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融合战略与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发展

时间:2022-08-19 01:31:01

论融合战略与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是实现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经过近几十年工业化的积累,已为实施融合战略,从而实现我国的新型工业化奠定了基础。目前,融合战略推进的关键点在于如何发展信息产业以及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当然,为融合战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也是战略成功的着力点。

关键词:信息化 工业化 融合战略

在当前信息技术革命兴起和信息化快速发展背景下,要实现新型工业化所强调的高科技含量、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从而达到最好经济效益的目标,就需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战略。融合战略可以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融合战略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程度和产品加工深度,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融合战略有利于形成强大的先进制造能力和关键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融合战略是推进我国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途径

(一)信息化为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条件

在实现工业化基础上逐渐进入信息化发展阶段,是大多数发达国家遵循的一条发展途径。但这并不能说明每一个国家、地区发展都必须按部就班,走传统发展之路。

从世界经济发展历史来看,工业化之所以顺次演进,主要是受当时知识技术创新与扩散能力的限制。现在,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创新与扩散能力已不再是工业化发展的障碍,这为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最主要的条件。

(二)融合战略达到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结构优化升级的目标

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深入,经济结构中深层次矛盾纷纷暴露出来。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全面升级,不失为行之有效的化解方法。首先,从世界范围来看,当今各国产业结构升级均主要采用发展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产业化的方法来实现。信息技术以其极强的渗透性、极高的倍增效应,体现出最活跃的现代生产力特征;其次,信息化的发展可以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提高产品知识含量;第三,对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可以提升相关产业的素质,提高传统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三)融合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我国工业化长期走了粗放型经济增长道路,产生了诸如资源浪费、重复建设、生产率低、规模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实施融合战略会促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一方面,信息化的发展将会提高生产要素综合利用效率,加速信息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积累,这是一种质量、速度协调统一发展的集约型增长方式。信息技术的扩散和渗透,将优化技术及产业结构,加速工业化进程;另一方面,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生产力是一种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它将使生产要素配置方式、生产组织形式、劳动手段以及劳动对象都得以全面提升。同时,为了适应和促进这种先进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某些不适应因素和环节,将会进行相应调整,导致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体制变革,将会促使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实施融合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条件具备

(一)工业的全面发展为融合战略实施奠定了基础

我国的工业化进程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已积累了一定的实力。其表现为:一是工业总量大幅上升。2008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07367亿元;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239亿元,货物进出口总额21738亿美元,其中,出口12180亿美元,进口9558亿美元,顺差622亿美元。二是工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信息、生物、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振兴装备制造业成效显著。旅游、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三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经济布局与结构调整有较大的发展,建立和完善了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加快了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得到发展壮大。

(二)信息产业的发展为战略实施准备了必要条件

我国的信息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到2008年底,我国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达7.9%,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占全国出口额的37.6%,占全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额的近90%。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共有27596家,全年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完成营业收入超过1万亿元,实现利税超过500亿元,新品产值率超过20%。全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消耗标准煤1476万吨,每万元增加值消耗标准煤0.164吨。我国的信息产业正在逐步走向完善,向着固定投资规模大、区域布局集中、能源消耗低等良性方向发展。 (三)国民整体素质及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为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持

国民教育工程正在成为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近五年财政用于教育支出累计2.43万亿元。农村义务教育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对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西部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攻坚计划如期完成。在科技创新上,首先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对2006-2020年的科技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其次,启动了一批重大项目,增加了科技的投入,优化了投资结构。2007年,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3664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9%,其中,基础研究经费180亿元,各类企业经费支出为2134.5亿元,企业、政府部门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经费支出占全国总支出的比重分别为71.1%、18.9%和9.2%。

发展信息产业及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是战略实施的核心

(一)信息产业发展

首先,信息化是由信息技术和基础设施进步驱动的。因此,首先要加速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如高速信息传输骨干网络和宽带高速计算机互联网,软件业、集成电路设计业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并重点扶持信息产品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将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纳入到信息基础设施范畴之内。把它看作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目前,应全面推进公共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其次,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工业化、信息化发展的动力来自于科学进步,而科学进步又源于技术创新。推进技术创新要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研体制改革,加强产学研结合,还要重视技术创新与技术引进、技术改造相结合。实现降低成本、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最后,推进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要根据发展的需要,加快立法进程,制定和完善电信、广播电视、互联网、软件、信息安全、电子商务交易、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和电子签名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使信息化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加快建立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鼓励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标准和系统。

