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眼科为首诊的空泡蝶鞍4例分析

时间:2022-08-18 10:44:17

以眼科为首诊的空泡蝶鞍4例分析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165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165

空泡蝶鞍综合征是指蛛网膜下腔疝入蝶鞍内,使垂体受压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1]。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和MRI的临床应用,空泡蝶鞍综合征的确诊病例明显增多,该病多见于中年妇女,在青年男性中较为少见。2008年6月~2010年11月收治空泡蝶鞍综合征患者4例,现报告如下。

空泡蝶鞍综合征是指蛛网膜下腔疝入蝶鞍内,使垂体受压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1]。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和MRI的临床应用,空泡蝶鞍综合征的确诊病例明显增多,该病多见于中年妇女,在青年男性中较为少见。2008年6月~2010年11月收治空泡蝶鞍综合征患者4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4例,年龄55~62岁,均为女性;病程3个月~5年,既往3例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口服降血压药物,否认有外伤及手术史。

本组患者4例,年龄55~62岁,均为女性;病程3个月~5年,既往3例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口服降血压药物,否认有外伤及手术史。

临床表现: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及视野改变,均是以视力下降为就诊原因。眼部检查视力为1例为右眼0.3左眼0.4,1例右眼0.5左眼0.3,1例右眼0.2左眼0.6,1例右眼0.4左眼0.25,均不能矫正。所有患者双眼位正。眼球活动良好。双眼前节正常。双眼屈光间质透明,所有患者均为不同程度的双眼视盘边界模糊,水肿,生理凹陷消失,眼压在正常范围,视野表现为生理盲点扩大,视野为不规则缺失,无中心暗点及偏盲。视觉诱发电位测定:可见波幅减低,潜伏期延长。入院时血压在140~150/80~90mmHg所有患者均以“双眼视水肿原因待查”为诊断收到眼科病房。入院后完善常规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血糖、心电图、胸片均正常,入院后给予ATP、辅酶A、胞二磷胆碱、甲钴胺治疗,入院后行头CT检查,2例未见异常,2例提示垂体窝增大,所有病例请神经外科会诊,建议检查头部磁共振,磁共振均诊断为空泡蝶鞍。

临床表现: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及视野改变,均是以视力下降为就诊原因。眼部检查视力为1例为右眼0.3左眼0.4,1例右眼0.5左眼0.3,1例右眼0.2左眼0.6,1例右眼0.4左眼0.25,均不能矫正。所有患者双眼位正。眼球活动良好。双眼前节正常。双眼屈光间质透明,所有患者均为不同程度的双眼视盘边界模糊,水肿,生理凹陷消失,眼压在正常范围,视野表现为生理盲点扩大,视野为不规则缺失,无中心暗点及偏盲。视觉诱发电位测定:可见波幅减低,潜伏期延长。入院时血压在140~150/80~90mmHg所有患者均以“双眼视水肿原因待查”为诊断收到眼科病房。入院后完善常规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血糖、心电图、胸片均正常,入院后给予ATP、辅酶A、胞二磷胆碱、甲钴胺治疗,入院后行头CT检查,2例未见异常,2例提示垂体窝增大,所有病例请神经外科会诊,建议检查头部磁共振,磁共振均诊断为空泡蝶鞍。

结 果

结 果

所有病例转入神经外科治疗。

所有病例转入神经外科治疗。

讨 论

讨 论

视水肿是视的一种非炎症性充血,隆起状态,是由于颅内压增高引起。最常见的原因是颅内的肿瘤、炎症、外伤及先天畸形等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颅内压增高,其他原因有恶性高血压、肺心病、眼眶占位病变、葡萄膜炎、低眼压等。

视水肿是视的一种非炎症性充血,隆起状态,是由于颅内压增高引起。最常见的原因是颅内的肿瘤、炎症、外伤及先天畸形等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颅内压增高,其他原因有恶性高血压、肺心病、眼眶占位病变、葡萄膜炎、低眼压等。

本组4例患者均为双眼视水肿,3例有高血压病史,但是血压控制平稳,可以排除视水肿的原因,患者没有外伤及手术史,病因重点放在颅内病变,患者头CT不能明确诊断,头部磁共振诊断为空泡蝶鞍。

本组4例患者均为双眼视水肿,3例有高血压病史,但是血压控制平稳,可以排除视水肿的原因,患者没有外伤及手术史,病因重点放在颅内病变,患者头CT不能明确诊断,头部磁共振诊断为空泡蝶鞍。

