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物治疗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观察

时间:2022-08-19 12:58:08

不同药物治疗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对患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儿童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07年1月~2011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患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80例儿童患者,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0例。分别采用静脉注射三磷酸腺苷和静脉注射心律平的方法对上述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复况进行比较观察。结果:A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B组患者,该组患者出现复发现象的人数明显少于B组;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结论:对患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儿童患者采用静脉注射三磷酸腺苷的方法进行治疗的效果十分明显,主要具有安全可靠、复发率低、并发症和副作用低等特点,临床可将该药物作为今后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的常规药物使用。

[关键词] 三磷酸腺苷;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儿童;效果

[中图分类号] R9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12(b)-081-02

Clinical treatment observation of different drugs on children with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FU Guinong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Zhangjiajie People's Hospital, Hunan Province, Zhangjiajie 427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s for children with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Methods: Eighty chidlren with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7 to January 2011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 A and group B with 40 patients for each group. Patients of group A received the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adenosine triphosphate while patients of group B received the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propafenone. The clinical effects, complications and adverse reactions during the treatment and recurrent even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patients of group A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effective rate than patients of group B in the clinical effects,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

[Key words] Adenosine triphosphate;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Children; Effects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在临床上被简称为室上速,该病在患有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儿中比较常见,患有预激综合征的患儿易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现象,且病情容易发生反复,严重者可导致心力衰竭和休克[1]。为了对患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儿童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找到一种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的更好方法,使患者的病情能够在发病的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使该病患者的复发率得到有效控制,笔者组织进行了本次研究。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抽取2007年1月~2011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患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80例儿童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采用静脉注射三磷酸腺苷和静脉注射心律平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复况进行比较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07年1月~2011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患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80例儿童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0例。患者中年龄最小者1岁,年龄最大者12岁,患者平均年龄5.8年;患者中有36例男性和44例女性;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预激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束支传导阻滞;两组患者的所有自然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经过相关的临床检查后确诊。

1.2 方法

A组静脉注射三磷酸腺苷;B组静脉注射心律平。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复况进行比较分析。

1.3 用药方式和剂量

患儿在发病时要保证禁食,并使其保持安静,处于卧床休息状态,持续鼻导管吸氧,进行实时心电监护[2]。A组:静脉注射ATP 0.1~0.2 mg/(kg・次),于3 s内进行快速静脉注射,无效的患者可以进行重复给药1次,注射的5 s内出现复律临床认定为有效。B组:静脉注射心律平1.0~1.5 mg/(kg・次)。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1.4 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患者的心率恢复正常,逆行P波现象完全消失,心脏缺血现象得到有效纠正;有效:患者的心率基本恢复正常,逆行P波现象基本消失,心脏缺血现象基本改善;无效:患者的所有临床症状均没有任何改善,或有加重的迹象[3]。

1.5 数据处理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B组,该组患者出现复发现象的例数明显少于B组;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复况比较见表1。

3 讨论

ATP由于起效速度比较快、复律的成功率相对较高、半衰期比较短,近几年以来在我国已经将该药物列为临床对患有该病症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一线药物,目前国际上一些权威医疗机构已经将腺苷指定为对室上速的患儿进行治疗的一种首选药物[4]。ATP在进入到患者的机体之后能够以相对较快的速度经过一系列复杂的酶解反应产生一些相应的腺苷,反应过程中所生成的这些腺苷与腺苷A受体结合后,可以有效抑制腺苷酸环化酶的产生过程,在患者心脏产生严重的负性变化时,会随即产生负性变传导和负性肌力作用,而且静脉快速静脉注射ATP,可以使该类患者的迷走神经充分达到兴奋状态[5]。ATP对患有室上速的临床患者进行治疗的主要机制可以概括为,药物通过与患者的房室结细胞膜上的一些腺苷受体充分结合,进而发挥药效,而并不是通过使患者的迷走神经兴奋而达到治疗效果。此外,ATP还可以通过对患者的心脏房室结的前向传导起到很好的延缓作用而使折返环路发生终止,该作用是通过患者机体内的腺苷和心肌受体的发生结合反应而最终实现的[6]。

综上所述,对患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儿童患者采用静脉注射三磷酸腺苷的方法进行治疗的效果十分明显,主要具有安全可靠,复发率低,并发症和副作用低等特点,临床可将该药物作为今后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的常规药物使用。

[参考文献]

[1] 田玉龙,张卫东,孙艳.三磷酸腺苷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6例临床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7,10(3):334-335.

[2] 任风学,郭继鸿.腺苷及三磷酸腺苷心电生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8,4(2):155-156.

[3] 马兰.ATP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6例疗效分析[J].甘肃医药,2010,29(2):172-173.

[4] 嵇民.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7,19(11):536-537.

[5] 徐朝晖,方祖香.两种药物治疗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比较[J].医药导报,2010,29(5):607-608.

[6] 李小梅.小儿快速型心律失常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若干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22(12):285-286.

(收稿日期:2011-11-10)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广东顺德龙江地区成人血常规三项指标参考值范... 下一篇:贝那普利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