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性医院价值怎么算

时间:2022-08-18 09:46:34

非营利性医院价值怎么算

在过去的一年,医院收购大潮风起云涌,上市公司、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等对医院的收购/投资更是此起彼伏。然而,如何准确、合理地看待医院的真正价值,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研究表明,目标企业估值、估值技术是决定并购成败的两个关键因素,而估值技术又往往决定了目标企业的价值。医院价值的评估方法源于企业价值评估理论,但由于非营利性医院有别于企业的特殊行为模型,导致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并不完全适合于非营利性医院。在此,本文通过市场法对非营利性医院的价值评估进行探讨。

目标不同决定估值差异

企业经营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对于非营利性医院来说,其经营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Joseph Newhouse,1970),二者目标的差异也决定了双方价值评估的异同。

在Newhouse医院行为模型中,医院的偏好是用产出的数量和质量来定义的。产出的数量可以有多种方法衡量,为了研究方便起见,通常定义为医院在一定时间内诊疗的患者数量。产出的质量包括医院提供服务的多种不同特征,既可以是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也可以是医院的信誉及服务的质量,但是在每个医院的模型中假设只存在一种质量指标。

由于非营利性医院遵循利润不可分配的原则,使得医院缺乏动力去追求正的收益。因而,非营利性医院的运营要求医院成本应等于医疗收入与政府财政补助收入之和。在收支相抵的约束下,非营利性医院只能追求数量(Q)和质量(q)决定的效用最大化。如图1所示,非营利性医院的最佳医疗服务提供量位于A点,即医院效用最大化的最优值,而非利润最大化下的最大医疗服务量。

构建合理的价值评估参数

由于非营利性医院不追逐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特点,决定了如果用收益法进行评估,则无法体现医院的真正价值。尤其是大型非营利性医院往往是收入较高,而收入结余很少甚至为负,医院的价值并非体现在收入结余方面。

成本法评估所能体现的只是医院有形资产历史成本的再现,非营利性医院背后的强大无形资产,诸如品牌价值、人力资源等在成本法评估中均无法得到体现。而医院最重要的资产就是品牌与人才,因此用成本法评估非营利性医院往往出现一定的价值偏差。

从估值理论而言,市场途径是最直接、最贴近实际、最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的估值方法,往往也是确定与检验价值的最好方法,而市场法中的乘数估值方法又是国际上企业估值的首选方法或重要方法组合之一。虽然没有完全相同的类比企业,但是相似的资产应具有相似的价值。乘数估值,就是基于企业价值围绕由价值乘数对应价值驱动因素决定的内在价值上下波动的基本原理,以市场为导向、替代原则为依据,借助价值乘数,对供求平衡状态下可比企业的股权价值进行对比调整、统计分析,通过可比公司资产相对价值,间接推算目标企业的价值。

首先,选择可比医院。我国《企业价值评估准则》(2012)指出,在选择可比企业时,应当关注业务结构、经营模式、企业规模、资产配置和使用情况、企业所处经营阶段、成长性、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因素。因此,只有选用医院价值与多项指标的比值,才能达到较好的估值效果。近年来,医院并购事件已发生多起,专科性、综合性医院均有被并购,通过公开渠道已经能够便捷获取其并购信息。

其次,构建特征指标体系。可比医院选择涉及指标较多,仅仅利用单个评价标准难以形成全面、科学的结论,也就是说这些指标的评价结果存在着一定的不相容性。

作者利用公开资料,对市场上近年来部分医院的收购案例进行统计,选取医院的净资产、总资产、床位数量、营业收入四项指标作为基础,进行价格乘数比较分析(表1)。涉及的六家医院均为二级甲等以上级别的医院,其中一家为三级甲等,一家为三级乙等;床位规模在300~1200张,平均床位数量为700张。

第一是收购价格与总资产倍数分析。六家医院总资产最低为0.63亿元,最高为6.66亿元,平均总资产4.07亿元;收购价格与总资产的倍数最低为1.24,最高为2.02,平均倍数为1.59。虽然各家医院总资产差异较大,但是其收购价格与总资产的倍数之间差异较小,且在4组倍数之中,该倍数的标准差也最小,表明收购价格与总资产的关系最为密切。

第二,收购价格与净资产倍数分析。六家医院净资产最低为0.47亿元,最高为3.26亿元,平均净资产为1.53亿元;收购价格与净资产的倍数最低为1.91,最高为7.94,平均倍数为3.96。由于各家医院净资产差异较大,导致其收购价格与净资产的倍数之间差异也较为显著,说明医院净资产与总资产相比,总资产因素对收购价格更为明显。

第三,收购价格与营业收入倍数分析。六家医院营业收入最低为0.72亿元,最高为4.97亿元,平均营业收入2.62亿元;收购价格与营业收入的倍数最低为1.25,最高为2.85,平均倍数为2.15;在剔除最低倍数和最高倍数后,其余四家医院的收购价格与收入倍数基本上都在2.3倍,表明医院的收购价格与营业收入倍数分歧相对较小。通过该倍数比值对医院的价格进行评估,交易双方对评估结果也较容易趋向一致。

第四,医院平均每床位的收购价格比较。六家医院平均每床位的收购价格36.5万~165.4万元,平均价格为81.6万元,明显差异较大,且标准差数值在4组乘数之间也最大,表明利用医院的平均每床位收购价格进行比较,较难以达成一致。

上述分析可知,通过选择可比医院,将可比医院的价值乘数转化为目标医院的价值,对于非营利性医院的价值评估来说,不失为一个较好的评估参考方法。它可以有效避免由于非营利性医院的特殊经营性质带来的收支结余为负,以及无形资产难以评估的难题。当然,医院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在基于以医院并购为目标的价值评估时,还需综合考虑不同医院间的差异性、人力资源特性、协同效应、非流动性及时间因素等影响。

上一篇:华兰生物流感疫苗获世卫组织预认证 下一篇:潘耀平案是否构成“医疗事故罪”的法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