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探究

时间:2022-08-18 10:05:36

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探究

摘 要: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为有效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本文深入分析、调研目前中小学教师学习机制中影响专业发展的因素,探讨教师教育改革形势下社会对教师提出的专业发展需求,研究有效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策略,以知识交互、知识外化、知识内化、知识建构理论为核心,提出以教师学习为主体的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专业发展模式 社会互动 网络学习共同体

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理念的深刻影响,加快了我国教师教育信息化的广泛应用,为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学习和专业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但是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教学是激发学习并保证学生获得有用知识、技能、价值观念的基本条件[1]。为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加强基于标准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学习与持续发展,创新教师发展模式,如何有效地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已成为国内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2-3]。

一、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需求

目前,在教师学习机制中存在一些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问题,例如教师教育形式单一、教师学习的角色定位问题、教师学习的合作性不强、传统的教师学习方式滞后、缺少交流与专家引领,教师作为独立个体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能力的发展受到限制,学习效率不高等[4-6]。新形势下,快速发展的教育信息化环境为教师的不断学习、持续专业发展提出了更多的需求。

1.培养教师精神,掌握教师知识,提高教师能力。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有效完成教师在教学中承担的教会学生学习、育人和服务的职责,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专业意识和思维意识,培养教师精神,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采用“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思想提高教师能力。

2.转变教师角色,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注重以讲授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往往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过程没有更好遵循人们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虽然通过思考、讨论等形式,但是学生的角色定位影响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的发展,因此应该在教学中重视学习者的学习技术,实现学生从被动接受者向主动学习研究者的角色转变。

3.创新教学理念,实施教学改革,强化教学效果。在课程体系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改革的推动之下,教师需要进一步厘清和优化专业发展意识与教科研视野,以教研、科研的发展促进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创新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改革,强化学习效果。

二、网络学习共同体及其构建策略

1.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内涵。目前,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领域的热点议题之一[7-8]。为不断推广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网络学习共同体应运而生。网络学习共同体是指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平台中具有共同知趣、愿景、学习需求的学习者、教师、专家等个体构成的学习团体,通过共享资源、学习、交流、合作等形式进行探究学习、解决问题、研究或情感交流,从而促进共同体中成员的专业发展或能力提高。在网络学习共同体中各成员交流、学习或协作的机会均等,有利于保护学习者与助学者的自我情感,注重个性差异的发展,实现广泛的社会互动。因此,社会互动是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内涵,社会互动产生在以某种方式或某种共同属性而联系起来的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或群体与群体之间,实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交往。

2.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随着教师自主学习、合作意识的不断提升,目前在QQ、微信、博客、SNS(Secial Nnetworking Services)等平台上为实现共同目标自发形成了许多不同的网络学习共同体,但是这些共同体往往属于自组织形式,缺少有效的管理和激励,在长期无系统、无框架的发展中,往往无法达到很好的搭建效果。下面从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管理、社会互动效果三个方面分析有效的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策略。

(1)明确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愿景,注重教师专业发展需求。教师的专业发展是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核心目标,因此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搭建必须从教师学习角度出发,构建以教师为主体的网络学习共同体。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搭建需要对目标人群(如教师、研究者)的教研、科研、学习需求、发展意向等进行深入调研、访谈,设计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框架,在网络学习共同体平台中突出意见征集栏目、关注教师的专业特长和个性发展,明确教师学习愿景,并在网络学习共同体实践中及时调整和更新,重视讨论专题和学习活动模块建设,为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有效管理和社会互动打好基础。

(2)完善网络学习共同体管理体系,构建有效的领导团队。网络学习共同体的顺利运行和发展离不开有组织、责权分明的管理团队。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目标人群分析和教师发展的角度出发注重吸引教师专业领域相关的资深专家、研究学者参与共同体中并承担专业引导、指导领袖角色,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在团队组织和管理方面,建立健全完备的管理方案和运行机制,对于共同体运行和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困难,及时研究对策、方案,以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目标为导向,在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中实现正常有序的社会互动。

(3)健全网络学习共同体互动激励机制,优化社会互动效果。

在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中,有效的社会互动既是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因素,又是发挥网络学习共同体优势的核心要素。为优化社会互动效果,必须调研已有的网络学习共同体中影响互动氛围的问题,例如成员的共享意识弱、互动信任度低、互动积极性不高等,研究优化互动环境的解决方案,营造和谐、开发的文化氛围,提出有效的互动管理机制,例如设置互动奖励办法、进行互动自评与互评等。

三、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中小学教师发展模式构建主要包括平台框架设计、研讨活动安排、能力提升方案、反馈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具体的设计如图1所示。

在平台框架设计中,根据目前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结合专业发展需求,从教师作为学习者的角度分析教师的学习动机、愿景,明确组织目标,设计平台的结构模块。该平台的结构模块主要包括共同体平台概述、资源管理、社会互动平台、激励机制、效果评价与反馈、管理方案、教师能力提升指导等。研讨活动安排和能力提升方案是优化网络学习共同体平台效果的重要环节,通过专家引领、团队协作、学习互动形式进行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知识交互、知识建构、知识内化和知识外化。知识建构是指学习者在社会互动中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从认知角度进行知识建构,从而提高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由以上分析可知,反馈评价体系是体现平台运行状况和发展方向的主要指标,因此在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教师能力发展平台实践中应该注重领导团队、互动氛围、教师学习主动性、平台效果提升等关键因素,使中小学教师通过网络学习共同体通过持续不断地学习和发展能够真正实现自身能力提高。

四、结语

网络学习共同体为中小学教师学习和专业发展提供一个超越时空限制、大规模的社会互动平台。在教师教育改革背景下,研究教师的学习机制、互动管理方案,从教师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角度出发在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策略的引导下提出有效的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有助于强化社会互动效果,促进网络学习共同体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成功实践和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熊建辉,陈德云.从教育国际化看教师专业化――访国际教育专家周南照教授[J].世界教育信息,2012,04:4-14.

[2]朱旭东.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吴清波.网络学习共同体对教师专业学习的支持[D].上海师范大学,2013.

[4]赵艳,赵蔚,姜强.基于学习分析技术的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效果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09:132-138.

[5]钟亚妮.北京市农村中小学教师研修工作站:有效教师学习的实践探索[J].教育研究,2014,08:118-124.

[6]杨彦军,郭绍青,童慧.城乡教师的网络学习共同体互动特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11:42-46.

[7]唐如前.教师网络学习的知识共同体模型及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2,11:82-85.

[8]岳莎.基于知识管理的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模型的构建与实践[D].陕西师范大学,2014

基金项目:2016年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信息化背景下中小学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研究”(编号:2016-JSJYYB-116)。

上一篇:浅析设计如何影响消费 下一篇:再思现代课堂教学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