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后产褥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策略

时间:2022-08-19 10:22:19

剖宫产后产褥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策略

[摘要] 目的 探讨产褥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护理策略。 方法 对浙江省慈溪市妇幼保健院在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8例发生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导致产褥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对47例进行支原体培养,31例进行细菌培养,记录培养的阳性率,在临床上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治疗。 结果 支原体培养中32例呈阳性,阳性率为68.09%;细菌培养中17例呈阳性,阳性率为54.84%。产褥感染危险因素Logistic分析表明,第二产程剖宫产的OR值为9.23;阴道炎的OR值为1.18;胎膜早破的OR值为1.81;妊娠糖尿病的OR值为6.23;产后出血的OR值为3.63,各危险因素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妊娠糖尿病、第二产程剖宫产、阴道炎、胎膜早破及产后出血是具有显著差异的危独立险因素。 结论 对于有产褥感染高危因素的产妇,需要在产前有针对性的治疗,同时采用合理的抗生素进行预防感染,加强预防措施。

[关键词] 剖宫产;产褥感染;危险因素;策略

[中图分类号] R714.4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1(a)-0113-03

产褥感染是妇产科常见的并发症,它是指产妇在产褥期或分娩期病原菌侵入引起生殖道感染。临床上产褥感染的发病率为2%~5%[1],该病的发病特点是起病急、发病率高,给产妇带来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研究发现[2],产褥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为革兰阳性、阴性及真菌,因此在诊断产褥感染时需要对病原体进行检查。产妇一旦发生产褥感染,需要进行治疗,避免病原微生物进入血液导致败血症,以免对产妇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本文分析了影响剖宫产后产褥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预防治疗,希望对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浙江省慈溪市妇幼保健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8例发生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年龄21~38岁,平均(25.4±4.7)岁;38例为初产妇,40例为经产妇。78例患者中合并生殖道细菌感染27例(34.62%),产后出血19例(24.36%),胎膜早破18例(23.08%),妊娠糖尿病9例(11.54%),其他5例(6.41%)。所有产妇无严重心脏、肺部疾病及异常妊娠。

1.2 纳入标准[3]

①产妇体温高于37.8℃,伴有恶露或恶臭及子宫压痛;②分泌物中细菌检查为阳性;③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计数>10×109/L;C反应蛋白> 8 mg/L;④知情并自愿加入本次研究的产妇。

1.3 排除标准

①异常妊娠及严重内科疾病的产妇;②血栓性静脉炎、泌尿系统感染、阴道炎或急性乳腺炎的产妇;③不签署知情同意书的产妇。

1.4 方法

1.4.1危险因素分析 排除手术原因,参考文献[4]并依据临床经验,产褥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产后阴道反复出血(出血时间≥15 d,出血次数≥4次),第二产程剖宫产,生殖道炎性感染(包括反复发作的阴道炎、呼吸道感染和盆腔炎等),妊娠糖尿病,胎膜早破(破膜≥12 h)。将上述因素代入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分析。

1.4.2 病原体检查 78例产妇中,行分泌物检查60例(76.92%),行羊水病原学检查18例(23.08%)。47例(60.26%)进行支原体培养,31例(39.74%)进行细菌培养。记录培养的阳性率。

1.5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病原体检查结果

78例产妇中,进行支原体培养47例,其中32例呈阳性,包括人型支原体17例(53.13%)、解脲脲原体15例(46.87%),总阳性率为68.09%;31例进行细菌培养,17例呈阳性,包括表皮葡萄球菌7例(41.18%)、大肠埃希菌5例(29.41%)、不动杆菌3例(17.65%)、奇异变形杆菌2例(11.76%),总阳性率为54.84%。

2.2 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妊娠糖尿病、第二产程剖宫产、阴道炎、胎膜早破及产后出血是具有显著差异的危独立险因素,各危险因素的OR值计算结果如下:第二产程剖宫产的OR值为9.23;阴道炎的OR值为1.18;胎膜早破的OR值为1.81;妊娠糖尿病的OR值为6.23;产后出血的OR值为3.63(均P < 0.05)。

3 讨论

3.1 导致剖腹产产妇出现产褥感染的危险因素

临床上产褥感染的发病率为2%~5%,研究发现[5],大多数剖宫产产妇均存在导致产褥感染的危险因素:①由于产妇自身抵抗力低下,如营养不良、贫血、慢性消耗性疾病等,均可以使感染的概率增加;支原体感染和细菌感染、产前性生活也可以导致感染也会提高产后感染的机会。②女性生殖道的特殊构造容易使病原体侵入,尤其分娩过程中遭到创伤性破坏,损害了机体的防御功能,增加了产褥感染的风险。产前出血、产程过长、胎盘残留及胎膜早破均可以增加产褥感染的概率[6]。③剖宫产的产妇,面临着与手术有关的危险因素,如产程过长、器械侵入性操作等均可以使生殖道损伤,增加了病原菌的感染机会;同时阴道检查、宫腔检查以及其他操作都可能增加产褥感染的发病概率。本研究中,笔者发现妊娠糖尿病、第二产程剖宫产、阴道炎、胎膜早破及产后出血是具有显著差异的危独立险因素。

