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时间:2022-08-19 11:39:39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摘 要:数学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关注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创设条件和机会让学生主动学习。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通过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学习兴趣;鼓励小组交流,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动发展;快乐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3-0070-02

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一切教育活动都要服从和服务于主体。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值得教师深思、探索。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化的过程。”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教师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课程目标由“双基”扩展为“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教师要给学生的发展留有充足的空间和时间,有利于学生自主、持续、有创造性的发展。教师由教学的操作者、主宰者,变为引导者、组织者,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愉快地学习。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上,创设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心中要充满对学生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就会发挥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教师只有善用自己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真诚而又热情的赞美,学生的学习欲望才能被激活,学生才能敢想、敢问、敢说,课堂才有“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创新的见解就会不断涌现出来。尤其是对“学困生”,更要少批评多鼓励,从而建立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真正合作伙伴。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问学生:“中秋节你们喜欢吃什么?” 学生高声回答:“月饼。”“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月饼。”然后拿出画有两块月饼的图形,说:“如果把两块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你会用手指着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块数吗?”学生高兴地回答:“能。”并很快伸出 一个手指。我接着说:“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块数。”这时许多学生都难住了,有的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我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我笑着说:“这节课我们就认识一个新的朋友――分数。”为了让学生理解得更加透彻,我利用课件演示了平均分月饼的过程。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师生积极主动配合,融洽一致,学生才会感到心情舒畅,思维也就非常活跃。

二、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离不开数学,加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在数学学习中十分必要。新课程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要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加强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才能记得深刻。

例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我设计了“量一量”的活动,让每位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物体作为工具,去测量课桌面有多大,学生兴趣盎然。活动结束后,学生纷纷汇报。有的说:“我用数学作业本量了一下,桌面有5个作业本那么大。” 有的说:“我用铅笔盒量了一下,我的课桌面有8个铅笔盒那么大。” 有的说:“我的桌面有10个田格本那么大。”学生间互相争执,相持不下,这时,我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每人都认为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但同样大的课桌面,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答案呢?”于是,学生开始冷静下来进行思考。经过思考,大家形成了一个共识:同一个面积,借助不同的测量工具,就会得到不同的测量结果。虽然这些结果都正确,但给我们确定物体表面的大小会带来不便,因此,必须有一个统一的面积单位。这样,接下去的认识“平方米”、“平方分米”等面积单位就水到渠成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强的。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都决定了他们做事往往从兴趣出发,对于那些单调、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没有学习兴趣,根本就不想主动去学。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当成为教学中随时随地的一项任务。教师适时的表扬、鼓励,对学生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

三、鼓励小组交流,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共同交流这种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中大力提倡的。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单一化,重视学生之间的交往,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体验,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在设计教学活动和组织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多创设小组合作学习,多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别人的方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从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数学,养成与人合作与交流的习惯。

例如,我教学“元、角、分”时,在教室中设计了一个小超市,让学生扮演顾客和售货员。顾客用手中的“人民币”学具与售货员交换实物,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热情高涨,有的算错了,大家很快给予纠正。在活动中,学生不但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还巩固了元、角、分之间的换算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给每个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敢于暴露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独立的个性。

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只有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才会有真正的、内在的愉悦,并在心里产生强大的内驱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在学习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生对学习就有了兴趣。教师的责任就在于鼓励、诱导、点拨,帮助学生学习获得成功。小学生的荣誉感特别强,在教学中应给予学生及时、恰当的表扬。在学生回答问题时,眼睛注视着他们,以一种期待的眼神鼓励他们大胆发言。一句表扬的话、几个鼓励的掌声、一朵小红花,都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之后,让每个学生展开想象,用教师提供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拼摆出各种组合图形,并让学生把自己拼好的图案粘贴在纸上,在班上展示,使每个学生都能沉浸在创造的欢乐之中。

在教学中努力做到尊重学生、宽容学生,鼓励他们独立思考,以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学生感觉到如临春风,如沐春雨。

总之,数学课堂的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就是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殿堂,使其快乐成长。

上一篇: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情景创设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浅说数学课堂上的“一、二、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