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梦”激励下课堂教学新理念的三大境界

时间:2022-08-19 06:36:52

“教育梦”激励下课堂教学新理念的三大境界

“老师教得不累,学生学得不错”――这是千万个教师的“教育梦”。然而,梦虽美好,可圆梦的难度却不小。教师队伍中不乏血气方刚、博学广知的教师,尽管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使出浑身解数,但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归其原因,我认为在于他们对自身的角色定位存在偏差,教学理念过于陈旧。

一、 学会“无知”――含蓄地呈现强者示弱的姿态

放低姿态,俯身为师。这里的“无知”是指教师示弱于学生,在学生面前不做强者、不做权威,是一种强者的低姿态。教师假装无知,展现弱者的姿态时,学生就会主动尝试、乐于担当。

1.放低姿态,顺应师生关系变革的必然趋势

真正的强者应该成为解放学生的人,而不是坚守传统教育的顽固分子;真正的强者应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和主人,而不是以“强者”自居,以“权威”,不甘心从“一言堂”的讲坛上走下来。师生平等也是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积极因素。在民主化进程中,教师放平心态、放低姿态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2.放低姿态,体现强弱之间情感的应有本性

向弱者放低姿态是强者的风范。但身边的课堂中,教师佩戴扩音器上课,独尊“麦霸”,学生无权分享,事后却反而被指责不愿回答,声如蚊蚋;教师一个接一个地疑问、设问和反问,却不给学生一次提问的机会,事后却指责学生这个不懂,那个不会;教师滔滔不绝、唾沫横飞,部分学生呆坐一节课,事后还要指责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丝毫没有进步。

3.放低姿态,需要强者恰如其分的遇弱而弱

我们身边有两种示弱的人:一种是遇强则弱,另一种是遇弱而弱,其差异归因在于能力和修养。在传统状态下,教师理应是强者,学生自然是弱者。问题在于教师遇到身为弱者的学生时,应该继续成为强者,还是甘为弱者。“一有机会就让贤于学生”,这就是教师的自谦能力。

二、 学会“无为”――适度地减少教师参与的因素

这里的“无为”并非指教师无所作为,而是指教师顺应学生发展规律、停止过度管理,是一种“无为而治”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不能“无所作为”,但可以“无为而治”。

1.无为而治,做到“相对放权”和“绝对信任”

无为而治,核心问题在于放权和信任。最有效的驱动力是放权,最有效的约束力是信任。放权就是把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但教师应视学生的年段特点、已有能力等因素给予适度的自主学习时间、空间和内容。切不可“拔苗助长”,让学生去探究完全不可能单独完成的学习任务。

2.无为而治,做到“置身事外”和“置力其中”

无为而治,首先不要事无巨细亲力亲为,而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教师也不能完全不管不顾,应该把学习目标、探究方法、评价方式等条条框框通过多媒体或黑板呈现给学生,让他们在预设的框架内完成。

3.无为而治,做到“适时帮助”和“适度指挥”

无为而治,并不是削弱教师的影响力。首先教师应该是一个帮助者。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便是教师该出现的时候,教师应帮助学生,让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迎刃而解。

三、 学会“无方”――充分地创造学生“折腾”的机会

无方原指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这里的“无方”是指教师不能直白地告诉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技巧,而是给予学生自己琢磨和探索的机会,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过程。这正如“团队游”和“自助游”的区别:“团队游”往往是“上车睡觉,下车唱歌,到了景点狂拍照,回家一问什么都不知道”,因为导游和司机已经帮游客设计了既定的旅游路线,游客除了了解基本游程外,已经不需要提起百倍精神去关注除此之外的东西。而“自助游”则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会经历很多折腾:可能会开错路,找不到饭店,买不到门票等。但正是因为有这些困难,他们才提起百倍精神,做好了时刻去克服困难的心理准备。而且,“自助游”沿途的精彩、丰富的经历、深刻的印象也是“团队游”所无法代替的。

1.自主探究,需要“西天取经”的决心

唐僧团队放弃了孙悟空一个筋斗便能取回真经的便捷,而选择了九九八十一难的折腾,因为沿途可以顺便灭掉很多的妖怪来替天行道。这说明了结果重要,过程同样重要。迁移到教学工作中,教师不应该直接抛给学生知识,而应该让学生享受通过自主学习去获取知识的过程。破解一个个难题的过程,就是学生逐渐获取知识和技巧的历程。

2.自主探究,需要“按图索骥”的引领

教师的“无方”,并非什么方法都不教给学生,只是让学生漫无边际地摸索,而是需要提供给学生类似的行车“地图”,告诉他们“方向在哪”,“该怎么走”,“沿途可能会碰到什么”,让学生按照”地图”摸索和寻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因走过头而原路折返,摸错路而重新寻找,但学生不会迷失方向,因为他们手里有“地图”。学生的自主学习也是如此,教师应该提供给学生学习的目标和方法,以便于学生明确方向,发现错误并及时纠正。

3.自主探究,需要“八十一难”的“折磨”

唐僧经历一次次“放了被抓和抓了被救”后取得了真经,孩子靠“滑了摔和摔了再滑”学会了轮滑,靠“写了擦和擦了再写”学会了写字,靠“写了改和改了再写”学会了写作,靠“算了错和错了再算”才学会了数学。“折磨”之后,学生才能铭记在心,印象深刻。多一些弯路,少一些捷径,未必是坏事。

“无知”、“无为”和“无方”构成“教育梦”背景下课堂教学新理念的三大境界,甚至可以成为教师参与新教育的三大行为。它们并不是要求教师无需深造、无所作为、胸无良策,相反,它们给教师的教学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上一篇:三分诗歌、七分读――浅谈古诗词教学 下一篇:科学松鼠会 / “不可能”实验室之弹簧秤称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