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数学课堂上的“一、二、三、四”

时间:2022-04-27 07:04:44

浅说数学课堂上的“一、二、三、四”

摘 要:教学中教师要做好课堂的“一、二、三、四”。一是一个中心点,即以孩子的发展为中心。二是两个出发点:认真渗透课标理念;认真挖掘教材内涵。三是三个着力点,即做好新旧知识的切入点,抓住课本的关键点,布置好延伸点。做好四个转换:把自己当成学生,真正地走进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真正地共同成长;把学生当成学生,真正地关爱学生;把自己当成自己,真正地专业成长。

关键词:小学数学;一个中心点;二个出发点;三个着力点;四个转换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3-0053-02

2011版课程标准已经出台三年多了,但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许多专家和一线教师都在发文中有所论述,在此就不一一缀述了)。要解决这些问题,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可以重点从课堂的“一、二、三、四”做起。

一、一个中心点,即以孩子的发展为中心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必须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如何在课堂上体现以生为本?可以从学、教、评三个方面去理解。

(一)从学的层面,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起决定作用,因此,才有了先学后教、先学后导、自主学习等教学模式。陶行知老先生曾倡导过四大解放,解放孩子的大脑让孩子思考,解放孩子的眼睛让孩子观察,解放孩子的双手让孩子操作,解放孩子的嘴巴让孩子说话。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必须让位于学生,真正地解放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从教的层面,体现以学定教

教学时,必须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并据此决定学生的学习内容。比如,低年级学习生字,有的学生在电视上或大街的门匾上已经认识了这些生字,学习“认识人民币”时,学生已经有了购物的体验,这就需要教师调整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学生的生活经验非常重要,教师要认真把握。又如,在数学课上学习分数,三年级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五年级又开始学习分数的意义,这就需要教师认真想一想教材在这两部分之间的衔接和区别,备课时一定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掌握好这部分知识的度,不能超标超本,也不能降低要求。

(三)从评价的层面,体现以学论教

教师在评价课堂时也要遵循学生学得如何决定课堂的成败这个原则,即以学论教。孙双金老师以“四小”课堂――小眼放光、小手常举、小嘴常说、小脸常笑,来评价一节课的成败。因此教师要反思课堂:该听的听了没有,该说的说了没有,该想的想了没有,该做的做了没有。

二、二个出发点

二个出发点即:认真吃透课标理念,认真挖掘教材内涵,这是课堂教师的根本。2011版课程标准已经颁布,新版的教材已经开始实施,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研读课标、钻研教材。每一学科的课标上都要求培养每一科的学科素养,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四基”、“四能”、十个“核心理念”等,需要教师认真研读,教材有什么变动,与旧教材有什么差异,教师要认真思考。在备课前,教材的每一句话,每一幅图隐含的意思必须读懂,每一道习题必须做一做,每一个实验在课前亲自操作一下,什么是学生已经懂的――检查;什么是学生不懂但自己看教材可以懂的――概括与提炼;什么是学生不懂、看教材也不懂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弄懂的――讨论与交流;什么是必须老师讲的――讲授与阐明;什么是老师讲了也不懂必须通过实践才能懂的――活动设计与示范。教师只有把上述问题参透吃透了,才能高效地实施课堂教学。

三、三个着力点

(一)做好新旧知识的切入点

学生知道什么,想知道什么,需要知道什么,这是上课的基础。教师必须思考学生现在的知识水平在哪里,要达到什么程度,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达到。在明晰学生已有知识储备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的前提下,切入点才能找准。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欲望。

(二)抓住课本的关键点

关键点即知识的盲点和教学的难点,在处理时要激发学生思考,设置问题串。如,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为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要让学生感受到猜想――验证――实验――结论――应用的过程,这是这节课的盲点。学生通过测量法、剪拼法、折叠法等方法可以验证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还可以通过帕斯卡的推理方法,把一个长方形沿对角线剪开,可以证明一个任意直角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把一个任意三角形沿高线可以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从而可以推想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度。从实验验证到数学推理验证,很好地解决了这节课的难点。

(三)布置好课外延伸点

每节课要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学以致用。如,学习“自行车里的数学”,学生明白了自行车的运动原理,知道了自行车前齿轮与后齿轮的比例关系后,再让学生探索变速车的原理,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下课的钟声不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学习的新起点。

四、做好四个转换

(一)把自己当成学生,真正地走进学生

老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在讲课前要试着把自己当作学生,想一下学生在课上会怎么想,授课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需要,因为有需要才会产生兴趣,教学内容要符合儿童的学习认知特点。同样是“千以内数的认识”,有的老师讲得干巴巴;有的教师在课堂制作喜洋洋动画,吸引了学生。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走进(不是走近)学生心灵,真正地了解学生的需求。

(二)把学生当成自己,真正地共同成长

课堂是师生共同学习的共同体,孔子说教学相长。在教学时要把学生当成一个有个性的学习者、思考者,真正促进师生平等交流,促进师生双方共同成长。

(三)把学生当成学生,真正地关爱学生

学生毕竟是孩子,需要老师赏识、表扬、激励。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真正地关爱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让他们感受老师的温暖,这样学生才会喜欢上老师,才会喜欢学习。因此,老师要反思这节课你表扬了多少次学生。

(四)把自己当成自己,真正地专业成长

老师是成年人,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学生需要教师言传身教,这就要求老师必须高标准要求自己,上好每一节课,把每一节当成公开课来上,真正促进自己专业成长,真正地向名师努力。

上一篇: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下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激趣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