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业机械节油降耗问题的分析与探讨

时间:2022-08-19 08:47:26

对农业机械节油降耗问题的分析与探讨

【摘 要】由于农业生产效益并不十分明显,农户在选择和使用农机中,对农机的消耗效益比就更加重视。在农机应用中,油料消耗占据较大比重,如果在农机推广和应用中能够使油耗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就能利用现有资源,切实降低农机作业成本,为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因此,探讨农机节油降耗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业机械;节油降耗;具体措施

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条件,在农民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且农民已从先进、实用的农机技术中尝到了甜头,已经实现或正在实现自己发展致富的愿望。然而,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是以弱势的农户为单位进行的,他们承担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差,既对使用农机增产增收充满渴望,同时又害怕农机使用不当所带来的风险。因此,加强农机培训工作,促进农机使用中先进、合理技术,如农机节油的应用等,这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农机具技术状态完好是节油降耗的基础

农机机具的技术状态和油耗的关系十分密切,这是节油的基础工作。现在全县有相当一部分驾驶员对农机技术生疏,致使机具状态差。发动机气缸压缩力不足,喷油咀喷雾不良,供油提前角不对,空气滤清器堵塞以及不良,都使耗油增加。例如喷油角度较规定提前3~4度,耗油量增加15%~20%,拖拉机传动装置的离合器、变速箱、中央传动及减速器中的齿轮,轴承配合不好,不良,传动效率降低,发动机的功率大量地损失在传动之中,油耗增加。行走装置的技术状态不好,对油耗影响也很大。试验得知,轮胎气压若较规定低20%,油耗将增加10%左右。农具状态好对油耗也有影响。例如若犁铲的铲刃(规定0.5~10mnl) 变钝,犁的牵引阻力将增加20%~30%。要降低油耗,须保证农具的牵引线调整正确,工作部件表面光滑,铲刃要锐利。要保证机具传动有效可靠,转动灵活,良好,并及时消除堵塞。

2.农机作业前准备工作也是农机节油降耗的前提条件之一

农业机械化生产需要周密的组织工作,无论集体经营或个人经营的拖拉机,作业前都要做好准备工作。准备得好农业,能够有效地减少拖拉机空行和发动机空转,提高时间利用率,降低油料消耗。准备工作应做到:①制订小段作业计划,一般十天为一小段,根据服务对象,作业项目和地块确定行车路线,避免往返调动车。②调试机具。全面检查机具技术状态,按农业技术要求和机务技术要求进行安装、调整。如调节器整株行距、播量划印器等,并实地操作试验,将隐患排除在作业之前。③查看地块和道路,视土质、墒情和地温等具体情况,确定作业时间和方法,搞好土地规划要尽量连片,合理划区,减少地头转弯。必要时,清除田间障碍,还要整修道路。④备足油、物料。作业需要的主、付油及易耗品(如风扇、灯泡等)应早准备,还要备足种子、肥料和农药。

3.农机操作者良好的驾驶习惯也是农机节油降耗的重要措施

通常来讲,农机操作者应建立并保持一个相对合理地良好驾驶习惯,这样才能在农机使用中最大限度地减少油料消耗。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3.1尽量保持匀速行驶

尽量减少紧急加减速和急转弯,不要猛加油门,要提高到同样的速度,猛加油门比缓加油门费油,一次猛加和缓加到同样的速度,油耗相差可达13毫升。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保持发动机转速在2500转左右保持匀速行驶,这是发动机最经济的工作状况。

3.2选择最佳时机换档

就是发动机转速处于2500转左右换档,杜绝高档起步,低档高速,低档高速行驶往往使油耗超过正常值的40%。

3.3减少怠速状态

适度热车是个好习惯。但长时间的原地热车将增加油耗,最好让车慢速行驶一段距离来完成热车。

3.4满负荷作业

机车在工作时尽量满负荷运行,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最大的工作效率,亩耗油最低。

3.5根据土壤湿度适时作业

选择土壤湿度在适宜耕作的范围,这时耕地最适宜,亩耗油也低。

3.6合理运行正确操作

作业时,应合理规划地块,合理安排行车路线,减少空行及转弯时间;不无故停车,保证不出现重耕、漏耕现象。

3.7不超载不空跑

机车超速行驶会增加前进阻力、空气阻力,造成不必要的耗油。

3.8正确牵引机具

要正确调整牵引机具的配合间隙和牵引角度,降低牵引阻力,从而降低油料作业成本。

4.以耕整机使用中的节油为例对农机节油降耗问题进行分析

在农业生产中,使用耕整机时应把握以下几个具体的节油窍门:

4.1尽量使用“快档”

在水田面积大小适宜,田间沟坑不影响作业的情况下,除开畦和打左犁外,机手应尽量使用“快速档”作业,油门应增加到合适的较大位置上,让发动机转速接近或提高到额定转速。但转弯时要及时减速,以确保作业安全。

4.2耕整深浅度要适中

耕整作业时深浅度要适中,以达到耕整要求为宜。因过深会增加燃油消耗,降低工效,增加耕整成本。水田耕整深度一般是10―12cm为宜。宽度应充分利用耕整时对土壤的撕裂作用,使耕整宽度增加到24―26cm。因耕整宽度过窄,会降低工效,增加燃油消耗;过宽会在相邻犁沟间出现漏耕现象,达不到耕整要求。操作时只要让驱动轮紧靠未耕地行驶,就可以获得满意的宽度和理想的耕作效果。

4.3耕整宽度和深度要稳定

耕整时要尽量直行,分畦也要直。要达到这一标准,首先要找到合适的分畦位置,在另一端选准目标,集中精力作业。如果感觉到机身跑偏,应及时纠正。不规则的畸形田应仿形耕整,作到耕整柔和圆滑。耕整时,脚不要踏在农具升降踏板上,以免影响耕整深浅度的确定,造成深浅不稳定、不均匀。

5.结语

在世界能源日趋紧张的现实情况下,节约能源已成为当务之急。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各类农业机械增长迅猛,使农机油料在我国能源消耗中所占比重不断提升。可以说,推动农业机械节油降耗不仅对于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民收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节约能源消耗、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和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大力推广各项农机节能技术,做好农用机械的节能降耗工作是农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参考文献】

[1]王正保.农机使用中的节油技术[J].云南农业.2010(4).

[2]王业波,范俊波,张明贵,伏媛媛,刘建国.对农业机械节油问题的探讨[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10).

上一篇:突破性技术创新隐性知识资源基础研究 下一篇:一种基于二维数据表的审批工作流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