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国学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时间:2022-08-19 07:07:22

高校国学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摘要]高校国学教育对于高校发展来说,有引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民族精神、传承和谐信念、构建国民教育体系和补充现代教育的重要意义。将优秀国学内容――经、史、子、集等分为儒家经典、史学经典、诸子经典和文学经典四个课程模块,并配合社团文化活动、国学讲座、高校交流及吸纳民间机构等课堂拓展,构建完整的国学教育体系。

[关键词]高校国学教育 国学内容 课程体系 国民精神

[作者简介]吴少伟(1980- ),男,河南郑州人,郑州华信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副所长,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河南 新郑 451100)戴庞海(1966- ),男,河南郑州人,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文献学。(河南 郑州 450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河南省国学教育发展战略与课程体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2]-JKGHAA-0003*)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3-0140-02

最近几年,由于国学教育变得越来越广泛,高校国学教育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从1994年青少年读经运动开展以来,就有许多来自于民间的教育机构以及教育工作者开始在学校里尝试传承国学教育思想。例如杭州的诸修草堂就为三岁以上的青少年开展了一系列读经活动,河南的先锋国学研究院和陕西的明德国学书院主要为青年儿童讲解相关的国学经典。与此同时,国学方面的书籍、网站、讲座、论文以及竞赛等也非常多。有些高等院校也开始培养学生们的国学能力,例如,1984年我国第一个国学研究室就是在深圳大学里开设的。然而,我国的国学教育还仅仅处于探索以及实践阶段,其教育体系还不具有系统性,并且国学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高校国学教育的意义

高等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人才的最后一个关口,对于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人才人格的主要定型期,而一个人的人格是否完善将直接决定他能力发挥的程度,因此,以人格教育作为特色的国学教育,对高等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引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高等院校开展国学教育能够有效地传承我国的民族文化,使得中华文明得以长期延续并不断发展,这也是新时代高等院校的重要历史使命。一百多年前,为了改变任人欺辱的命运,我国开始抛弃传统的经典式教育,转而推行西方科学,使得我国走上了工业文明的道路。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发现这种做法导致越来越多的人丧失了自己的文化根基。为了挽救这一文化断层局面,继承并发展前人的智慧,高等院校应责无旁贷地承担相应人才培养的责任。

2.发展中华民族的国民精神。高校的国学教育还可以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重塑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中华传统文化作为生生不息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凝聚力。现如今,一个国家如果想要获得真正的尊严,不仅需要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还需要有更多的国家尊重这个国家的文化,因此,国家的繁荣复兴,不应该只局限于经济的发展,还应该注重精神文化的复兴,而高校国学教育的初衷就是发展中华民族的国民精神。

3.传承中华民族的和谐信念。在高校的国学教育中,比较注重以和谐之道来构建新时代的价值观,进而实现国家的安全与稳定。目前,国家把建立和谐社会作为时代的发展目标,而和谐属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里面的基本精神,国学中的“和合中庸”“人格完善”以及“天人合一”等思想都表示一种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信念,这种信念不仅对于国家稳定以及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还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安全与稳定。

4.构建新的国民教育体系。高校的国学教育可以涵养学生的智慧,完善、优化国民教育的整体结构,提升国民所具有的人文素质,进而提高国家的软性竞争力。现代教育体系大多是以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的传授作为核心内容的,而中国的传统教育,则注重人格的修炼,例如国学中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说明的正是修身、明理、正心的理念,将国学教育列入高等院校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弥补现代教育体系中对于学生素质以及道德方面教育的缺失。

5.对现代教育进行补充。国学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补充,与现代教育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处,例如:《周易》中的“人文化成”,所指的意思是文明创造精神;《易传》中的“自强不息”,主要表现的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论语》中的“和而不同”,主要是指文化上的绚丽多彩;《易传》中的“厚德载物”,是人类一种基本的道德规范。而出自许多典籍中的“天人和谐”,主要是指人类的最高精神境界,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高校国学教育的范畴

按照学科分类,可以将国学分为史学、哲学、文学、宗教学、伦理学、礼俗学、版本学以及考据学等,其中,主要是以儒家的哲学作为国学的主流。如果按照思想对其进行分类,又可以将国学分为:先秦诸子以及儒道释三家等;如果按照《四库全书》将国学进行分类,则可以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如果按照《国学讲演录》对国学进行分类,则可以分为经学、小学、诸子、史学以及文学。高校国学教育需要选取最能够代表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文化以及伦理的内容进行学习。学界普遍认为,经、史、子、集四部的精华就是最能够代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学内容。

1.经部。经部作为儒家的经典代表,注重于形成伦理道德以及人文素养。通常情况下,经部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书类、易类、礼类、诗类、孝经类以及春秋类等,这些大多是儒家的经典名著。

2.史部。在国学教育中,史部方面的著作大多注重于民族精神的凝聚,通过对于史部的学习可以增强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以及责任感。史部著作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编年类、纪传类、纪事本末类;或者正史类、别史类、杂史类等。

