别和弱视程度交互作用均不显著(F(1.45)=0.054,0.465,P>0.05)。

对正常儿童、弱视儿童不同性别和弱视程度的主动性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分组的主效应显著(F(1.45)=9.334,P0.05);分组、性别和弱视程度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F(1.45)=0.139,0.465,P>0.05)。

对正常儿童、弱视儿童不同性别和弱视程度的体态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分组的主效应显著(F(1.45)=4.531,P0.05);分组、性别和弱视程度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45)=0.085,3.300,P>0.05)。

3.2 不同儿童的情景记忆自我比较

不同年龄正常儿童、弱视儿童在情景记忆上回答正确次数的比例见表3。

对4岁、5岁正常儿童、弱视儿童在过去、未来的情景记忆能力进行x2检验,4岁、5岁儿童,x2分别为0.031、0.001,P>0.05;正常儿童、弱视儿童回答正确的次数差异不显著,x2分别为0.451、0.840,P>0.05。

3.3 不同儿童自我参照效应比较

不同性别正常儿童、弱视儿童在不同参照条件下的自由回忆率见表4。不同弱视程度在不同参照条件下的自由回忆率见表5。

对正常儿童、弱视儿童不同性别和弱视程度的自由回忆率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分组、性别、参照主效应均不显著(F(1.20)=0.004,0.321,2.690,P>0.05);参照和分组、参照和性别、分组和性别、参照和分组和性别交互作用均不显著(F(1.20)=2.797,0.698,0.011,0.698,P>0.05)。弱视程度、参照的主效应均不显著(F(1.20)=0.721,1.482,P>0.05);参照和弱视程度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F(1.20)=1.192,P>0.05)。

3.4 不同儿童状态自我比较

不同性别正常儿童、弱视儿童在不同参照条件下的反应时见表6。不同弱视程度在不同参照条件下的反应时见表7。不同性别正常儿童、弱视儿童在自我参照条件下在不同性质句子判断是正确的得分和反应时见表8。不同弱视程度在自我参照条件下在不同性质句子判断是正确的得分和反应时见表9。

对正常儿童、弱视儿童不同性别和弱视程度不同参照条件下句子的反应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参照的主效应显著(F(1.23)=155.272,P0.05);参照和性别、参照和分组、性别和分组、参照和性别和分组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F(1.23)=0.081,0.407,0.387,0.867,P>0.05)。参照的主效应显著(F(1.24)=142.765,P0.05);弱视程度和参照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2.24)=0.281,P>0.05)。

对正常儿童、弱视儿童不同性别和弱视程度在不同性质句子的反应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分组、性别、句子性质的主效应均不显著(F(1.23)=0.433,0.449,0.041,P>0.05);句子性质和性别、句子性质和分组、性别和分组、句子性质和性别和分组的主效应均不显著(F(1.23)=0.099,0.009,0.515,0.298,P>0.05)。弱视程度、句子性质的主效应均不显著(F(1.24)=0.458,0.341,P>0.05);弱视程度和句子性质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24)=2.001,P>0.05)。

对正常儿童、弱视儿童不同性别和弱视程度在不同性质句子上判断是正确地得分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句子性质主效应显著(F(1.23)=77.916,P0.05);句子性质和性别、句子性质和分组、性别和分组、句子性质和性别和分组的主效应均不显著(F(1.23)=1.020,2.519,0.017,1.755,P>0.05)。弱视程度的主效应不显著(F(1.23)=0.239,P>0.05);句子性质主效应显著(F(1.24)=58.739,P0.05)。

4 讨论

4.1 弱视儿童的记忆自我特征

弱视儿童在自传体记忆逻辑顺序性、内容丰富性、主动性和体态四个维度上的得分均低于正常儿童。幼儿期是人类一生中词汇量增加最快的时期,儿童掌握最多、使用最频繁的是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词。儿童使用这类词来描述直接感受到或观察到的事物和现象。幼儿掌握词汇的水平直接影响语言的内容丰富性和逻辑顺序性。弱视儿童由于视力的原因感受、观察到事物和现象的能力比正常儿童差。同时,由于弱视儿童用眼时间有严格的限制(例如:看电视、看书、画画等),接受的信息量较同龄人少。因此,弱视儿童对事物描述的内容丰富性和逻辑顺序性较正常儿童差。主动性和体态则与父母教养方式和社会活动相关。弱视儿童需要长期接受治疗和训练,与老师和其他同伴接触、交流的机会少。由于长期配戴眼镜甚至遮盖一只眼睛,大大限制了弱视儿童的活动范围和内容。另外,父母过度的保护,限制了弱视儿童日常活动和交往的范围,孩子失去了很多语言表达实践的机会。当他们面对陌生人描述自己的回忆时,会因为非常紧张和尴尬表现出很多不自然的体态。

