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教材分析的要素及模型

时间:2022-08-19 06:55:14

浅议教材分析的要素及模型

摘 要 随着时展,市面上的教材众多,让人眼花缭乱,很多人无法正确分析教材的各个方面,挑选适合自己的教材。本文致力于分析教材是否符合课程标准,是否可以投入校园使用,是否值得出版,希望能为学校教师挑选教材、出版社分析教材提供借鉴。基于这种想法,笔者提出了教材分析必须要考虑的四大因素,以及教材分析步骤。

关键词 教材分析 要素 步骤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The Discussion about the Elements and Model of Teaching Material Analysis

WANG Jiaoyu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 Science Academy, Changsha, Hu'nan 410081)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 market materials, dazzling, many people can not properly analyze all aspects of materials, selected for their textbook.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textbook meets the curriculum standards, whether it can be put into use on campus, whether it is worth publishing, hoping to pick materials for teachers, textbook publishers to provide reference analysis. Based on this idea, the author proposes four factors materials analysis must be considered, and materials analysis procedures.

Key words teaching material analysis; elements; step

0 引言

随着时展,我们都会发现,社会存在各种教材,同种类型的教材都各式各样、良莠不齐,让人眼花缭乱,这种现象给很多人挑选教材给予了极大的困难,增加了正确分析教材各个方面的难度。那么,具体来说,教材分析都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呢?每一个因素又要顾及到哪些方面呢?如何分析教材才能使教材合理化?

1 教材分析概述

1.1 教材分析简介

教材是一种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具有系统结构的教学资料,用以传播知识、辅助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目前的教材还大都以书面形式存在,虽然大都配备有相关的网站、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作为辅助资源,但纸质的教材仍然是我国课堂教学使用最多的教学资料。

《教育信息处理》中将教材分析定义为:“对于给定的教材,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教材内容的分析,找出教材的结构,即找出构成教材的要素及其相互间的层级关系(形成关系),我们称这样的操作为教材分析。”①

如上所述,普遍意义上的教材分析指教师在上课前对手中教学内容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全面分析,继而编写教案、设计教学计划的过程。但是,本文中所论述的教材分析与普遍意义上的教材分析有所差距,笔者认为除了普遍知晓的意义,教材分析的另一个重要点在于教材出版前期,出版社挑选教材、决定教材优劣层次,并对教材进行分析。

1.2 教材分析现存问题

(1)同类多种。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现存的各类思想也不断成熟。各个科目也由原来的粗而广变得精又细,通常可以看到书店内多种相似的书本摆在一处,虽然多了选择的机会,但同时也让人难以抉择。(2)优劣难辨。作为一名普通的学习者、消费者,相信很多人都会有类似的经历,面对不同样式的书本,分不清孰优孰劣,故而,学习者极有可能在选择的过程中做出错误的选择。

1.3 教材分析的目标

笔者认为,教材分析的目标包括为学校挑选合适的教材以及为出版社出版符合规范的教材提供借鉴。

(1)学校挑选合适的教材。信息时代是一个信息丰富且更新换代极快的时代,社会各方面迅猛发展的同时,教育也不甘落后,各种新鲜的思想充斥在教育的空间里,几乎每天都会有人写出一篇新的文章,几乎每个星期都会有人推出新的理论,几乎每个月都会有人写出新的书本,在众多的教学资料中,综合考虑各个方面,取优去疵,挑选出适合学校、教师、学生使用的教材。

(2)出版社出版符合规格的教材。如今各种样式的课本都在社会流通,让人眼花缭乱,扰乱人们的选择,出版社在挑选一份准备出版的教材时,都需要分析教材的哪些因素,又如何分析教材的各个因素,这些都是教材分析。

2 教材分析的要素

笔者认为,教材分析主要包括四方面的要素:教材本身、外部使用反馈、国家课程标准以及学习者特征分析。

2.1 教材本身

教材本身包括宏观意义上的分析和微观意义上的分析,宏观意义上的教材分析即教材整个系统的结构规划,而微观意义上的教材分析主要包括教材每一章节的教材内容以及教材内容的表达方式两个方面,例如教材内容设置是否合理,课程内容是否与时俱进,理论是否联系实际,教材内容是否在学生的认知范围内,章节内容的表达形式是否符合学习者特征。

