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话语权之争

时间:2022-08-19 01:43:32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话语权之争

当网民人均每周手机上网时长达11.8小时;当每个智能手机用户平均每天会打开8个APP;当传统网站的编辑绝望地发现PC端流量正在大幅度地流失的时候,PC门户新闻的竞争和厮杀便迅速转移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智能手机上,新闻客户端之战就此打响。

2013年7月1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对外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其中手机网民达4.64亿,较2012年底,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74.5%提升至78.5%。中国新增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70.0%,而使用台式电脑及笔记本电脑上网的新增网民比例分别为35.4%和12.7%。2013年上半年,79.9%的手机网民每天至少使用手机上网一次,其中近六成手机网民每天使用手机上网多次。

一、手机时代的话语权 竞争走向新闻客户端

当乔布斯2007年推出第一部iPhone手机,人们的注意力逐渐从PC端转移到智能手机的APP上,而新闻客户端具有独特的价值所在:即时、便捷、丰富、严谨,最重要的是它打破时间、地点的限制,让挤地铁、坐公交、排队、等人、睡前等一系列碎片时间,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黄金时间。由此,受到用户的欢迎和好评。

随着低价智能手机的普及,相信手机新闻客户端将获得更大的受众群体;同时,与社交媒体的结合也让手机新闻客户端能够更好的传递个体受众的自我诉求,反映普通大众对新闻内容的自我选择。

这是一场瞬息万变的战役,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虽然目前新闻客户端盈利模式并不清晰,但几大门户已经开始大手笔发力新闻客户端,争夺用户群,抢得先机,试图把握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入口主动权:网易新闻客户端依靠大规模广告投放;腾讯新闻客户端背靠庞大的用户群和微信、QQ等强大应用;新浪新闻客户端后有老牌媒体团队和新浪微博助阵;百度新闻客户端则有百度强大的新闻搜索支撑;搜狐新闻客户端走了一条“报刊亭”式地聚集人气的道路;凤凰新闻客户端则打上了内容牌;新华炫闻依托新华网强大的内容体系加上符合年轻人表达的“炫”标签也初露头角,获得“2012年度最佳转型移动媒体”奖,被评为“2012中国互联网十大价值产品” 。

二、客户端谁的天下 用户争夺关键在内容

各家新闻资讯类客户端界面模式已经标准化,普遍实现了手机推送功能(push)传递重大突发新闻资讯,实现了通过用户自主订阅聚合(pull)感兴趣的内容;实现了新闻加载速度、离线阅读、一键分享到社交网络的附加功能;易模仿的雷同的UI设计,新闻内容大同小异的情况下,如何能留住用户,增强用户对产品本身的黏性,竞争核心转为――内容的选取和差异化策略。“内容为王是新闻竞争中颠扑不破的真理”,谁能把内容做好,谁就能占得上风,在移动互联网市场上多分一杯羹。

新华炫闻与创意、个性、年轻、新媒体等关键词深度融合,在报道中,将新闻漫画、图表等形式融入到移动媒体报道中,特别是在两会、春节等重大报道中,形成个性化、年轻化、创意化的报道系列,吸引读者眼球,塑造新的表达形式。其中,在春节和春运报道中,推出了富有年轻人特色的《过年不发愁――创意料理零难度》、《春节出国妙穿搭》、《春运旅途“十不要”》、《公交出行防盗手册》、《火车车次首字母代表啥》、《春运神器TOP10》等原创漫画;在两会报道中,推出了权威性的《代表委员之声》、《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举措》等漫画和图表,以新形式独家解读两会。

此外,新华炫闻还开辟了“炫闻早高峰”、“炫闻晚高峰”、“管窥集”、“笑笑十年少”、“生活大爆炸”、“额滴神”“炫军事”、“炫话题”、“炫镜头”等一系列独家栏目,获得手机网友好评,并被ZAKER、精选网页、头条新闻等聚合平台抓取和转载。

