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分析

时间:2022-08-18 08:45:07

持续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 总结持续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经验。方法 应用持续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31例。结果 31例患者经持续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后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经二期缝合、植皮或用肌瓣、筋膜皮瓣、游离皮瓣修复,创面完全愈合,愈合时间为4~6w,其中28例经VSD治疗后一次游离植皮创面愈合;1例经2次VSD治疗后一次游离植皮创面愈合;2例经VSD一次治疗后两次游离植皮后创面愈合;平均随访6~8个月发现植皮区部分色素沉着,部分疤痕粘连但不影响功能,无溃疡复发。结论 应用持续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慢性难愈性创面;持续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疗效

慢性难愈性创面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如各种创伤、烧伤、术后切口、压疮、糖尿病足、脉管性溃疡、放射性溃疡、体表恶性溃疡等)经较长时间治疗(病程超过一个月)仍未愈合,也无愈合倾向的溃疡创面[1], 这类创面除愈合时间较长外,其修复过程与经典的组织修复过程也有着明显的差别,它的整个修复过程都未进入正常的生理修复程序[2],常已经长期换药治疗而迁延不愈,创面肉芽水肿、污浊,或被感染、坏死组织覆盖,周围瘢痕组织增生影响创面血供,治疗相当困难, 难治疗创面增加了患者精神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负担,同时因为换药的次数多,临床医生的劳动量大,关键是治疗效果不佳。我院自2014~2015年应用持续负压引流技术(VSD)(武斯第生产)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31例,获得满意疗效,换药的次数、强度均大大下降,临床医生的劳动量大大减少,甚至可以做到"袖手旁观"。 持续负压状态刺激毛细血管增生,促进肉芽组织整齐均匀快速地成长,封闭状态隔绝空气污染,减少了交叉感染机会,加快收敛创面面积,缩短创口愈合时间。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31例,男性20例,女性11例,年龄20~65岁,平均45岁。致伤原因:外伤性感染10例:其中小腿胫前4例,足背3例,足踝部2例,手背1例,压疮6例,其中骶尾部褥疮2例,髋部褥疮2例,踝部1例,足跟部1例,烧伤5例:前臂2例,背部2例,小腿1例,下肢静脉曲张5例:足踝部3例,小腿2例,术后切口3例:小腿胫前2例,足跟部1例,糖尿病足2例。

1.2治疗方法

1.2.1基本治疗 患者入院后有发热、血象偏高、溃疡分泌物多、有异味等感染征象者,行创面分泌物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敏感抗生素行抗感染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均按相关专业标准,制定规范、系统的治疗方案,合并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皮下注射胰岛素,将空腹血糖控制在5.8~12.7mmol/L,尿酮体控制为(-),改善微循环,维护肝肾功能[3],抽血查血、尿分析、肝、肾功、电解质、凝血功能,胸部X线片等检查充分了解基础疾病及治疗基础疾病。

1.2.2清创 行创面或溃疡清创,用双氧水及1%碘伏清洗创面,1%碘伏行周围皮肤消毒,彻底清除创面或溃疡中的脓性积液、坏死组织、异物、异常聚集的血液等有害物质,切除溃疡面增生的瘢痕结缔组织,反复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创面,的神经应用周围软组织覆盖,止血,如有的血管出血或者有出血倾向的应结扎,没有出血倾向的应用周围的软组织覆盖,保证无活动性出血。

1.2.3操作方法 按创面大小和形状修剪医用泡沫(VSD材料),创面较大时可能需要两块或多块。注意要使用医用泡沫填满创面内的每一个腔隙,包括撕脱皮肤的皮下、肌肉间的空隙。如果创面很大,需要多块医用泡沫才能填满时,建议用一根长的、质地较硬的硅胶管串连多块医用泡沫以方便封闭。必要时可把多块医用泡沫缝合连接,或缝合固定于创面边缘,用透性粘贴薄膜粘贴密封整个创面,如何良好地密封创面可能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问题,特别是在引流管、大创面、或者骶尾部创面,常要求操作者有足够丰富的想象力,依据具体情况灵活操作,创面很大时,确实的密封可能的确无法做到,这时可以采用在持续性的负压情况下进行贴膜。将多根引流管用多头连接管(三通)合并成1或2个出口连接负压引流装置,调节负压为-125~-450mmHg(-0.017~-0.060MPa),妥善固定管道,保障引流持续通畅,使负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及时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质,如引流出大量血液应立即终止负压引流,打开创面,彻底止血、清创后更换VSD材料再次贴膜引流。若溃疡面较大、较深,引流物浓稠、较多可以3~5d后,在有效麻醉下更换引流物。更换时再次清创:清除创面内遗留的坏死组织碎屑、异物,可再次用大量的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创面。依据情况,两到四天后在有效麻醉下第二次更换引流物。这时如创面已足够干净,达到闭合创面的条件,可立即闭合创面(二期缝合、植皮或用肌瓣、筋膜皮瓣、游离皮瓣修复),或用皮肤牵张带缩小以至消灭创面。条件不具备时,重复前次程序,再经3~4d,检查创面是否已适于闭合。即使只有部分创面适于闭合,也应及时闭合缩小创面,尚不适用于闭合的创面则继续以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处理。应用皮肤牵张带缩小或消灭创面可与负压封闭引流同时进行。