空泡蝶鞍于1951年由Bush首先命名,1969年Colbv报道称为空泡蝶鞍综合征,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2]。原发性指鞍区未接受过垂体手术或放射治疗,继发性则指鞍区接受过手术或放射治疗后所形成[3]。正常鞍膈孔(漏斗孔)仅容纳垂体柄通过。如鞍膈孔较大,垂体柄周围留有空隙,由于垂体包膜与颅内蛛网膜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在脑脊液的搏动压力下,脑脊液可循此蛛网膜通道进入鞍内,使鞍内充满脑脊液,形成所谓蛛网膜囊肿。蛛网膜囊肿大多位于垂体的前方。将垂体压向后方而被压扁,最后紧贴于鞍背。使蝶鞍在解剖上成为空腔,并促使蝶鞍扩大。原发性空泡蝶鞍综合征病因至今不明,可能与先天性鞍膈不完整或缺如、鞍区蛛网膜黏连、脑脊液压力长期作用、内分泌因素、垂体病变或鞍内非肿瘤性囊肿等有关[4]。据报道,空泡蝶鞍综合征的发生率8%~35%,多见于女性,尤以中年以上较胖的多产妇为多,本病起病隐匿[5],典型临床表现有:①头痛;②肥胖;③视力障碍;④其他症状,发生率:高血压l5%~30%、脑脊液鼻漏10%、良性颅内高压11%,其他少见症状有癫痫、意识障碍等;⑤内分泌功能异常。

空泡蝶鞍于1951年由Bush首先命名,1969年Colbv报道称为空泡蝶鞍综合征,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2]。原发性指鞍区未接受过垂体手术或放射治疗,继发性则指鞍区接受过手术或放射治疗后所形成[3]。正常鞍膈孔(漏斗孔)仅容纳垂体柄通过。如鞍膈孔较大,垂体柄周围留有空隙,由于垂体包膜与颅内蛛网膜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在脑脊液的搏动压力下,脑脊液可循此蛛网膜通道进入鞍内,使鞍内充满脑脊液,形成所谓蛛网膜囊肿。蛛网膜囊肿大多位于垂体的前方。将垂体压向后方而被压扁,最后紧贴于鞍背。使蝶鞍在解剖上成为空腔,并促使蝶鞍扩大。原发性空泡蝶鞍综合征病因至今不明,可能与先天性鞍膈不完整或缺如、鞍区蛛网膜黏连、脑脊液压力长期作用、内分泌因素、垂体病变或鞍内非肿瘤性囊肿等有关[4]。据报道,空泡蝶鞍综合征的发生率8%~35%,多见于女性,尤以中年以上较胖的多产妇为多,本病起病隐匿[5],典型临床表现有:①头痛;②肥胖;③视力障碍;④其他症状,发生率:高血压l5%~30%、脑脊液鼻漏10%、良性颅内高压11%,其他少见症状有癫痫、意识障碍等;⑤内分泌功能异常。

空泡蝶鞍引起视力障碍、视水肿的原因尚不明确,大多数人认为视交叉位于蝶鞍上方的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下腔在脑脊液压力下冲入蝶鞍内,形成影像学上可见的蛛网膜疝,视交叉受蛛网膜下腔牵拉亦疝入鞍内,引起视水肿[6],引起视觉障碍。

空泡蝶鞍引起视力障碍、视水肿的原因尚不明确,大多数人认为视交叉位于蝶鞍上方的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下腔在脑脊液压力下冲入蝶鞍内,形成影像学上可见的蛛网膜疝,视交叉受蛛网膜下腔牵拉亦疝入鞍内,引起视水肿[6],引起视觉障碍。

视水肿在眼科临床上经常见到,特别是双眼视水肿,作为一名眼科医师应该时刻想到,视水肿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应该联系全身疾病,应该请神经科及内分泌科室会诊,查找病因,同时当考虑为颅内病变的时候,应首选头部磁共振检查,必要时行增强磁共振检查,可以避免漏诊和误诊。

视水肿在眼科临床上经常见到,特别是双眼视水肿,作为一名眼科医师应该时刻想到,视水肿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应该联系全身疾病,应该请神经科及内分泌科室会诊,查找病因,同时当考虑为颅内病变的时候,应首选头部磁共振检查,必要时行增强磁共振检查,可以避免漏诊和误诊。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陈刑,陈晓青,胡秀荣,等.空泡蝶鞍综合征2例[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5,13(4):303.

1 陈刑,陈晓青,胡秀荣,等.空泡蝶鞍综合征2例[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5,13(4):303.

2 王浩,贾文霄,陈宏,等.空泡蝶鞍综合征-附MRI诊断40例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1994,13(4):203-205.

2 王浩,贾文霄,陈宏,等.空泡蝶鞍综合征-附MRI诊断40例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1994,13(4):203-205.

3 刘利.空泡蝶鞍综合征MRI诊断(附72例分析).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O01,2(4):229-231.

3 刘利.空泡蝶鞍综合征MRI诊断(附72例分析).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O01,2(4):229-231.

4 姚莹斐.空泡蝶鞍综合征1例[J].眼科研究,2004,22(3):289.

4 姚莹斐.空泡蝶鞍综合征1例[J].眼科研究,2004,22(3):289.

5 郑胜哲,马玲玲,赵丽霞.原发性空泡蝶鞍综合征16例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3(3):561.

5 郑胜哲,马玲玲,赵丽霞.原发性空泡蝶鞍综合征16例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3(3):561.

6 Akivama Y,Yamasaki T,Kagawa T,et al.Empty sella syndrome.Nippon Rinsho,1993,51(10):2731-2736.

6 Akivama Y,Yamasaki T,Kagawa T,et al.Empty sella syndrome.Nippon Rinsho,1993,51(10):2731-2736.

存入我的阅览室

上一篇: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致儿童过敏性休克6例抢救体... 下一篇:薄芝糖肽联合迪银片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