3.子部。国学中子部多为诸子百家,比较注重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思想理论。一般情况下,子部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儒家类、道家类、兵家类、农家类、法家类、医家类、术数类、天文算法类以及杂家类等。

4.集部。国学中集部多为诗词歌赋,比较注重于发扬一些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特色的文学形式。通常情况下,集部主要可以分为:别集类、楚辞类、词曲类、总集类以及闺阁类等。

三、高校国学教育的课程选择

国学教育的最终目标,主要是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及培养国人的健全人格,所以说,国学教育需要完全贯穿于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其中,高校的国学教育仅仅是这一体系里面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绝大多数高校是四年学制,并且在第四学年,基本上属于学生离校实习或者寻求就业的关键时期,因此,高校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仅仅只有三年。由于专业课和公共课是大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占用了他们绝大多数的学习时间,所以说高校学生接受国学教育的时间其实非常有限。鉴于以上分析,高校国学教育的课程选择需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在接受高校国学教育之前,学生们需要中小学就已经接触过相关的国学教育;第二,确保国学教育内容适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年龄以及实际的理解层级;第三,保证国学教育内容的通识性,而不是对其进行非常专业的学习;第四,将培养学生们的人格作为教育的主要目的。

依据上面的教育原则,可以将高校国学教育的课程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模块:

1.儒家经典模块。课程安排主要有:《四书》研读、《五经》研读、《论语》研读、《孟子》研读、《诗经》研讨等。

2.史学经典模块。课程安排主要有:《史记》研读、《汉书》研读、《三国志》研读、《晋书》研读、《资治通鉴》研读等。

3.诸子经典模块。课程安排主要有:《老庄研读》《墨子》研读、《荀子》研读、《韩非子》研读、《孙子兵法》研读以及《公孙龙子》研读等。

4.文学经典模块。课程安排主要有:《中国古代文学史》《唐诗研究》《宋词研究》《文选研读》《中国古代戏曲研究》《楚辞研究》以及《音韵学》《训诂学》《古文字学》等。

四、高校国学教育的课堂扩展

由于高校的国学教育受到学时的严重制约,使得高校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接受的国学内容并不是特别丰富,而且高校的课堂大多以教师讲授为主,由于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际接受能力相差悬殊,使得高校国学教育具有比较大的局限性。对于高校的国学教育来说,不仅需要确保一定程度的课堂教育,还需要将其向外进行扩展,使其与传统的课堂教育之间得到科学地配合,进而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鼓励并且支持大学生社团组织、开展一些以国学作为主题的文化活动,进而丰富高校国学教育的模式。以校园文化为基础的国学活动具有一定程度的独特优点:一是该形式的国学活动不会受到空间、时间的限制,学生们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较为灵活的安排;二是该形式的国学教育比较灵活,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进而提高参与热情;三是通过参与该形式的国学教育活动,能够大大提升学生们接受和理解国学知识的能力,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其次,安排有关部门以及单位定期举办一些以国学作为主题的文化活动或者文化讲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校国学教育的层次。我国许多高校的师资力量比较充足,并且相关的国学专家以及教授众多,功底深厚,可以依据这些专家的研究领域以及研究特长,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种各样的专题讲座,进而提升高校学生的国学水平。

再次,邀请一些校外的专家或者学者来到本校进行国学方面的访问,同时举办相关的以国学作为专题的讲座,加强各个高校之间的国学教育的交流和经验共享。目前,有许多高校都有规模不等的国学研究所、国学院或者国学研究中心,并且这些高校当中都有一大批是专门从事于高校国学教育研究的学者。加强高校之间的交流,有利于高校国学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最后,通过不同渠道,吸引一些民间的国学机构进入高校,加强民间和高校之间的国学互动。国学教育始创于民间,在民间有许多有识之士对国学教育已经做出了较多的比较有益的尝试,其中绝大多数取得了比较好的教育效果。例如杭州的诸修草堂、无锡的至德国学研究院以及陕西的明德国学书院等。根据实际统计,目前我们国家民间运作得比较好的国学教育机构不低于1500家,同时,在网络上还有许多虚拟性的国学教育网站。由于这些民间国学教育机构大多具有比较丰富的经验,因此,高校应该和这些民间国学机构进行深度合作,通过不同渠道,吸引他们走进高校校园,丰富自身国学教育经验。

综上所述,随着国学教育在我国越来越广泛,高校国学教育需要得到高度重视。高校国学教育作为国家国学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理应根据高校大学生所具有的特点以及国学教育的客观要求,明确高校国学教育的具体内容,进而对高校国学教育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与设置,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国学教育体系,大幅度提高高校中国学的普及率,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邓实.国学讲习记[J].国粹学报,1905(19).

[2]付以琼.高校国学教育的文化使命[J].大家,2011(19).

[3]孔令刚.高校国学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中的几个问题[J].时代教育,2012(11).

[4]任静.国学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启示[J].学理论,2010(25).

[5]张殿尉.高校国学教育对构筑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影响及对策[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4).

上一篇:八年,走近一本书 下一篇:数学课堂情境创设贵在引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