2.2 外部使用反馈

外部使用反馈主要包括学生和教师在使用过该教材后的感受以及提出的评价和相关改进的建议,这方面的因素一般都在教材通过审核之后再进行深层次的考虑,若是反映良好,则可将教材加入选择范围。

2.3 国家课程标准

国家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的基础,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方向,国家课程标准对相关课程内容设定的层次,需要审核的教材是否满足国家给予的课程标准,这是教材分析的首要前提。一本无法达到国家课程标准的教材不具有出版的资格,更不应该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材料。

2.4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者特征分析即对教材使用范围内人群的分析,以编写出适合学习者参考学习的教材。只有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年龄阶段的基本特征,确定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及认知结构,才能得到符合学习者学习的教材。

3 教材分析的模型

笔者认为教材分析的具体步骤大致如下所示:分析国家课程标准―在细化、具体化课程标准的情况下―分析教材宏观结构―学习者特征分析―分析微观层次―配套资源―以上条件均满足后,投入试使用―结合学生和教师的试使用情况得出结论。具体步骤如图1所示,在分析过程中要随时记录,规格如表1,具体分析过程如下文所示。

分析国家课程标准,这是进行教材分析的前提和基础,国家对相关层次的学生的要求和期望是确定教材是否符合学习者使用的决定性因素,并且是教材分析总过程中的基石和依据,所以将国家课程标准细化具体化是整个教材分析的前提,应放在首要位置。

分析教材系统结构,这是对教材本身的宏观分析。教材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分布的合理性直接影响教材本身的使用情况,若是系统结构不合理则应进行相应的修改,再重新进行分析,直至教材系统结构合理化才能进入下一个审查环节。一本系统分布合理难易分布均衡的教材,会极大地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使用效率。依据心理学的观点,一般情况下,教材的系统结构主要是由大方面的简要介绍到小小的方方框框,难易程度应该为由易到难。一本教材首先应介绍该教材的主要观点和基础知识,然后再慢慢细化,而由易到难的学习方式会更大程度上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探索精神。

表1 教材分析记录表

学习者特征分析,这是对教材进行微观层次的分析之前所必须有的步骤。只有认真分析了学习者的特征,才能对教材每个章节的分析提供依据和参考,才能使教材的每个章节的内容和表达形式适合学习者学习和使用。笔者认为对学习者的特征分析不仅应该包括学习者起点水平分析、学习者认知结构分析和学习风格分析,还应该包括对学习者年龄段的整体特征分析。

图1

分析教材章节内容,这属于分析教材本身的微观层次,在教材系统结构良好的基础上,细化道分析教材每一章节的内容、表达形式、插图和设计等方面,以检查其内容的正确性和难易程度是否适合学习者使用,其表达形式是否符合学习者年龄段的认知风格,教材的章节内容符合要求,则继续下一层次的分析,若不符合,则应该进行相应的修改,再重新对修改后的章节内容进行分析。

现在很多教材都有配套出版的各种网站学习或音频、视频等资源,以提高教材的适用性能,辅助学习者使用教材自学或者为教师上课教学提供帮助。若是教材带有配套资源,则分析人员也应对教材所带的配套资源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检测是否能够对学习者的学习和使用起到积极的效应,务必使工作人员在投入了相应努力的同时,也能收获更大的成果。

下一个阶段的分析即应将教材投入使用之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工具,所以只有将教材投入使用之后,才能对教材有更加正确的认识。收集学生和教师对教材使用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分析收集的数据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若是效果良好则分析结束。若是最后的分析结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则要依据分析结果从系统结构开始进行分析,直至满意为止,若效果极其不好,则应该放弃继续出版。 (下转第38页)(上接第36页)

4 结语

教材是一名学习者初次进入一个领域首先接触到的工具,一本好的教材能够帮助他们事半功倍。同样一本差的教材不仅仅会浪费学习者的时间,也可能使其丧失信心和兴趣。教材分析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社会上的每个人、每个单位一起努力、一起监督。

注释

① 傅德荣,章慧敏,刘清堂.教育信息处理(第2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

参考文献

① 胡定荣.教材分析:要素、关系和组织原理[J].课程 教材 教法,2013(2)-0017-06.

② 高凌飚.教材分析评估的模型和层次[J].课程・教材・教法.2001(3)-0001-05.

上一篇:高校院系级教授委员会建设的改进与优化 下一篇:专业教育硕士培养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