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运输中的经济问题”与“经济中的运输问题”

时间:2022-08-19 02:02:41

如何理解“运输中的经济问题”与“经济中的运输问题”

摘要:运输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始终是经济学界长期关注和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对“运输中的经济问题”与“经济中的运输问题”作了相关的分析和比较。

关键词:运输经济学 经济问题 运输问题

1.运输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运输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始终是经济学界长期关注和研究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对运输经济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是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在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框架中,主要研究的是稀缺资源的配置问题,将经济发展归结为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和技术进步,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总投入和总产出的关系。运输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可分为两个部分: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①运输业是由于其他产业与运输业之间的交易效率的提高,交易成本的下降,在经济社会分工的细化和专业化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同其他产业一样的产业部门,与其他产业一样共享分工和专业化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利益的增加,是分工演进的内生产物。运输业在分工网络中属于节点性质,在相同的外生制度环境中,与其他产业共同构成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社会可以通过提高制度效率来促使运输业的劳动生产率,运输业作为经济发展的直接组成部分在演进的过程中为经济社会产生更高的贡献率。

②由于运输业与其他产业发展的高度相关性,对其他产业发展有间接影响的关系,因此,在分工理论的研究中,对运输业的需求被认为是一种基于交换经济而产生的引致性需求或者派生性需求,其发展是作为一种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费用,促进市场规模扩大,加快加大分工和专业化程度和进程,提高生产率,促进产业和经济发展的手段,是分工理论中的外生影响因素,在分工网络中除了具有节点性之外,还具有节点之间的网络特性。

2.运输中的经济问题

2.1 运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2.1.1 运输业创造的增加值

运输业提供的是无形的服务,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运输业提供无形服务的同时,本身也创造了由劳动者报酬、生产净税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等组成的增加值,从而成为国内生产总值的主要贡献行业。同时,与运输业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其他行业经济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即是运输业间接创造的增加值,也称为对相关行业的促进作用和消费波及作用。这种波及作用由三部分组成:向后波及、向前波及和消费波及作用。运输业间接创造的这些增加值也是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2.1.2 运输业创造的就业机会

运输活动,作为运输业中间投入的产品的生产活动,必须有人力的参与。因此,发展运输业会直接或间接地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从而使运输业成为接纳社会劳动力的重要部门。但是,与直接创造增加值的和促进行业发展的贡献相比,创造就业机会贡献只是衡量角度不同,前者是从最终成果角度来衡量的,后者是从就业机会角度来衡量的,两种贡献实际上都是从相对应地产生于同一经济活动之中。

2.2 运输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经济布局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空间运输状况的概念。一定的资源和生存空间在不同水平的交通运输系统的支持下,其可承受的经济总量是不同的,交通运输系统越强,经济规模也越大。原因是某地理位置的经济可通达性一旦提高,就可以促使其资源和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对社会来说,则可以将各地的资源和空间更大程度地吸引到全社会的经济循环中来。经济学家早就指出了运输与土地利用及土地价格之间的关系。优良的运输可以使土地获得多种用途,而土地产出品的价值又决定于它在给定市场上的价格,这很大程度也建立在运输的基础上。这一原理对于其他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价值实现也适用。自然资源在地理上的分布式是不均匀的,交通运输状况和距离市场的远近对资源的开发及价值的实现,往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例如煤炭的大规模开发和使用与近代运河和铁路的出现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特大型矿石运输船则对澳大利亚和南美等地的铁矿石进入洲际贸易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水电 资源的开发也都是由交通比较便利的发达地区和靠近耗能中心的位置向边远地区依次推进。现代运输可以改变传统的经济地理概念,即扭转自然力量规定的资源分配状况,使缺少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处于使用资源的优越地位。

鉴于交通运输在改变资源分配状况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结合我国广大国土上的经济空间和自然资源的利用还很不充分的具体情况,需通过加强区域性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欠发达地区的可通达性,通过运输网的建设与完善,减少运输短缺对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来促进社会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

2.3 运输有利于降低和稳定物价

运输的改善有利于价格的降低,这是因为运输的改善允许更多的生产者进入市场参加价格竞争。产品成本最低的生产者把生产成本加上运费作为自己商品的定价基础,其他卖主也就必须以此为基准制定相应的价格,以避免在竞争中失利。由于地区专门化的作用,市场价格可能实际上是由远方的低成本供应者决定的,而更多竞争者的参与也避免了价格的不适当提高。因此,一般来说,充足的运输鼓励商品市场上的竞争和较低的价格。

运输的改善还有助于保持价格的稳定。很多产品的生产在一年中是不均衡的,农产品在这方面特别明显。在运输不足的情况下,地区市场只能自产自销,这些产品在收获期的价格会跌得很厉害,而在其他时间价格则会上涨。但是,运输的改善却允许地区之间参加某一地区市场的竞争。在当地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产品可以运出;而在供不应求的时候,外地的货源可以运来满足市场的需求。这样,产品的价格就有可能保持稳定。

3.经济中的运输问题

运输是人们借助运输工具,实现运输对象的空间位置变化的目的性活动。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从事旅客和货物运输的生产部门。它包括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道路运输、管道运输五种主要运输方式。运输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从整个社会来看,运输业从生产过程中分离出来并成为国民经济中的相对独立生产部门,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它极大地提高了运输生产效率,加快了商品流通,减少了商品流通的费用,降低了产品成本,扩大了商品销售范围,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社会中,运输已成为社会生存的必要条件,运输已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纽带和主要基础。运输业的发展,促使地区性的市场成为全国性的市场,进而发展为世界性的市场。

上一篇:高速公路VMS规划布设模型研究 下一篇:试论如何实现塔吊在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