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的发展与政府推动

时间:2022-08-19 10:45:11

中小企业的发展与政府推动

摘要: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总量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成为各级政府高度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对政府部门的调查,梳理了中小企业的特点和发展制约因素,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发展规划。

关键词:中小企业 发展 工作措施

近年来,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利好形势下,中小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一批机制灵活、管理先进、业绩优良的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发展迅速,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成长性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一、中小企业经营运行情况

截止2011年底,吕梁市民营经济企业数达51447个,从业人数达508111人,总产值完成1719.11亿元,同比增长20.87%;增加值完成725.46亿元,同比增长33.78%,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65.95%;上交税金完成162.11亿元,同比增长36.90%,占全市财政收入的58.54%。

二、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及地方经济的影响

(一)总量快速增长,发展主体不断壮大

全市2010年中小企业法人单位达5763个。2011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31.94亿元,同比增长34.55%;实现增加值725.46亿元,同比增长33.78%,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65.95。

(二)经济贡献增大,主体地位不断提高

2011年,全市中小企业上交税金162.11亿元,同比增长36.90%,占全市财政收入的58.54%。吸纳从业人员72.13万人,同比增长6.7%,占全市全部从业人员总数16%。

(三)金融支持力度加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有所缓解

全市2011年年末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167.91亿元,同比增长12.8%,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69.15%。

(四)重点企业拉动是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源泉

2011年,随着煤炭企业整合工作的深入推进,煤炭产能的逐步释放,对吕梁市经济总量的快速提升,财政税收的快速增长带来不竭的动力。煤炭行业全年实现税收达154.52亿元,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到55.80%;白酒行业产销两旺,完成税收13.2亿元,对税收收入的贡献率达到4.77%。

三、2011年吕梁市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工作措施

(一)围绕经营管理能力提升,大力实施“民营企业家千人培训计划”

2011年吕梁市紧紧围绕全市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升这个目标,提出了《吕梁市民营企业家千人培养计划》,用五年时间着力打造一批具有世界眼光、驾驭市场经济、善于基本运作、立于高端管理的1000名新型民营企业家队伍。十月份在中国人民大学组织举办了为期10天首批50名企业家参加的“吕梁市民营企业家转型发展高级研修班”培训,使50名民营企业家聆听国家级专家、学者讲授后,思路开阔、感受颇深、效果明显。

(二)围绕企业融资困难,着力破解融资难题

一是以市政府办公厅文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融资工作的实施意见》,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帮助中小企业破解融资难题;二是建立完善中小企业诚信信息数据库,通过诚信制度建设、资信评价评级等工作,共征集诚信企业400多户;三是通过举办企业集合票据、融资债券培训班,培训了100多户企业。同时在交城、文水两县开展了集合票据融资试点工作;四是通过政银企对接活动,为企业解决贷款融资230多亿元;五是积极帮助企业向国家、省申报发展资金、技改资金、煤炭可持续资金等专项资金1800多万元。

(三)围绕民营企业转型项目建设,大力开展了跟踪服务

全市民营企业承担转型项目506个,投资总额5406亿元,分别占到全市重点项目和投资总额的51%和54%。吕梁市政府对这些项目,从立项、审批、开工、建设等方面开展一条龙服务,促进全市民营企业重点项目审批率达80%,开工率达90%,投产率达60%;结合中小企业园区发展的实际,选择汾酒集中发展区和泰化物资城两个中小企业园区作为市级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给予重点培养与扶持,推进两个园区建设与发展尽快达到规划目标要求,并引领带动全市中小企业园区加快发展。

(四)围绕民营企业发展需求,大力开展各种有效服务

按照“转变职能、搞好服务”的工作要求,积极作为、努力创新,先后建立完善了中国中小企业吕梁网、信用信息、法律维权、市场开拓、创业辅导、人才培育等六大服务体系。截止2011年底,全市已建立中小企业综合服务体系26个,建立各种行业协会、商会32个,举办各类培训班16期,培训职工2万多人;人才需求、招商引资、产品推介信息1000多条,组织各类专家开展企业诊断咨询活动20多次,组织参加国家、省举办的各类博览、展销、推介活动5次,解决经济、劳动等法律纠纷200多项。

四、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引导扶持,推动企业转型发展

要加大扶持中小企业的力度,再产业不拘上制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制定有利于发展中小企业的政策法规,为中心取悦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引导企业走产业集群的发展道路,依靠集群化发展来抵御外来风险。扶持、引导创业者和中小企业进入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区聚集发展,逐步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二)采取措施,解决企业用人难的问题

通过政府平台,为企业搭建人力资源信息,帮助企业与劳务输出市场及人才市场建立信息共享,切实解决人才资源匮乏的问题,创造条件鼓励大学毕业生、失业人员、残疾人员、退役士兵等创办中小企业。。

(三)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拓展企业融资渠道

大力发展政府性信用担保机构,建立资本金补充机制、提高担保能力。加快发展商业性担保机构,鼓励发展中小企业互助担保组织。推动再担保体系建设,建立财政资金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补偿制度。

(四)制定财政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发展

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费负担,清理行政性收费并出台“减免缓”的具体政策,“放水养鱼”。建立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投诉中心,完善受理举报制度。

上一篇: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若干问题探讨 下一篇:信息化管理对公路运输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