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翼外肌解剖复位与翼外肌游离复位治疗髁状突骨折的成功率比较

时间:2022-08-19 05:32:52

经翼外肌解剖复位与翼外肌游离复位治疗髁状突骨折的成功率比较

【摘要】 目的 研究经翼外肌解剖复位与翼外肌游离复位治疗髁状突骨折的成功率。方法 60例髁状突骨折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30例。观察组行翼外肌解剖复位术, 对照组行翼外肌游离复位术。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翼外肌解剖复位术较游离复位术治疗髁状突骨折效果更为显著, 咀嚼功能和局部结构形态可获得良好恢复, 且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 经翼外肌游离复位术则可能适用于较高位髁状突骨折患者。

【关键词】 髁状突骨折;翼外肌;解剖复位;游离复位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1.044

髁状突是下颌骨重要的解剖结构, 也是下颌骨最易发生骨折部位之一[1]。髁状突骨折若不能及时进行有效干预, 可导致面部发育畸形、关节强直等并发症,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 手术干预已成为临床髁状突骨折主要的治疗方法, 本次研究旨在探讨解剖复位与游离复位两种手术方式的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以供临床参考,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7月~2015年2月来本院就诊的60例髁状突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30例。观察组中男14例, 女16例;年龄4~67岁, 平均年龄(41.5±22.3)岁;骨折基本情况:单侧髁状突骨折17例, 双侧髁状突骨折13例。对照组中男15例, 女15例;年龄3~69岁, 平均年龄(40.7±23.1)岁;骨折基本情况:单侧髁状突骨折16例, 双侧髁状突骨折14例。两组患者及家属均了解此次研究内容, 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骨折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观察组 行鼻腔插管静脉麻醉术, 根据患者骨折线不同部位选择相应入路方式, 分离下颌角下皮肤, 切开骨膜, 暴露骨折部位, 摘除细小骨折块, 保留大块骨折块并行解剖复位, 固定后设置引流管。

1. 2. 2 对照组 行鼻腔插管静脉麻醉, 根据患者骨折线部位选择入路方式, 切开皮肤后进入颞下区, 找到髁状突, 游离取出, 修复后再次植入, 用微型钛板、皮质骨螺钉固定, 缝合切口, 设置引流管。

1. 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手术疗效。优:张口正常, 无开口偏斜, 无明显骨质吸收, 髁状突位置形态正常。良:开口度稍受限、开口有偏斜, 但不影响正常咀嚼功能, 髁状突位置形态基本正常。差:开口度受限、开口偏斜, 不能正常咀嚼, 髁状突位置异常, 甚至并发关节强直。成功率=(优+良)/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手术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目前, 临床尚缺乏髁状突骨折手术方式的统一标准[2], 多由医师根据自身经验自行拟定手术方案, 这不利于手术的规范性操作, 影响手术疗效。本研究对比分析了解剖复位和游离复位的手术效果和并发症, 并介绍研究体会。

本研究显示, 解剖复位手术成功率显著高于游离复位术,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术后并发症直接关系手术疗效和成功率。本研究显示, 面神经损伤、术后感染、关节疼痛及涎瘘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金泽高等[5]研究则发现解剖复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研究中还发现, 对于高位髁状突骨折, 解剖复位效果反而不及游离解剖术。李家爽等认为[9], 这可能是因翼外肌将骨折片牵拉至颞下区而发生移位, 采用游离复位更为适宜。

综上所述, 经翼外肌解剖复位治疗髁状突骨折成功率显著高于经翼外肌游离复位, 且术后并发症较少。而经翼外肌游离复位可能适用于高位髁状突骨折患者。

参考文献

[1] 焦慧峰, 韩新光. 113例髁状突骨折不同复位方式疗效对比观察.河南医学研究, 2014, 23(3):57-59.

[2] 谢素娟, 徐芳.耳屏前切口治疗髁状突骨折48例.中国美容医学, 2012, 21(8):19-20.

[3] 刘蔚, 陈昶, 李明达, 等.下颌骨髁状突骨折临床特征及治疗的探讨.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14(12):52-55.

[4] 曲昌锋, 郭哲, 陆平, 等.下颌骨髁状突骨折56例疗效分析.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12, 34(4):375-377.

[5] 金泽高, 程杰.不同复位方式治疗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中国当代医药, 2014, 17(26):33-35.

[6] 常财旺, 杨乐, 孟志兵, 等.下颌升支合并髁状突游离精确复位再植治疗髁状突高位粉碎性骨折.口腔医学, 2013, 33(8): 570-572.

[7] 李毅. 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临床研究. 天津医科大学, 2012.

[8] 陈旭兵.手术复位钛板内固定治疗成人髁状突骨折27例临床分析.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1):89-91.

[9] 李家爽, 印奇志, 张宏波, 等.小切口切开复位外固定治疗髁状突骨折的临床观察.安徽医药, 2012, 16(7):991-992.

[收稿日期:2015-11-26]

上一篇:PDCA模式用于手术室预防感染效果评价 下一篇:腹腔镜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治疗39例上消化道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