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孝农 “事心双解”化民怨

时间:2022-08-19 05:56:35

在辟才胡同附近的北京市西城区办,主任王孝农看到记者来到,颇为潇洒地抬手微笑。身材瘦高、面庞白净、举止儒雅,眼镜背后永远透出平和的笑意,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

40岁的王孝农,面相和仪态看上去只有30出头,身上透出成熟、内敛的活力。去年,他从北京市西城区组织部副部长的位置,平调出任西城区办主任,在新岗位上将满一年。

北京是全国的首善之区,而西城则是“首善”之“首善”。北京市西城区作为中国党政军首脑机关及其大部分职能机构所在地,政治文化以及对外交流交往活动频繁,是全国政治中心的重要载体。“西城无小事”是这里各个职能机关永远绷紧的弦儿。

从组织部到办,从管理官员到接待群众,“变”,成为王孝农一年来的关键词。

甲方乙方

谈及去年的岗位变动,王孝农笑着说,当时不仅身边的人纷纷表示惊讶,就连自己也很惊讶。引用别人的话说,组织部和办,一个是管理官员,一个是面对群众,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当时,区委、区政府要求组织部推荐一名办主任,但推荐了很久也推荐不出来。“这个活,太优秀的人不愿意来,怂人又干不了。”王孝农这个人选,是书记、区长议来议去给议出来的。他回忆当时书记、区长找他聊天,说工作很重要,是一种历练,干好工作,干什么岗位也不怕了。

王孝农说,管理官员和接待群众,岗位变动了,别人和你相处的方式是不一样的。现在和群众打交道,解决群众诉求,需要麻烦各个职能部门。这种变化,是权力方和责任方的区别,和其他部门相处时,也可以理解为甲方和乙方的关系。

的确,我国当下的国情,决定了党政机关各职能部门的位置。王孝农说,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其他职能部门是加分项,而则是减分项。工作干到极致,顶多是个“0”,但出一个差错就是负分。

百姓可爱

北京是首善之区,但许多人对其工作想当然的猜测是错误的:北京也是越级上访最多的地方。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方便。其他地方的群众越级上访,需要往市里、省里奔波,去北京更是千里迢迢;而在北京,区、市、中央以及国家局、各大部委,抬脚就能去。西城区作为中央政府驻地,群众想越级上访,转身就是国务院。

书生面孔的王孝农出任办主任,最初连他的部下都怀疑他能不能胜任。采访间歇,办公室一位大姐笑着悄声给记者说:“当时觉着他不行,结果后来经几个事一看,还行!”

回忆第一次接待群体性上访,王孝农说,面对一大群激动的群众,自己心里真是没底儿,但后来化解紧张局面,不过用了几句话。

王孝农问:“什么事儿?”访民七嘴八舌地回答。

王孝农问:“那想不想解决?”访民纷纷说:“想!”

王孝农说:“既然想解决,你们这样做可不对!”访民问:“那我们怎么办?”

王孝农说:“你们得听我的。”访民说:“行!”

王孝农伸出手指:“那好吧,你、你、你,几个人跟我来,其他人先回去。”

短短几句话,得了!剩下的就是双方谈了。

王孝农告诉记者,自己做工作,还是有先天条件的。首先,自己和老百姓感情很深,对上访人至少能做到不反感;其次,岗位多次变动,但多是政工工作,政工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工作也是做人的工作,个中道理相通;再次,工作压力很大,但组织工作压力也不小,自己习惯了承受压力。

“个别老百姓虽然诉求过高,但有很可爱的一面。”王孝农说,有些上访人见别人不见,要求只和主任谈;有些老上访人,直接就堵在主任门口。但他说,所接触的上访人,大多是很友好的,互相开个玩笑,拍拍肩膀,甚至开着玩笑踢上两脚都行。他说,社会矛盾出现时,政府是主动方,百姓是被动方,即便有个别的所谓刁民,归根结底责任也在政府。

事心双解

从事工作不到一年,王孝农不但适应了岗位变化,而且有着自己的思考。事心双解,就是王孝农提出的一个工作新的“标准”。

他说,以前做工作,只提解决事情,不提解开心结,这也是个别群众诉求过高、问题难以解决的根源所在。人的思想很重要,思想工作做好了,问题就很好解决。群众利益被非法侵害,气不顺,心结重,怎么做工作都难。而且政策、法律都不具备思想工作的功能,所以只能先做思想工作,然后再寻求解决问题。

王孝农长期从事党的工作,党的工作中一些方式方法,比如组织建设、民主集中,被他应用到工作中来。他说,有些上访事项长期无法协调,难以解决,那就组织群众、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一个评议委员会来评判。如果大家都认为上访人没道理,那他自然会有所反思;如果都认为职能部门不对,那么部门也会感受到舆论压力。王孝农说,自己从事的岗位虽然工作跨度大,但是很多方法是相通的。这种民主集中方法的运用,不仅引入了舆论力量介入问题解决,而且转移掉了双方与部门之间的矛盾。

就受理问题,王孝农提出了一个“四有分析”工作法。那就是事项要从“有法、有理、有困、有解”四个方面来考虑分析。有法,是指是否有法律政策支持;有理,是指符不符合情理;有困,是指人是否有实际困难;有解,是指有没有解决的可能性。四者有其一,就能接案,否则坚决回绝。比如说,曾经有人就一起民国时期的房产纠纷,闹了几十年现在来上访,按照“四有”原则来分析,那就是拒绝。

王孝农还对下属提出,工作和干部要同步成长。如果所有来信来访都只是转出去,那就仅仅是个办事员。自己不成长,将来谈何发展?如果能够分析下原因,考虑如何解决并参与到问题的协调解决中去,个人能力也会相应提高,干部也能相应成长。

大有文章

王孝农告诉记者,此前自己从事的组织工作涉及的往往都是大事,和区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都有关系,这养成了他立足大局思考工作的习惯。来办后,这个习惯一直没变。

他现在的想法,那就是打造一个符合首都功能核心区特点的工作新格局。他说,西城工作无小事,中央和市驻区单位密集,一点小事就可能会影响到中央办公地点,好多中央的事,市里的事,都必须做到位,所以工作必须从区属走向区域。。

接触工作时间长了,王孝农了解到了各个部门的许多情况,并且大多是负面的。前后左右想一想,他认为问题折射了政策、工作、执行、干部上的许多问题。如果把这些问题转化为进一步推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这里面应该大有文章可做。

王孝农告诉记者,工作也引发了自己的许多思考。他说,政府部门制定政策的时候,要考虑到方方面面,其中包括历史的前前后后、人群的左左右右、政策的方方面面,如果考虑不周,前后不衔接、左右不全面,就会出现问题;还有,许多好经,都让“和尚”给念歪了,所以一定要管好“和尚”;另外,还有社会诚信的问题,这涉及政府诚信、司法诚信、企业诚信、百姓个体的诚信,要想让群众讲理,政府首先要自己讲理。

问起从事工作以来自身的变化,王孝农说,现在更加敢于面对群众,包括群体和激烈的个体。另外,将来如果自己调去别的岗位,风险意识肯定会有所增强。

上一篇:旁听生\偷听生与大学的门槛 下一篇:高德康 融诗意于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