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公共安全警钟不能以生命为代价

时间:2022-08-19 02:54:59

敲公共安全警钟不能以生命为代价

2012年8月26日凌晨2点40分许,包茂高速公路安塞段发生一起客车与运送甲醇货运车辆追尾碰撞交通事故,引发甲醇泄漏并导致两车起火,造成36人遇难,3人受伤。2012年8月29日,国务院“8·26”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调查组在延安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宣布:初步调查显示这是一起两车驾驶员违法导致的事故。

【原因分析】

卧铺车乘客熟睡事发时间为凌晨2时40分,客车大部分乘客正处于熟睡中,遇到事故后产生恐慌情绪,没能第一时间进行自救。

门窗封闭两车追尾,客车严重变形,卧铺客车窗户都是封闭式的,又没有应急通道,唯一的前门堵上了,乘客疏散困难。

可燃物多液体甲醇大量泄漏,包围了整辆客车并迅速燃烧,卧铺车上下两层有大量被褥等可燃物,致使火势在车厢内迅速蔓延,并产生高温。

疲劳驾驶货车在服务区休息后出发,刚上高速路就发生客车追尾事故。有分析认为,货车刚起步,车速不快,而客车速度过快,可能因为客车司机疲劳驾驶,而且事发前当地曾下过雨。

事发后,记者在事故现场看到,大客车的车头在与罐车尾部撞击后已完全变形,车身在火烧之后已经荡然无存,只剩下一副“铁骨架”。现场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橡胶焦糊味,现场有10余米刹车痕;地上到处是玻璃渣和灰烬;路边绿化带绿树被烧焦;部分泄漏甲醇流到高速公路边正在修理的水沟。

“走路死”的悲剧还没完全平静,“坐车死”又扑面袭来。一桩桩悲剧接踵而来接踵而至,总让人不免感慨“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只是那“终点”再也无法抵达。

“8·26”包茂高速公路特大交通事故发生后,交通部紧急下发通知,要求各地交管部门迅速对长途班线客车开展全面排查整治,加强对客运车辆运行全过程的动态监控,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防止驾驶员疲劳驾驶。紧接着,公安部也召开紧急视频会议,强调各级公安机关落实路面管控措施,遏制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

“8·26”特大交通事故发生后,各地又掀起了新一轮的对大客车的执法检查活动,再加上两部委发文,这样的执法检查活动可能会更加深入。只不过,在这样的执法检查中,人们总是习惯于以“运动式执法”来形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印象,最重要的原因是,事先防范总是多有疏漏甚至形同虚设,事后补救乃至追责又不够彻底。每一轮执法检查过后,事故依然会接连发生,只是悲剧的主角和事故发生的地点发生了变化。

以“8·26”特大交通事故中的当事大客车为例,经媒体记者调查,2011年1月11日到2012年5月30日,该客车在延安境内有7条违章记录,基本都是在包茂高速延安段600多公里处被发现。有记者为此询问陕西省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该客车的处罚情况,工作人员却拒绝回应;而当事客车所属的呼运集团则称,公司所有营运车辆全部手续齐全,年检也全部合格,两名司机资质也没有问题。

一方面是三令五申的安全之网,一方面却是处处可见的“漏网之鱼”,每一起悲惨的事故,几乎都是“司机职责懈怠、交管监管缺位、公司利益至上”结下的恶果;每一起特大交通事故,几乎都有类似的翻版。不断“预演”的事故,不断“重复”的检查,“公路矿难”发生的频率依旧不见明显改观。17个月高速大客车连夺140条人命,换来的依旧是“相关安全制度执行不到位,运营单位安全意识的麻痹大意。”

或许,对于事故发生地而言,惨剧发生后,当地交管部门可能会吸取血的教训,在安全监管方面下大力气,司机和运营单位或许也会以此为鉴。在安全意识方面自我加固,从而消除安全隐患,减少事故发生率。但是必须承认,这些“进步”都是以乘客的生命为代价取得的。而对于没有发生事故的地方而言,“侥幸”的心理大概还是要胜过自我防范的安全意识:司机侥幸地以为疲劳驾驶或许挺一挺就过去了,监管部门侥幸地以为事故不见得一定会发生在松口气的当口。而悲剧一旦发生后,我们才发现,本已脆弱的信任又填新伤,这个社会上又多了许多破碎家庭……

人行天地间,活着,总不能全凭运气,如果把公共安全比作我们生存必需的空气,这并不夸张。很难想象,如果公众失去了安全感,那么生活又将陷入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公共交通安全无疑是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中的重要部分。在高速发展的各项交通事业中,公共安全应该永远是排第一位的。而建设公共安全,绝对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同志多次强调,“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

记住“8·26”特大交通事故中那位最后给父母说“晚安”的姑娘吧,在通往公共安全建设的道路上,有太多太多的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这些血的代价本来都是可以避免的。以生命为代价为公共交通安全敲警钟,这能是最后一次吗?!

上一篇:杜绝安全事故须放弃“带血”的GDP 下一篇:苯胺泄漏对人体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