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效生成原因之分析

时间:2022-08-19 01:54:41

无效生成原因之分析

教学过程不应该也不可能拘泥于课前编写的教案,生成性的语文课堂教学应得到广大教育者的关注。自从《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很多教师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课堂的现场生成,开始追求生成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艺术。但是,我们在大量的课堂中也发现,很多教师迷信“重视生成必然精彩”的观点,在生成这件华美“外衣”的遮罩下,进入了新的误区,生成不仅无法精彩,而且造成了课堂教学的无效和负效。

一、畅所欲言,但偏离了文本的基础性理解

一位教师教学《白鹭》。

师: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地方,等候交流。

(学生各自读书。)

师:现在请大家交流读书中遇到的问题。

生:白鹭为什么要站在清水田里钓鱼呢?

师:(一愣)你这个问题有价值,谁来说说原因。

生:我猜想它这样钓鱼轻松,不要像翠鸟那样很累地在水面上飞来飞去。

你:你的想象真丰富。

生:我听爷爷说过,田里上水时,会有许多鱼冲进来。鱼多,所以白鹭就到田里钓鱼了。

师:你还会用事实举证,了不起。

生:白鹭在水田边钓鱼,可以一边钓一边欣赏自己在水里美丽的身影,一举两得。

师:大家想的都很有道理,(对开始提问的同学)现在你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老师,我还有问题:白鹭为什么要站在树的绝顶了望呢?

(学生兴趣盎然,进入了这一问题的猜想,课堂显得特别活跃。两个问题讨论完,用去23分钟。)

《白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它用词经典,描绘的意境如诗如画,这是语言营造出的美酒,是郭沫若奉献给读者的文字盛宴。教师教学这一课,理应引导学生酣泳文字,感受与吸纳丰富鲜活的语言表达、优美如画的意境呈现。可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却只让学生对课文蜻蜓点水,然后就开始所谓的问题生成,在空洞的热闹中使学生失去了许多读书的宝贵时间。学生在这畅所欲言中偏离了文本的基础性理解。

上述的遗憾并不仅仅是一个特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果不能引导学生潜心体会课文,甚至连文本都不知所踪,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生成。热热闹闹的生成场面,不过是游走于文本之外的对话而已。精彩的生成要深深地扎根文本。教师只有引领学生在文本中摸爬滚打,学生的认知才能得以发展,体验才能得以丰富,生成的问题和感悟才能深刻。

二、看似创新,但偏离了文本的价值取向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片段:

师:已经学完了《三顾茅庐》这一课,我们来全面评价一下刘备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物。

生:刘备非常尊重人才。

生:我用两个成语来概括: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

师:这两个词用得好。

生:(吞吞吐吐)我觉得刘备对人不公平。

师:(眼睛一亮)你的见解真独特。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他要诸葛亮帮他的忙,就对他低声下气,而对自己的结拜兄弟张飞却不是很好。

师:其他同学对他的观点有什么评价?

生:我也觉得刘备这一点不太好,我平时就很讨厌这种人。

生:我还觉得诸葛亮也不好,自以为有点才能就摆架子,几次不见刘备。

师:你们真了不起,能从课文中读出作者和老师都没想到的独特见解,还能一分为二地看人,值得肯定。是的,人无完人,即使伟人,也有他的缺点。

从表面看,本案例中教师利用课堂上学生与文本对话过程中产生的感悟,生成了新的教学流程,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审视文本,并获得了与文本价值取向有一定距离的体验,且借着“创新”的外包装,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独特感悟”的珍视。

可是,在珍视这样的独特感悟背后,存在着怎样的问题呢?

任何一个文本,必有其植根的土壤。所以,阅读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常有“了解时代背景”这一板块。而本课中的教师,将文本从它植根的背景土壤中全盘抽出,只看到作为物质存在的语言文字,而看不到产生这一物质存在的历史渊源,如此断章取义引领学生读书,学生怎么能获得与文本一致的价值取向呢?

语文教师要让课堂生成真正的创新成果,首先自己与文本的对话必须“无微不至”,对课程对教材有深度的把握。教师解读文本时体验、感悟的深度,直接影响着预设和生成的质量。教师只有自己准确把握文本价值,才能在课堂上对不可预约的动态生成作出正确敏锐的价值判断。同时,教师还要培养自己的教育机智、实践智慧,灵活地处理和利用学生的现有生成状态,让其回归正确轨道,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精彩。

三、随波逐流,无法生成文本的精神核心

《半截蜡烛》第二课时: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具体研究围绕半截蜡烛,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和德军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的。请大家默读3―7小节,然后做填空:在?摇?摇?摇?摇?摇?摇时

候,(谁)?摇?摇?摇?摇?摇?摇,结果?摇?摇?摇?摇?摇?摇。

(学生默读课文,然后合作交流,完成填空。)

师:请你再次细细读课文,划出描写伯诺德夫人一家动作、神情、语言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学生读课文,写感受。)

师:下面交流划出的句子和感受。

生:我找到了描写伯诺德夫人心理的句子是……我知道她心里很紧张、很着急。

师:你感悟得不错。你能读出她的焦急吗?(学生读书)

生:我划出的描写伯诺德夫人动作语言的句子是……我从中读出了她的机智、聪明。

师:大家说他讲得对不对?

生:(齐声)对!(师要求有感情地朗读相应句子。)

生:我找到了描写大儿子杰克动作、语言的句子是……我写的感受是:杰克,你真聪明,还很镇定。

师:你的眼睛真善于发现。请你说说哪儿看出他的聪明,哪儿看出他的镇定?

(学生阅读有关句子,教师再次表扬学生会读书。)

生:……

在本课例中,教师自身对文本价值的把握是正确的,也能始终让教学处在生成的状态中。教师设置了一个大环节“划出描写伯诺德夫人一家动作、神情、语言的句子,细细读,把感受写下来”作为教学背景,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感悟文本,然后进行阅读反馈,其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斗争的惊心动魄和伯诺德夫人一家的机智勇敢。问题是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始终随波逐流,依赖学生的主体地位,体会到何处就读到何处,错过了许多引领点拨形成新的生成契机让学生认知升华的机会,课堂教学始终呈现放任自流状态。如此“随缘”式的“生成”状态下的课堂教学,学生摄取的信息都是一些零散的词语,这些词语如蜻蜓点水般立于文本表面,无法帮助学生真正触及文本的精神核心。

精彩的课堂,需要学生精彩的表现;而学生精彩的表现,绝离不开教师精彩的引导。笔者以为,只注重“生”的形式而不关注“成”的目标的教师们应该重新寻找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把握“导”的契机,发挥讲的效益。

总之,要让课堂生成真精彩,一是教师要潜心解读文本,把工夫用在课外;二是要有动态生成的观念和强烈的课程意识,既不要因为固守预设而失去生成的契机,又不要因为迷恋生成而自堕陷阱。再者,生成性课堂需要智慧,需要厚实的文学底蕴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因此,我们应该强调自身在实践基础上多做充分而深刻的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积累经验,并最终形成教学智慧,在课堂教学中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地处理一些突发事件,并把这些突发事件生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谱写真正属于生成状态的、优质高效的、师生水融的、和谐统一的课堂教学新乐章。

上一篇:学困生学习困难的教师因素分析及对策的研究 下一篇:高职高专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