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有效德育的0.618

时间:2022-08-18 10:23:49

21世纪全球的发展,是种种令人措手不及的本质性变化,其变化的速度与幅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价值多元化、人的发展多向化,给学校德育带来了新的冲击与挑战。我们一直探索“有效德育”,寻找德育的黄金分割数0.618,让德育更有吸引力,给予每个学生恰如其分的引导,使我们在飞速变化的德育环境中,有智慧而从容地育人。

本真的德育:孩子就是孩子

有效德育以儿童为本。

一说起德育,成人总自居为真理的拥有者、价值的评判者,可以操纵与左右儿童,可以对儿童颐指气使,甚至可以体罚儿童。他容易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用成人的感觉代替孩子的感觉,用成人的需要代替孩子的需要。这是违背孩子的身心成长规律,一厢情愿、任意拔高、盲目施教的德育。经常看到许多孩子入小学都活蹦乱跳的,但经过学校“教育”后,到了四、五、六年级越来越失去灵气和生气。只抓成绩,培养一批小眼镜、小木偶、小豆芽、小老头。

我们努力做好孩子的文章,珍视童年价值,提出“造一个真善美爱的儿童世界”的办学理念,用童心乐育,设计“以乐为主,多育整合”的校本课程。

比如,每天第二节下课,全校1028名学生就会从教室冲出来跳校园舞。《沙扬娜扬》、《皇帝进行曲》、《七次变》、《摆手歌》、《有你的地方是天堂》、《牧场上的家》……当他们喜爱的音乐响起时,孩子们一定会发出欢呼声。这时,从上俯瞰下去,校园的长廊犹如天然的舞台,煞是动人好看。此时的孩子陶醉在舞蹈中,有款款深情的统一的动作,也有孩子们随着音乐任意而顽皮地表现自己的即兴创作和变化。第一支曲是稍安静的,第二支曲是兴奋、激情的,而最后的总是安静、深情的,以为下一节课作准备。这种奥尔夫校园舞强调即兴创作,是对儿童个性的尊重,打破了过去整齐划一的“模仿―再现”的育人模式。学校从创办到现在,一直在坚持,从模仿到自创,增添风格,逐渐丰富。如今,校园舞成了学校国际交流欢迎仪式的主打环节,马来西亚客人来了,就跳一支马来舞;美国客人来就跳一支美国舞。

同时,学校注重学校课室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富有儿童气息的色彩,位于学校中心区域的垂柳、鱼塘、荷花、蛙鸣、游鱼、小桥,一高一低的洗手盆,画室格局的“罗丹工作室”、车间风格的“鲁班工房”等,以及友好的师生关系,给孩子带来了愉悦感,使其在适宜的土壤中充分成长。

生活的德育:一日活动即德育

有效德育不仅仅是几本教材,而是从走进校门就开始的。

古人说,“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绿草可以养目,观书绎理可以养心”。学校的“一日活动即德育”的校本德育观正是基于此提出的。

――进校门时老师和学生们看见的是友爱的微笑,就是忘记带红领巾,也不会受到责骂或扣分,而是一句轻轻的提醒;老师看见女孩子辫子乱的,像对待自己的小妹妹一样,揽过来,重新扎一下,孩子蹦蹦跳跳地说一声“谢谢”走了。

――语文课上,如果天空突降大雨,天色突变,老师让学生们走出教室,在连廊上观察写作文。孩子已经知道,只要留心处处皆学问,作文就是写身边的事,是内心感受的真实流露而不必绞尽脑汁,瞎编乱造。

――若是课间大雨突降,这时总会在校园广播里传出林老师的声音:亲爱的同学们,下雨路滑,请同学们放慢脚步,小心脚下。

――学生们看到地上的垃圾被老师或校长弯腰拾起,他内心就会涌起敬意;看见老师对淘气调皮做了坏事的孩子并没有用责骂和惩罚那种雷霆万钧式的“教育”也能让人进步,就领悟了有时要“智取”而不能“强攻”的智慧。

――学校大堂的几块展板,“从小窗口看到大世界”、“电影海报展板”、“做个小小思想家”,学生自己打理,或把每日重要或有益有趣的事件报出来,或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拿来讨论,如网络安全与自控、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等。小小的展板,成了大大的世界,直抵心灵深处。

――看见客人坐在学校大堂的沙发上,就感受到了对来访客人的尊重和帮助。

德育的功夫在德育之外。这样,一年年,一天天,一次游戏,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犯错,一个海报制作活动,一次电影,一首歌,一句话,点点滴滴,累积成德育的全部,融进学生的生命。

真善美的德育:欢迎你的到来

知识成人还是精神成人?德育的本质是精神成人,有效德育就是真善美的德育。

我们提出的教师信条是:尊重、保护、理解、引导、等待、接纳。

学校曾接收这样一个孩子,因为股骨头的问题在治疗期间要坐轮椅。当时学校三年级是在二楼,但是因为要成全这个坐轮椅的孩子,我们把三(1)班的教室单独安排在一楼,允许他的外公一直在学校和他一起上学,一直到一年半后他的身体痊愈。之后我们才把教室调整回本年级楼层。还有两个孩子,常在学校游走,由于学校人手不足,所以请他们的妈妈在他们状态不好的时候陪读或陪伴。其中一位爱画画,我们把他画的一幅《小鸟妈妈找孩子》的连环画印成学校纸袋,孩子开心极了。孩子的爸爸妈妈对老师和学校充满感谢,而老师们却常说:“感谢你让我们多了一个做好人的机会。”

有人说,一辈子走过来懂得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成全自己,也成全别人”。是的,德育最重要的就是教人“善”,“善”就是成全。德育就是引导学生向善向上的教育,好的德育会让学生更美好,更有希望和力量,更加愉快,而不是日益软弱、迷茫和绝望,不是把孩子拒之门外。