(二)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

现在,人们对信息化有一种片面的认识:认为要想实现信息化就必须大面积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全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这是一种对信息化的误解,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工业化正处在中期发展阶段的国家,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更具有现实意义。

对传统产业的改造。目前比较流行的作法是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嵌入式”方式改造其某些薄弱环节。具体而言:第一,鼓励各产业和企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应用程度。运用诸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柔性制造、精益生产等先进信息技术改造生产工艺。提高人们的信息意识。要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品,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以及高新技术产品产出的比重;第二,加快结构重组,实现企业流程再造。网络技术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信息传递手段,使得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组织协作成为可能,使得生产组织方式的精细化成为可能,传统以分工思想为基础的生产组织方式已经过时。现在,产业和企业必须以加强协调、实现资源共享为思想基础,探索新的组织形式。对本企业、本行业的流程进行根本、彻底地改造,识别核心流程,优化整体流程;第三,实现管理的创新。运用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等先进管理技术对企业实施信息化改造,提高管理水平。创造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体系,使企业的信息――决策――执行三者集成化,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利用信息共享机制,向组织扁平化管理模式转化。利用信息技术重构过程管理、物流与资金流管理,改善成本结构,降低管理成本;第四,改变商务模式。出台相应政策,支持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钢铁、电子、医药、建材等传统产业、大宗商品批发专业网络系统、连锁企业、物流企业等都需深入探索与电子商务的结合与运转模式。

此外,传统产业通过多元化战略来调整内部结构进军相关信息产业领域,也是改造传统产业方式之一。

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战略实施创造良好环境

(一)政府应发挥其应有作用

融合战略的实施要建立在发挥社会全体成员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基础上,但在战略推进过程中决不能忽视政府的作用。政府必须选择那些真正重要而其它机构或个人又不愿或不能做的事情来做。具体而言,第一,制定信息化战略。对我国的信息化进程进行统筹规划;第二,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扶持信息产业。可运用的政策工具包括政府拨款、政府合同、政府资助、税收优惠和政府采购等;第三,制定相关标准。加快制定信息化指标、规范和标准,加强条码和代码等信息标准化基础工作;第四,加快立法进程,加强市场监管,保障网络安全。重点制定电信、广播电视、互联网、软件、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随着竞争性市场格局的形成,政府必须对市场秩序和竞争行为加强监管,预防信息技术犯罪。

(二)努力增强企业活力

无论是发展信息产业还是对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都要求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尤其是创新能力。为此,一是必须进一步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合理确定国有企业产业分布;二是要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三是鼓励企业采用合理集中和集约化发展方式,进行重组。建立多元化的产业融资机制,有效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的融资工具,促进产业发展。要协调和落实有关融资、税收方面的政策,补充企业高新技术所需资金,使之能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产品结构升级;四是对中小企业促其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五是大力发展民营科技型企业。民营科技型企业具有灵活的组织形式、较强的创新能力,它将会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战略进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三)加快人才开发培养

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取决于人才素质的高低。在战略实施过程中,人应该始终处于核心地位。为此,要在各级各类学校中积极推广计算机和网络教育,调整高校专业课程设置,在全社会普及信息化知识和技能。提倡企业与高校联合培养专门人才,加强对政府公务员、企业员工等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力度。此外,还需要研究制定专门的行业人才规划。根据行业发展,不断调整企业人才结构。吸纳和培养各类高级技术、管理人才,重点引进既懂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鼓励信息技术人才和信息管理人才走出国门,学习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四)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实现分配制度、教育制度和人事制度的创新,在吸引、培养和使用人才方面取得较大突破。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对企业领导人和科技骨干实行年薪制和股权、期权等办法,稳定人才队伍,形成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建立人才竞争机制。

参考文献:

1.刘吉等.信息化与知识经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李孝全.国家战略与信息产业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3.高广生.员工信息素质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影响.前沿,2005

上一篇:食品品牌的文化叙述 下一篇:区域产业集聚的测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