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2022-08-19 02:41:55

【摘要】1.1 一般资料 在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抽取78例患有恶性血液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中男23例,女16例;患者年龄17-62岁,平均年龄(35.7±1.4)岁;患病时...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临床疗效观察

【摘 要】目的:对应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方式对患有恶性血液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78例患有恶性血液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9例。采用常规药物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恶性血液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病情控制时间和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方式对患有恶性血液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恶性血液疾病;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175-02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由于造血干细胞的来源不会受到限制、造血能力恢复速度快、移植相关风险相对小,而成为目前临床上对恶性血液病进行治疗主要方法[1]。在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方面, 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同样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本次研究对恶性血液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方式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现对整个研究过程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抽取78例患有恶性血液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中男23例,女16例;患者年龄17-62岁,平均年龄(35.7±1.4)岁;患病时间2-34个月,平均患病时间(10.2±0.7)个月;治疗组患者中男24例,女15例;患者年龄19-63岁,平均年龄(35.9±1.3)岁;患病时间2-32个月,平均患病时间(10.3±0.6)个月。抽样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患病时间等几项自然资料方面比较均无显著组间差异(P>0.05),可进一步进行科学比较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式

采用常规药物实施治疗。

1.2.2 治疗组治疗方式

采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方式实施治疗,主要包括以下步骤:① 自体造血干细胞的动员和采集;② 制备造血干细胞保存液;③ 冷冻保存;④ 解冻回输;⑤ 冷冻造血干细胞的活性检测;⑥ 移植患者的处理[3]。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研究对象的恶性血液疾病治疗效果、患者病情控制时间、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等情况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

1.4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显效:症状表现彻底消失,患者生命体征表现平稳,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均已恢复正常水平;有效:症状表现明显好转,患者生命体征基本平稳,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具有大幅度改善;无效:症状表现没有任何好转,患者生命体征仍然会出现较大波动,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没有任何变化,或病情进一步加重[4]。

1.5 数据处理

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表示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 ±s),计数资料进行t检验,组间对比进行X2检验,P

2 结果

2.1 恶性血液疾病治疗效果

对照组经常规药物治疗后有11例患者的恶性血液疾病达到显效治疗效果,有15例患者治疗有效,有13例患者治疗无效,恶性血液疾病治疗有效率66.7%;治疗组经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有15例患者的恶性血液疾病达到显效治疗效果,有20例患者治疗有效,有4例患者治疗无效,恶性血液疾病治疗有效率89.8%。两组患者恶性血压疾病治疗效果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2.2 病情控制时间和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

对照组患者经(15.39±2.02)d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治疗组患者经(9.62±1.47)d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两组患者病情控制时间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2.3 不良反应

有11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达到28.2%;有2例治疗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达到5.1%。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在目前的移植治疗技术中仍然占据第一位,所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是疾病的体内残留灶和体外造血干细胞采集过程中发生污染, 因此移植处理后疾病复发通常较难避免。可以采用诸多方法对残留灶进行清除,但临床治疗效果目前还没有得到确切定论。在预处理时对部分患者实施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体内净化的长期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导致急性白血病患者病情复发的主要原因是高危的预后因素而决定,淋巴瘤的复发在惰性淋巴瘤中比较常见。目前,白血病的分层治疗主要是根据染色体和患者年龄这两个主要因素而进行。对于一些病情高危患者,可采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方式来使治疗效果提高,而对于惰性淋巴瘤则应该尽可能的采用一些新药和生物治疗[5]。

参考文献:

[1] 张之南,沈悌,主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第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21-122.

[2] 王平,张伯龙,周绮,等.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116例临床分析[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0,18(11):127-128.

[3] 冯四洲,魏嘉,邹德惠,等.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143例疗效分析[J].内科急危重杂志,2009,11(15):114-115.

[4] 张伯龙,黄文荣,达万明,等.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1,8(2):125-126.

[5] 李天舒,徐建民.自体造血干细胞的体外净化进展[J].中国临床医学,2009,19(1):193-194.

上一篇:浅谈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下一篇:超敏C―反应蛋白在心血管病中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