本研究发现4岁、5岁弱视儿童和正常儿童时间心理旅行能力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5岁儿童回忆的正确率略高于4岁儿童,对过去的回忆的正确率略高于未来。这一趋势与以往的研究相一致,符合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心理时间之旅(mental time travel)指人类在心理上把自我投射到过去以重新经历过去事件,以及把自我投射到未来以预先经历未来事件的能力。弱视儿童对过去经历过的情景记忆能力和正常儿童相同,也同样具有预测未来的能力。视力上的缺陷不会影响弱视儿童的情景记忆和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的预测能力。

4.2 弱视儿童的内省自我特征

自我参照效应是测验一个人反思自己当前的心理状态和活动的能力,是一个人元表征或自我思考的能力。本研究发现,5岁正常儿童、弱视儿童在形容词条件下均没有出现自我参照效应,这与前人的研究相一致。本研究选择的形容词经过反复评定,是儿童熟悉的并且能够明白意思的词。但是这些人格特征形容词对于儿童来说仍然过于抽象,影响儿童的自由回忆成绩。正常儿童和弱视儿童对一般常识的判断明显快于对自我状态的判断。这可能是因为儿童对自己的一般状态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概念,对自我状态描述的判断需要更长的加工时间。5岁弱视儿童在内省自我的发展水平与正常儿童相一致,对自己的评价明显倾向于积极的。这可能是因为儿童对形容词的理解是建立在具体情境的基础上的,在具体情境中儿童更倾向于将自己描述成积极的。这与史静华等对斜视患儿自我意识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弱视儿童由于视力的原因与同龄正常儿童的竞争机会较少,同时在治疗训练过程中医生、家长不断地给予鼓励使弱视儿童的自我评价倾向于积极状态。

内省自我的研究可以区分出两类自我参照加工。第一类是对描绘人格特征的形容词参照自我做判断。第二类是阅读关于一个人自我的不同问题后,对自己当前的心理状态做出判断。第二类自我参照加工比第一类自我参照加工在研究自我时更加灵活。本研究发现,儿童内省自我的研究更适合选择第二类自我参照效应的范式。如果要选择使用第一类自我参照效应的研究范式,应该选择具体的实验材料(如图片等)。国内已有研究者使用图片作为实验材料,研究发现4岁、5岁儿童均具有自我参照效应,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参照条件下的自由回忆率呈现递增趋势。

4.3 对教育的启示

4.3.1 对教学的启示

依据信息加工的观点,所有的学习都是通过一系列的内在心理活动对外在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这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主要包括信息的输入、加工处理与输出。儿童在外界刺激作用下产生注意,通过注意选择与当前的学习任务有关的信息进行加工。新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同时激活的长时记忆中原有相关知识也进入短时记忆。新旧信息相互作用,产生新的意义并储存于长时记忆中,特定条件下通过外显的反应作用于环境。弱视儿童由于视力的缺陷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低于同龄人,要选择视觉刺激明显的学习材料。在教学中有意识引导弱视儿童学习观察和描述周围的事物,通过提问或游戏的形式引导其与原有知识进行结合。鼓励弱视儿童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并加以引导,充分调动其主动性。佩戴眼镜和(或)遮盖一只眼睛会给弱视儿童参加活动带来不便,教师要鼓励其参与到教学和幼儿园日常活动中。在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其学习如何与正常同龄儿童互动、交流。在教学中教师可选择适当的情景让其与正常儿童公平竞赛,引导患儿形成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

4.3.2 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埃里克森提出儿童在学龄初期(4-7岁)主要是主动对内疚的冲突,在这一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如果成人讥笑幼儿的独创行为和想象力,那么幼儿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心,这使他们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窄圈子里,缺乏自己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当儿童的主动感超过内疚感时,他们就有了“目的”的品质。弱视儿童视力的缺陷和社会活动的限制影响了自我意识的发展。弱视儿童正常的参与社会活动有助于患儿更好的适应社会,促进社会化的发展,有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医生在诊疗的同时要加强对家长的培训,让家长认识到过度的保护和限制不利于患儿心理健康。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积极鼓励患儿参加各类社会活动,适当创造机会与同龄正常儿童竞争。通过交流、互动引导患儿学习如何与同伴交往,形成主动性。同时,通过适当的竞争引导患儿学习如何正确的评价自己,认同自己。

5 结论

(1)4岁、5岁弱视儿童自传体记忆水平低于正常儿童。

(2)4岁、5岁弱视儿童时间心理旅行能力的发展趋势和正常儿童相一致,都符合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

(3)5岁正常儿童、弱视儿童在形容词条件下均没有出现自我参照效应。

(4)5岁正常儿童、弱视儿童对描述自我状态句子的加工时间均比一般常识的长,对自己的评价明显倾向于积极的。

上一篇:试论学前特殊儿童生态化支持保障体系的建构 下一篇:熟练手语—汉语双语者的语言联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