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社会背景下高校校园媒体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时间:2022-08-19 09:49:48

信息社会背景下高校校园媒体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摘 要: 高校校园媒体作为高校信息传播交流的主要载体和思想宣传阵地,与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并时刻潜移默化地更新、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观念,同时为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提供广阔的舞台。在素质教育中,高校将校园媒体与学生素质教育很好地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充分发挥校园媒体的育人作用,必将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积极的影响,进一步增强高校素质教育的影响力和针对性。

关键词: 信息社会 高校校园媒体 大学生素质教育

一、高校校园媒体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结合

在目前信息社会背景下,高校信息传播设备、手段、技术不断升级更新与整合,已经由最初的纸质媒体进入了有报纸、网络、电视、广播等载体相互渗透、兼容、互动、开放的一体化系统。这种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校园媒体的运作和管理,不仅为高校自身的建设、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更为参与校园媒体运作的学生,以及接受媒体信息的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综合素质教育资源和广阔的实践锻炼空间。

校园媒体作为高校思想宣传阵地和信息交流工具,内容上包含时政、教育、经济、文化、娱乐、体育等众多方面,满足了大学生学习、娱乐、交往的需要。作为高校素质教育对象的大学生,他们在与校园媒体接触过程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校园媒体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超过课堂教学的影响。大学生在获取信息的方式、交流方式、学习习惯,甚至性格形成与塑造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1]因此,认真分析校园媒体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关系,通过加强高校校园媒体建设,做好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是摆在校园媒体工作者和素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接受校园媒体信息,丰富学习与生活。

高校校园媒体所采取的讨论、深度分析报道、广泛参与等宣传报道和教育形式贴近学生生活,适合学生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更易被大学生所接受。无论是听广播,看报刊、宣传栏,或者上校园网,校园媒体在课余时间成了与大学生相依相随的生活、学习的伴侣,大学生在与校园媒体接触的过程中也有意或无意地受到素质教育信息的影响。这为做好大学生素质教育与校园媒体的结合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渠道。

(二)参与校园媒体活动,提高综合素质。

作为大学生,他们希望在大学期间尽可能多地通过各种渠道来磨炼和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而高校校园媒体恰恰能为大学生提供大量的各种实践机会。大学生既是校园媒体的受众,又是校园媒体的参与者,通过参与校园广播的编辑、播音和撰稿,或者作为高校校报的作者、新闻记者和通讯员,以及校园网的维护者和管理员等工作,他们在主动参与校园媒体的活动中提高了素质和能力,受到了教育,并在师生群体中起到了一定的辐射效应。这为高校人才培养创造了新的灵活的模式和方向。

(三)搭建校园媒体桥梁,传递各方信息。

高校校园媒体的主要对象是校园内的师生,所以在上传下达的信息传播互动中,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一方面高校的教育、行政、管理信息和动态不仅可以通过校园媒体,还可以在校园媒体上了解舆情和民意。由于大学生乐于参与校园媒体的各种活动,他们在活动中把自己的思想体现在所创作的作品中,无论是他们创作的诗歌、散文,喜欢的人物、歌曲、关心的国内外大事,在网上发表的观点、意见,进行的各种交流、讨论,都能流露出他们真实的想法。另一方面大学生通过校园媒体的广阔平台了解学校的建设、发展情况,并对学校的改革、发展和建设建言献策。这为高校比较准确地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增强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了重要载体。

二、高校校园媒体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互相促进

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显然是多样的,但高校校园媒体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独特优势更是不容忽视。在加强对高校校园媒体与大学生素质教育互相结合的研究的同时,必须积极探讨二者的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问题,不断探索借助大学生素质教育促进校园媒体和谐发展,以及利用高校校园媒体创新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新路径。

(一)充分发挥高校校园媒体的独特优势。

由于高校校园媒体在校园内覆盖面很广,几乎达到完全覆盖,与校外的大众传媒相比属于强势。不仅如此,校园媒体是高校广大师生自己的媒体,报道的内容都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更接近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实际,有很强的亲和力、影响力和可读性。高校校园媒体的动态报道和信息还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可以根据大学生思想动态进行有导向性的报道。

(二)高校校园媒体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坚强阵地。

校园媒体是高校理论建设、文化建设、思想建设、道德建设的有力工具和重要阵地,也是开展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校园媒体直接面向大学生群体,能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传播的信息具有及时性、针对性和知识性等特点,所以它在大学生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高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将相关素质教育信息随时通过校园网、校园电台、校报、系报、社团刊物、宣传栏等,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职业理想等教育,发挥校园媒体的育人功能。

(三)高校校园媒体的发展有助于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

高校校园媒体的进一步发展,由原来广播、报刊、宣传栏等单纯传媒,发展到今天拥有校园网、手机短号群等多种传媒;由原来较单一的校内舆论宣传、文化服务等功能,发展到多样的社会化、开放性、人文性、信息化导向性等功能,都有力地推进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广泛开展和不断深入。

校园媒体的首要任务是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正确的思想教育人。无论是新闻,还是校报中的副刊作品、广播、网页中的各种栏目,都具备这些功能。新闻以其用事实说话的诚信要求,新闻报道必然受客观事实的制约,就新闻与事实的相互关系中揭示的内在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使学生传媒工作者们在开展新闻运作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了实事求是地看待事物的态度。[2]多视觉地对同一新闻事实进行不同主题提炼的训练,也培养了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其充满思想性、思辨性的作品在校报、广播、电视、网络以时间差呈立体状态传播时,学生受众也将受到生动的思想教育,获得相关意识的感悟和传递。

(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创新推动高校校园媒体的发展。

信息社会的发展,使得大学生素质教育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然而,高校校园媒体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高校必须借助于在大学生中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校园媒体,来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所以,高校应加强校园媒体的发展建设,优化和整合校园媒体资源,着力解决制约校园媒体发展的存在问题,发挥校园宣传的优势,从而更好地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姜恩来.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高校理论战线,2009(6).

[2]李晶莹.充分利用校园传媒推进素质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5(2).

上一篇:信息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试析茅盾短篇小说创作对桐乡地方文化的汲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