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时间:2022-08-19 09:07:26

生本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摘要】 “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学校教学的主旋律。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做到“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了足够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动手、合作、探究、交往的氛围中去获取知识,把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出来。倡导“低入”、“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小组合作学习”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生本理念初中语文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中学教师大都有这样的体验:以前是埋头写粉笔字,讲课讲得累,后来是埋头做课件,设计活动做得累。以前是背着学生到目的地,后来是领着学生到目的地,然而不管我们怎么努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总是没有大的提高。而学生也学得累,课上听老师满堂灌累,课下做不计其数的作业累。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为什么教师们的努力成效不大?为什么厌学、逃学的学生有增无减?为什么我们的资源库变成了教师课件、教学设计、练习测验的仓库,而学生的踪影难觅?我们正在做的许多事情,是不是无效劳动?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更有实效?怎样使我们的资源库成为真正的师生共享的“教”、“学”资源库?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理念,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充分相信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堂上给学生提供足够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动手、合作、探究、交往的氛围中去获取知识,把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出来。

二、理论依据

生本教育是由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在1999年创立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有效的教育实践模式,主张教育应实现“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即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的发展。从主要依靠教的教育教学走向主要依靠学生学,实现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素质提升,终端成绩优秀的全部理想。

三、以生为本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生本教育最大的特点是老师放开手,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改变以往那种老师准备好一切,然后把学生当“容器”,把知识往学生大脑里灌的情形。探究发现,重在过程。教师要少讲甚至不讲,放手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感悟。

示例:文言文教学始终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在六年级下册《为学》的教学中,课前布置预习作业给各个学习小组分配任务,经过充分预习和小组质疑讨论,举行“今天你来做老师”活动,枯燥乏味的文言文由学生进行讲解,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角度进行讲解,然后学生如有疑问可以提问,然后学生解答,最后教师点拨总结。这样就能大大调动学生的竞争心理和课堂积极性,教学效果就能事半功倍。

2.重视前置性作业的设计与布置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它提出的教学原则是:先做后学,先学后教,教少学多,不教而教,以学定教。假如在教学前,学生对所学内容一无所知,就做不到以上几点。所以,为了实现生本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把第二天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前置性作业实际上是把第二天的教学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问题,通过“前置性作业”的形式,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先学。因此如何设计布置“前置性作业”就成了生本教育操作的重要环节,前置性作业的完成好坏也直接影响着第二天的课堂教学实效。

刚开始进行生本实践时,我对于如何设计前置作业无从下手,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自己精心设计出来的、认为尽善尽美的内容,却得不到学生的认可,甚至学生无法完成。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思考:自己的设计是否真的尊重了学生,是否真的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通过一年多实践的摸索,我总结设置前置作业的根本点有三个:低入性、开放性、阶梯性。

3.实施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

课前预习的问题解决了。那么,怎样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大量活动?如何组织生本课堂?生本课堂中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小组学习活动。在小组合作方面,我采取了一些措施:和班主任协商,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底三个层次的学生。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在每次小组合作前,提出合作的规则和方法,防止学生因分配角色问题而发生矛盾。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让学生讨论:“我们怎样才能更好的进行合作呢?有的同学不合作怎么办?在别的同学表演时,有的同学还在说话、吵闹怎么办?”通过讨论,想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继而引导学生掌握合作的方法和技巧,如怎样倾听,如何发言,怎样质疑等。教师可通过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绩效。

4.讲台变成学生展示的舞台,让课堂激扬生命的活力

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能学会的,教师坚决不讲。学生存在学习障碍的,教师通过“搭梯子”,引导学生解决难题,决不代替学生做他们应该做的事。这样的学习过程,提高了课堂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评价激励超越,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

遇到特别精彩的回答,给予学生真诚的表扬和掌声鼓励。对于学生错误的做法,绝不责怪,而是鼓励他讲出自己的解题思路,然后由其他同学帮他找出错误的原因。每一次语文活动都开展小组竞赛,进行评分制度,并加入当天的班级量化考核,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带来的无穷乐趣、享受成功的愉悦。

四、实施生本教育的效果

近二年的实验,老师和学生都有了可喜的变化。

1.教师的变化。以前感觉身心劳累,有时候感觉上课是一种负担。一学期的生本教育让我感觉备课上课比较轻松,特别是遇到学生精彩的见解和展示,自己也会产生一种成功感和自豪感。通过与实验组老师的交流,大家也普遍感觉上课轻松了。

2.学生的变化。学生更积极的参与课堂活动,能主动配合老师。班内的一位学困生如是说:“原来,我的学习态度很不好,上课时爱说话,作业不认真,与同学不团结,学习成绩差。实施生本教育后,我学会了团结,学会了尊重,学会思考,也爱上了学习,成绩提高了很多。

3.课堂的变化。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更加高涨,学习兴趣提高,实现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的新课改的目标。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创新更需要勇气,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们“以生为本”,把“教”最大限度地转变为“学”,通过学科的内在魅力打动学生,使之形成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并让他们拥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索,那么他们的思维潜能必将被开发出来,素质必将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2. 郭思乐《谛听教育的春天》安徽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家校互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下一篇:浅谈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恰当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