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鸡汤 爱心与责任

时间:2022-08-19 01:16:47

心灵的鸡汤 爱心与责任

摘 要:本论文论述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爱的教育”的偏差和失误,导致我们的下一代自私、脆弱、偏执而不敢担当的现状。呼吁我们的社会、特别是家长、老师加强对孩子感恩思想、责任意识的教育。从小事抓起、从细节处培养孩子的爱心与责任。积极引导孩子去感受爱、体会爱、付出爱,学会感恩,形成健康的心灵、健全的人格,长大后成为一名有爱心、负责任的人。

关键词:爱心;责任;细节;铸灵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052-01

“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悠扬的歌声在校园里回荡。由市委组织的感恩教育巡回演讲活动正在宽敞的校园操场举行。只见一个个学生拥抱着自己的父母或老师或同学,泪流满面。那一刻,父母恩、老师情、同学谊交织在一起,融入每个人心中。 时令虽然是严寒的冬日,但人人却感到心暖暖的、热热的。是啊,感恩是人间一种美好的情感,懂得感恩的人,一定是心地善良、为人真诚、负责任的人。

可是,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孩子的心灵开始蒙尘,自私、贪婪、永不知足、长期以“我”为中心。爱心渐渐成为一个被人遗忘的陌生词。每年初一新生入学后,学校都会让学生填一份表格,建立学生档案,其中有一栏“父母年龄、工作单位”,居然有一大半的学生不知道。在溺爱中长大的独生子女,不知道感激父母的生育、养育之恩,不知道感谢老师的教育、帮助之恩。甚至在遭遇困难,得到别人帮助时,也没有感谢、没有感恩,习以为常,心安理得。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亲情、恩情和友情在现实面前显得那么苍白而不堪一击。有的学生年年享受了贫困学生生活补贴,得到了政府、学校以及老师的关爱和照顾,却没有激发出他们对老师、对学校、对政府、对社会的感恩。这实在令人痛心。这不是我们家长、老师最初爱的目的。乌鸦尚懂反哺、羔羊也知跪乳。感恩本是世界原色,作为人理所当然更应该懂得感恩。

“爱心”是人类教育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对父母的孝心, 对他人的关心,对弱者的同情心,对社会的责任心…是其最基本的内容。一个从小就懂得关心父母、爱护他人的孩子,也一定是一个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这样的人长大后才能热爱祖国、关心、爱护周围的一切。而一个有爱心负责任的人,也能与更多的人合作,获得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多的成功。

怎样对学生进行爱心与责任的教育呢?“细节决定成败”。对学生的爱心与责任教育我认为也应该是这样: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小事情,小细节抓起,让学生感觉到什么是爱、怎样去爱、爱与被爱的幸福。这样才能从内心深处触动学生的思想,“爱”与“责任”的种子才会在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

一、家庭生活中寻找细节,培养学生对父母的孝心与责任

孝,是一种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以促进家庭和睦。培养学生的孝心,家庭责无旁贷。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孩子的道德养成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父母虐待老人,孩子就会一一仿效;父母尊敬老人,孩子也会关爱长辈。相信很多人都会记得中央电视台播放的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一个小男孩看到劳累了一天的妈妈下班回家后,给姥姥洗脚、陪姥姥说话,于是,他也偷偷打来一盆水,端到妈妈跟前,轻轻说了声:“妈妈,洗脚。”这让疲惫不堪的妈妈感动万分,也让许多有心的父母感动不已。

家长和老师是孩子们接触最多的人,对孩子们的成长产生着很大的影响力。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作好孩子仿效的榜样,以自己的行动来表示对老人的孝敬。 同时,也让孩子了解和体验父母的生活、工作情况,了解家庭的经济收入状况,分享家庭活动,承担部分家庭义务。在学校里,我们也经常开展一些活动,培养孩子对长辈的孝心。在母亲节、父亲节和重阳节开展“我为妈妈献枝花”,“我为爸爸端杯茶”;“我为爷爷唱首歌”等活动,使孩子感受到爱与被爱的幸福,由衷表达对长辈的敬爱之情。我还利用班会课给同学们讲述我国古代无数孝敬父母、知恩图报的故事。如韩信的“一饭千金”,东汉名臣黄香的“香九龄、能温席”的故事等。

二、在成长中寻找细节,教育学生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当今社会,物质日益富足,科技日新月异,而人的生命却似乎变得越来越脆弱。自杀已成为我国青少年非正常死亡的第一原因,而且青少年自杀明显呈低龄化趋势。因此,从小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已刻不容缓。

1、让孩子懂得生命的宝贵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他只知道自己是妈妈生出来的,至于妈妈在怀孕、养育自己的过程中会经历哪些困难、会遇到哪些波折,他可能很少去了解。对孩子进行关爱生命的教育,首先就得让孩子知道自己的生命是来之不易,从而懂得生命的宝贵。一是请父母配合教育,妈妈向孩子讲述自己在怀孕中身体、心理的变化。二是让孩子对比不同时期的照片,留意寻找自己成长的足迹。让孩子了解父母在养育自己的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苦努力。这样,让孩子从一些平常的事件中,感悟出自己生命的来之不易,从而珍惜自己的生命。

2、让孩子明白生命的脆弱

生命是宝贵的,因为它来之不易,更因为它仅有一次,所以拥有了生命后,我们就应精心爱护它,对自己负责就是爱自己,接受自己、肯定自己、发展自己。同时,我们还要教给孩子们一些保护自己的安全知识、遵守交通规则等。这不仅是一个人文明礼貌程度的表现,更是爱护自己生命的安全保障。

3、让孩子关爱他人的生命

关爱生命,不只是关爱自己的生命,还要关爱他人的生命。关爱他人的生命有很多种表现形式:别人有困难时给予帮助,无论是一句话还是一个眼神,都会让受助者铭记在心;与人和平相处,接受他人关爱的同时主动奉献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爱心与责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孩子必须从小抓起,从细节抓起,只有从小在细节处培养孩子的爱心与责任,让孩子懂得关爱父母,关心爱护他人,关心爱护自己,长大后才能关心爱护祖国,关心爱护周围的一切,明白帮助别人能给被帮助者和自己都带来快乐,而付出的比接受更幸福!时间长了,孩子遇事就会替别人着想、关心理解他人、学会对一切帮助过他的人心存感激,这样孩子才能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成为一个有爱心、负责任的人。

上一篇:防雷装置定期检测工作探讨 下一篇:小学劳技课以趣激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