所谓内容为王,不仅仅体现在信息呈现上,更体现在时效性、互动性等方面。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的时效性已经精确到分秒,仅仅一分之差就可能会导致用户流失。举例来说,在2013年上半年突发事件报道中,新华炫闻发挥手机媒体优势,第一时间以手机短信和新华炫闻要闻推送等形式将资讯到手机用户手中。4月20日8时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新华炫闻及短信于8时20分就将第一条信息发送到用户手中,时效领先“新浪头条”等商业网站产品十余分钟。

三、把握PC、手机阅读差异 提升用户黏性

值得注意的是用户在PC和手机媒介上的新闻阅读习惯是不同的,对于不同新闻类型的注意力指数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

我们将新闻分为5个大类:(1)硬新闻,包括国内政治新闻,国际新闻,外事新闻,正面或负面的政府官员报道,军事新闻和经济新闻;(2)软新闻,包括娱乐新闻,体育新闻和生活服务类信息;(3)民生新闻,包括负面、中性和正面的民生新闻;(4)科技新闻;(5)其他,包括灾害新闻。

PC门户网站最关注的前三大主题类型为:国内政治新闻、国际新闻和民生新闻;对硬新闻给予了更多关注,并在新闻主题的选择上显得略加保守和谨慎;对民生问题和政府官员的的负面报道关注也较多,但是更乐于通过不同方式做到正面新闻与负面新闻的平衡。

手机新闻客户端最关注的前三大主题类型为:民生新闻、国际新闻和体育新闻;更多关注软新闻,关注民生,同时也更勇于鞭笞政府和官员的违纪现象;娱乐类,体育类新闻被放置在更为重要的位置。

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新闻自身质量、受众浏览新闻的行为差异及新闻政策环境。

在实际工作中,某一个新闻是否被放置在显要位置,主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新闻本身是否可以带来丰沛的流量和持续的关注度、热度;二是如果新闻本身很重要(多为硬新闻),无论流量和留言数如何都必须选取。符合以上两条准则的新闻,会同时在PC新闻门户和手机新闻客户端上进行推广。

业内人士认为,在手机新闻客户端刚开始出现的时候,PC端和手机上的新闻类型选择大致相同,编辑往往通过更改新闻客户端上的新闻题目以突出亮点,吸引用户注意。随着手机新闻客户端的迅速普及和用户数据库的不断积累,内容编辑逐渐意识到要区别对待这种不同的阅读习惯,编辑通过某条新闻的评论数,转发量等来判断哪类新闻更受欢迎,甚至可以检测到用户在某个新闻页面上的停留时间,以及在阅读完该新闻后的下一个浏览动作是什么。所有努力都是为了更好的把握受众的喜好,争取更多的流量。

根据新华炫闻的用户数据,一些在PC上能够引来很大流量的新闻在手机上不一定能够带来同样的注意力指数,但是一些在PC门户网站上无法进入要闻位置的新闻却更容易引起手机新闻用户的兴趣:(1)用户更倾向于浏览故事性较强的新闻,尤其是以小人物、草根、丝为中心,反映当代社会的民生新闻、社会新闻;(2)用户更倾向于个人化体验和较强的私密性,符合其兴趣点、偏好的新闻类型才能够引起关注,因此栏目细分化的新闻客户端,加上个性化订制版块才能够满足其需要;(3)用户更倾向于利用碎片化时间,在公交、地铁、电梯里等非正式的场合下使用手机客户端阅读篇幅较短、放松的、有意思的、接地气的创意类、娱乐类、体育类等新闻;(4)不同媒介受众的人口学属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编辑的判断。以新华炫闻为例,客户端针对的是18-35岁的00、90、80后主力阅读群体,为他们提供快速、深度、个性的顶级新闻资讯以及丰富的阅读和互动体验。编辑在选择新闻内容时不得不考虑这一部分受众的喜好。

移动互联网市场,传统的PC思维是行不通的。移动端有自身的特点,用户对移动端有不同于PC的预期,只有遵循移动思维和用户需求,才可能在这个市场上取得一席之地。

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分秒必争的战场,新闻客户端必然成为门户在新时代生存的一个至关重要的产品形态,而创新模式,盈利模式、内容模式、重新定义规则依然是这个时代需要关注和思考的。

上一篇:论GSM短消息传输时延及其对GPS定位数据传输的... 下一篇:浅议军队电子阅览室的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