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分析前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时间:2022-08-19 09:57:42

重视分析前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摘 要】医学检验整个过程分为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三个阶段的质量控制过程。而分析前质量控制是整个检验过程中的第一道关口,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重要环节。做好分析前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的重要核心部分,而此环节就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而难以控制。它涉及到检验人员、医生、护士、患者、标本转运人员,只有各方人员共同重视分析前质量控制,特别是检验人员要高度重视分析前质量控制,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有效性。

【关键词】医学检验;重视;分析前质量控制;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087―01

要想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必须严格按照《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ISO15189)建立一套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根据该文件实验室的服务内容,将全程质量管理分为分析前质量控制、分析中质量控制、分析后质量控制。有的学者对发生在不同阶段误差发生率进行调查,发现分析前因素导致误差占总误差46.0-68.2%[1]。由此可见,加强分析前管理对于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提高医疗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分析前质量控制是指从临床医生开出医嘱开始,到检验分析过程开始前阶段,它包括检验申请、患者的准备、原始标本的采集、运送到实验室,涉及到医生、护士、检验科人员、运送标本的工作人员,是整个质量控制的第一道关口。检验人员不能只考虑分析中质量保证,应重视和参与分析前质量控制工作,取得高质量的检验标本,是减少实验误差重要保证,因此,这一阶段的质量保证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重视医生开出的检验申请单

临床医生应该熟练掌握不同检验项目的敏感性、特异性、临床意义和应用指征。在选择检验项目时应根据就诊者的病情,充分考虑患者的生理如月经、妊娠、饮食及心理等影响检验结果相关因素,才能选择出最佳检验项目,减少和杜绝盲目的开出检验单,达到最佳诊疗效果。同时在申请单上应注明检验所需的详尽病人资料,如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或门诊号等及开单时间、开单医生姓名。医生最好把临床诊断标明,以便检验人员在分析结果时作参考。有特殊病史或有可能干拢检查结果的服药史要注明清楚,外送标本必须注明本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

2 患者准备

患者的准备是保证送检标本质量的前提条件。因此,临床医生、护士和检验人员在采集标本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生理状态及心理情绪的变化,并把要注意的事项告知患者及家属,使之大致了解影响检验结果因素,如患者的情绪、运动、生理节律变化等内在因素,饮食、药物等外源性因素,对检验结果都能产生影响。

3 标本采集

标本采集是保证分析前阶段质量的关键一步。因此,在采集标本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3.1 在采集标本前应先核对病人标本管和检验报告单:目前医院抽血几乎都使用真空管,而真空管内按一定比例存放不同的抗凝剂。因此,不同项目必须使用不同的真空管,所以在抽血前必须先核对病人检验报告单上的申请项目,才能正确使用真空管。抽血时一定要将血液达到真空管上面所标志的刻度处,如果血液没有达到刻度处或者真空管使用错误,都应该退回重抽,否则会影响检验结果。

3.2 采血部位选择:做血常规检查时,毛细血管采血法一般以左手无名指及足跟两侧采血,成人以左手无名指为宜。选择部位不能有冻疮、紫绀、水肿、炎症,皮肤经洒精消毒挥发干燥后采血。针刺深浅适中,不要过分挤压组织液流入血中影响检验结果。静脉采血法,目前大都是用带促凝剂分离胶真空管,如果用注射器时,抽血前应将针头与注射器孔头旋紧,防止漏气导致溶血。抽出血液后应先将针头取出,然后将血液沿管壁慢慢注入管内,避免部分血细胞挤压冲击而导致破裂而发生溶血。如若抽血不顺利不能将空针内气泡一同注入试管易导致溶血,特别是凝血因子测定必须一针见血且出血顺利,否则对检测结果影响极大。

3.3 饮食和药物的影响;有些检验项目一定要空腹,特别是血脂检查,要求三天以内注意保持正常饮食,提前一天的晚餐应当避免饮酒,禁止高脂肪高蛋白食物。饮酒可使ALP、TG、TC和HDL-C增高,口服卡马西平可以引起AST、ALT、GGT升高,口服安妥明可使ALP、GGT降低,应用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类药物可引起高血钾等。

3.4 采集标本时间不当:由于病人生理习惯在时间上不同,从而使一些标本收集不能按要求进行,如餐后抽血的标本计时不准确,时段尿量留取不准,留24尿时间不够或超过24小时,细菌培养应在抗菌药物治疗开始之前,如已用药,应选择药物浓度最低时采集;找疟原虫最好是患者发作后数小时至十余小时采血。

3.5尿液标本:有晨尿、随机尿、计时尿等,为了保证检验质量,我们必须了解患者准备和标本放置时间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药物检验结果的影响;尿液采集过程的影响:包括标本采集操作规程,标本采集容器要求,运送接收制度,标本标示惟一性和标本拒收制度。

4 标本的运送和保存:采集到的标本应尽快地运输到实验室进行检测,检验单与标本必须对应清楚,该不能张冠李戴。标本管在运送过程中要保持管口封闭,垂直放置避免溶血。不能及时检测的标本需保存2-4.C环境中,常规检查不应超过4h。如检测急诊标本,应尽快从采血现场运送到实验室。

5 实验室接收:检验工作人员接收标本时,要按检验单与血标本上的信息,检查有无溶血、脂肪、凝块等,并在检验单上注明接收时间。对不合格的标本应拒收,并及时与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并说明原因,做好记录,应重新留标本。

总而言之,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分析前的质量管理。只有严格做好临床实验前质量控制中各个环节,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丛玉隆 重视分析后质量管理[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2,4(35):289

作者简介:

王纯敬,研究生,主要研究生化和免疫学。

上一篇:1例老年癫痫患者骨折后的康复护理 下一篇:肺结核患者用药护理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