3.2 护理策略

①产妇需要做足孕前准备,积极锻炼身体,保证营养,预防生殖器感染,避免刮宫等伤害性操作,保证生产前有健康、良好地身体;加强孕期保健教育,于产前对产妇进行一对一心理健康教育,并示范与教会产妇进行自数胎动及自身基础护理,对分娩前征兆有所了解,避免分娩前紧张与恐慌;在产妇进入产室后要由专门的护理人员对产妇讲解分娩过程及出现疼痛的原因与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指导产妇在宫缩间歇时刻注意休息,保证有足够精力配合分娩过程;产妇在分娩后,护理人员要根据产妇具体情况制定具体的健康教育计划,规配好产妇营养搭配、药物搭配等,在药物抗感染的辅助条件下,提升产妇自身抵抗力与免疫力。②对孕妇进行全面产前体检,筛查出妊娠糖尿病、胎盘前置、妊娠期合并症、盆腔炎等高危因素,提前做好诊治准备。③在整个产程中要确保医务人员无菌操作,对出现无菌手套破损要及时更换并消毒,减少生殖道等检查次数,在围术期时可以进行短暂抗生素预防感染。④产褥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过程,必须要求孕妇有足够的休息时间,科学合理的饮食搭配,确保机体所需营养,同时要注意产褥期卫生,及时处理产后出血等并发症。⑤产妇分娩后因为疲乏与药物作用,部分产妇长期保持一个不变,这是产褥感染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产妇分娩后要定时更换,以半坐卧位为主,能够让炎症控制在盆腔范围内,能够尽早下地活动,便于子宫的恢复与恶露排出体外,从而减少子宫腔内炎症的发生,以上护理方法均可以减少产褥感染的发生[7]。

支原体是产妇生殖道中的正常菌群,大约有45%的女性在检查中可以检出解脲脲原体,正常情况下,并不会对机体造成影响。但是当解脲脲原体达到一定数量,使免疫失衡时,就会对正常菌群造成破坏,引起产后感染[8]。因此产前对阴道支原体和细菌进行常规检查,可以减少危险因素的发生,预防产褥感染。本文对78例产妇,进行支原体培养47例,其中32例呈阳性,阳性率为68.09%;31例进行细菌培养,17例呈阳性,阳性率为54.84%,造成这种现象可能与临床上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有关[9]。在治疗过程中,可以考虑使用对支原体敏感的治疗药物如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10-11]。其中,阿奇霉素抗菌谱广,抗菌能力强,可以考虑作为孕期治疗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

综上所述,对于剖宫产产妇要做好产褥感染的预防工作,在产妇产前就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基础护理方法指导,让产妇在整个产程中积极配合医疗人员,同时在产程中要注意各类抗感染药物的使用与无菌操作流程,产后积极预防并对已出现产褥感染产妇进行针对性处理。通过对高危因素产妇的详尽分析,采取相应措施,同时采用合理的抗生素进行预防感染,加强预防措施,能够最大程度降低产褥感染的发生率及提高产妇预后。

[参考文献]

[1] 周建英.产褥感染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意义[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9):1366-1367.

[2] Nguyen T,Slater P,Cyna AM,et al. Open vs specific questioning during anaesthetic follow-up after Caesarean section [J]. Anaesthesia,2009,64(2):156-160.

[3] Mhyre JM,Greenfield ML,Tsen LC,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that evaluate strategies to avoid epidural vein cannulation during obstetric epidural catheter placement [J]. Anesthesia & Analgesia,2009,108(4):1232-1242.

[4] Halpern SH,Soliman A,Yee J, et al. Conversion of epidural labour analgesia to anaesthesia for Caesarean section: a prospective study of the incidence and determinants of failure [J]. 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2009,102(2):240-243.

[5] 曹善珠.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6):834-835.

[6] 刘吉平.产褥感染150例病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8):54-55.

[7] 邹杰,高志英,卢彦平,等.产褥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3):525-527.

[8] 罗世香,任莉.生殖道支原体属感染与剖宫产术后并发产褥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 22(2):297-298.

[9] 甘望农.产褥感染69例病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11,25(5):427-428.

[10] 李伟,赵昌谋,李蓉.阿奇霉素联合超短波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64例临床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2,25(11):92-94.

[11] 汤万梅.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生殖道感染154例[J].西部中医药,2013,26(3):105-106.

(收稿日期:2013-07-31 本文编辑:卫 轲)

上一篇: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的应... 下一篇:人性化管理在降低医患纠纷的应用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