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的发声从诵读开始

时间:2022-08-19 10:01:28

课堂的发声从诵读开始

摘 要: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和文本的实际情况,倡导诵读教学,运用多种诵读方法,鼓励学生开口诵读,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其人文素养。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语文;诵读教学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诵,第一个字义解释是,读出声音来;念,组词:朗读;第二个字义是背诵。诵读解释为念(诗文)。根据诵读与文本的关系可以把诵读分为读和背两大类型,再根据读的腔调可以把读分为朗读、朗诵、吟诵三种类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运用诵读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一、朗读

现代汉语词典中,朗读,解释为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顾名思义,阅读者把书面的文字转换为相应的有声语言,传达给听众,它不要求读者在语调、情感等方面进行再创作,将文本原原本本念出来即可。

1.学生自读

朗读在教学过程中加以适当运用,可以使学生以开口读课文为基础,由不读到开口读、由小声读到大声读、由磕磕巴巴到流畅自如,慢慢地积累了词汇,开口说词语、语句,开始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问题。而让开小差的学生起来读课文,可以说是既能拉回他对课堂的注意力,又不伤他自尊的教学法宝。通过学生自由朗读,让他们自己先初步了解课文;学生齐读,让他们体会互相的语速的配合;学生竞赛朗读,让他们相互比赛,引发他们学习的兴致。多种不同方式的朗读,让学生多多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础又最重要的一步,教师多多使用,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2.反复朗读

要想获得更多的语文知识、技能也只有靠反复的朗读,在不断的语言感受中领悟。就五年制高职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现状来讲,文本重点段落的反复朗读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朱熹云:“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既增添了读书的节奏感和兴趣,又加深了对其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二、朗诵

“朗诵”是更高层次的朗读,它通过朗诵者借助语速、轻重、停顿等表达技巧,将朗诵材料转换为一种艺术表演。它不再是追求简单的重复文本,而是朗诵者的再创作,呼唤的是听众的情感共鸣,追求的是使听众听之入耳、听之入心、听之动情的艺术感染力。在诗词歌赋等文本的教学中,教师范读,学生朗诵,名篇佳作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让学生在诵读中真真切切地感受,从感性上、直觉上、整体上去认识、去体验、去占有名篇佳作的精髓,主动地进行消化和吸收。语文教育的老前辈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咏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三、背诵

五年制的学生,大多朗读课文的时候结结巴巴、上台说话的时候扭扭捏捏、写作文章的时候下笔困难,出现这种种情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脑中无“米”,说起话来、作起文来当然困难。背诵是直接、完整地感受语言材料的重要形式。教师指定学生需要背诵的篇目,以纳入考核成绩来严格要求他们完成任务,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目标。通过背诵课文,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入情入境的背诵过程中,对文章的风采格调、脉络层次、语言表达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优美的词汇储存在他们的脑海里,增加了语言积累,课堂发言、上台说话和写作都取得一点点的进步。基础较差的学生尽管可能是凭借记忆力,通过死记硬背背下来的,考试中如出现这部分内容的考试,也能得到相应的分数。当然,不是为了让学生考试及格而去背诵,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不间断地进行抽查,巩固学生的背诵成果,形成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久而久之,文章的精妙之处和语言表达的规律自然,学生了然于心,语感能力从而得到加强,它的作用是隐性的、间接的,对学生日后就业、个人成长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对于学生而言,诵读不仅仅是学习语文的方法,良好的诵读习惯如果能够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用,而这不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理想状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吗?只要我们勇于思考,敢于实践,坚持不懈,高职语文会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杨忠慧.关注语文课程的人文特性[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01).

作者简介:杨幸存,女,1980年10月出生,本科,讲师,就职于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上一篇:英国剑桥A level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浅析 下一篇:区域内教学结构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