德育就是给人生导航,让孩子走对路。我在学校首届毕业生典礼上讲过这样一番话:

“……最后,我还想给同学们三条建议,作为临别赠语。

“第一条建议是,请同学们一会儿离开学校之前去看看校园里三块大石头的话:‘真善美爱’‘快乐’‘创造’。这三句“箴言”是获得幸福和成功的秘密,是生活的正轨和法则。同学们,生活是什么?昨天滨河大道上五车连环相撞;最近海峡两岸关系进入暖春,天下大事分久必合;一个当红影星信誓旦旦还音犹在耳,前天报纸上报道说宣布和男朋友正式分手;昨天新闻联播说成都公共汽车爆炸案告破,是有人故意纵火……这就是生活!如果你想在柴米油盐酱醋茶凡俗的生活中有所超越的话,请记住这三句话吧。

“你要想有美好的青春时代,也要记住这三句话。同学们即将告别儿童时代,青春是多么美好,可是如果没有理智和谨慎,青春就会成为不幸和噩梦的开始。不管你们选择一本书、一个团队,判断一个事件或是选择自己未来的爱人或伴侣,都要用这三句话来作个判断和甄别。远离那些使你消极、软弱、堕落、狭隘、丑恶的东西,接近那些使你坚强、开阔、勇敢、向上、向善、美好的人和事。

“第二条建议是记住校训:行知先生的话――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但这里我要提醒你们的是,这里的大事并不只是轰轰烈烈的事,大和小是相对而言的,细节也决定成败。做大事要从小事及力所能及的事做起,从做一个好学生、好女儿、好妹妹、好哥哥、好爱人、好朋友做起,每个人都尽好自己的本分就天下太平了,就和谐了。就这么简单,不要巴望大事从天而降而苦等一世。《大学》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要推己及人、由近及远,量力而行。

“第三条建议就是记住前两条。

“同学们如果说我还对你们有什么愿望的话,就是希望,无论我们什么时候再聚,你们都能一个不少、完完整整地、快快乐乐、体体面面地站在这里,让我们以微笑相见!”

行动的德育:大做小学

有效德育是身体力行的德育。

德育和智育的不同在于重身教,因此要求老师和家长不仅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光说不练不是好老师、好家长。口头上的德育不仅无益反而有害,会让孩子觉得这个道理是成人骗人的瞎说。换句话说,你自己没有的,你就无法真正给予。俗话说“大做小学”,也许就是“有效德育”对育人者提出的要求。

我们常常看到有的老师在分析教材里的“爱”的时候是那样温暖而动人,然而下课铃声响了,“爱”就没有了,甚至笑容也没有了。或者对一个身体不适、面色苍白的孩子视而不见,或者对家境清贫的孩子、容貌平常的学生冷淡疏离。只把爱给了那些成绩好,能给老师和学校添光彩的或对老师更有用的学生。

学校提出为师形象六字要求:“慈和、智慧、优雅”。女老师有女人的温柔、甜美、和善,男老师有男人的刚毅、健壮和幽默,青年人生机勃勃,年长者素雅淡泊,奋斗者孜孜不倦和自我超越,平静者谦虚包容。慈和、智慧,这差不多是所有学校对老师提出的要求,我们认为老师不仅要善良和气,有教育智慧,因此还提出了优雅的要求,是对教师的举止行为、穿着装扮的较高的审美要求。一句话就是,老师不仅要成为教导者,而且要成为学生生活中的示范者,带着学生一起向前冲。

提升的德育:

学校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

如何对待学生错误,常使德育效果大相径庭。

教育的核心是爱,我们常讲现代教育就是要教给学生民主,即对孩子的尊重、包容,但说来容易,做来难。有的老师喜欢教那些聪明的孩子,因为不犯错或犯错少,好教。实际上这是误区,其实能把“坏孩子”变成“好孩子”或把好孩子变成更好的孩子的老师才是优秀的老师。没有错误就不必来到学校受教育,没有错误也不必学习了。具备这样一种对待孩子错误的态度,把错误当成孩子成长中的信号,引导孩子在改错中进步,把错误当成引导孩子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契机,正是教师的一种重要的智慧。那种孩子一犯错就惩罚,就气愤、伤心,其实正是教师浅薄的表现。

我们“欢迎问题”、“研究问题”和“纠正问题”,把问题作为学生成长的契机和信号。

――取消了传统“看管”“禁止”式的文明班评比,代之以“校园之星”每月评比,如文明之星、智慧之星、健康之星、快乐之星等。

――变繁琐的德育为简单德育。通常学校日常德育管理都是“学生犯错―值日生扣分―文明班评比―扣老师奖金―老师批评学生”,通过这样繁琐层叠的环节后,学生的错误并没有被纠正。为此,我们代之以直接的“问题”相机教育,删繁就简,直奔主题,把德育引入常态。

――倡导学校就是一座永不关门的图书馆。学校设计每班一辆红色图书车,以班为单位借阅,学生自行管理,书籍随手可得,读书成为随时随地的常态,学生喜欢的书可以自行登记后带回家等,这样的想法一出,立即遭到一些人反对,因为怕丢、怕看坏……后来大家统一认识,图书不怕看坏,就怕放坏。管书即管人,是对学生诚实等自律品质培养的过程,如果问题严重,说明孩子急需这方面的教育。通过对书籍完好率,丢失率反馈选出读书和爱书的“阅读之星”。这样我们的红色图书车经过一段时间的调试,证实了我们的想法,现在学生书越读越多,这样的读书益智又养德。

百年树人,着眼于根。活在当下,赢在终点。有效德育,德育有效!

上一篇:数字德育:打开德育的胸怀 下一篇:社团博客:学生“联合自动”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