1.2.4 术后观察 ①保持有效负压是引流成败的关键:负压封闭引流实际应用过程中,当负压小于20kPa时,引流效果明显不如负压大于60kPa时。持续高负压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重要特点,负压的高低和有无中断直接影响到引流效果。负压封闭引流最重要的术后治疗就是观察负压状况和保证持续负压。②保持引流畅通:引出物黏稠且量大或有多量坏死组织时,存在引流系统被封堵导致引流失效的可能性。引流因堵塞而失效的征象首先是引出物数量的突然减少,而其可靠性标志是在揭除粘贴薄膜后负压源内的负压不下降或消失(如负压瓶上的压力指示不伸展,电动吸引器压力表上的负压值不变化)。这时,立即更换引流就是必要的了。引流堵塞可能是因为:①被引流区内坏死组织过多或有大量黏稠引出物,超出引流系统的处理能力 这时,放置于被引流区的VSD材料表面附满坏死组织或黏稠引出物,区内的引出物已不能通过VSD材料,及时更换引流就可解决问题。一般4~5d更换引流一次,但偶尔也会3d甚至2d就更换一次。②VSD材料表面被凝血块堵塞 这种情发生于被引流区内出血未得到确切控制时,因此创面的确切止血是必要的。③负压引流开始前引流物已被堵塞 被引流区创面有渗血或较黏稠的渗出,在安置引流系统时,未接通高负压源,血液或黏稠的渗出物就已经堵塞了VSD材料表面的微孔。遇到这种情况时的对策是在放入VSD材料后立即把VSD材料中的引流管接通电动吸引器持续吸引,直到引流系统安置完毕接通其他高负压源。高负压源一旦开始作用,这类堵塞就不易再发生。④更换引流不及时 引流后期引出物数量明显减少,被引流区内的压力和负压源的压力达到平衡时,引出物可能滞留在引流通道的任意部位,长时间后可能干燥结痂造成堵塞。因此引流必须及时更换。

2结果

平均随访6~8个月发现10例植皮区部分色素沉着,5例部分疤痕粘连但不影响功能,无溃疡复发。

3讨论

慢性难愈性创面治疗目的是尽快清除脓性积液、坏死组织、异物、异常聚集的血液等有害物质,消灭死腔,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给二期缝合、植皮或用肌瓣、筋膜皮瓣、游离皮瓣修复创造良好的条件,达到创面完全愈合,保持皮肤连续性及完整性。

持续负压引流技术(VSD)具有随意的全面清除各种渗液和液化坏死组织,持续负压状态刺激毛细血管增生,促进肉芽组织整齐均匀快速地成长,加快收敛创面面积,缩短创口愈合时间,封闭状态隔绝空气污染,减少了交叉感染机会,5~8d不需换药,减轻医护人员负担,减少病人痛苦和医疗费用,扼制感染蔓延,局部修复经久难愈的感染创面,提供全方位均匀负压,将传统的点状引流变为高效率的面状负压引流。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够彻底去除腔隙或创面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促进伤口愈合,该技术操作简单,效果甚佳,易于推广,是一种理想的引流方法。

参考文献:

[1]陈方凯,李小辉,陈丽仙.MEBT/MEBO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14,3,26(2).

[2]李炳辉,谷涌泉,王鹏华.糖尿病足及下肢慢性创面修复[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42,149.

[3]苏永涛,赵继东,牛先明,等.不同湿性坏境下3期褥疮治疗效果的对照研究[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14,5,26(3).

上一篇:科技发力 破解柑橘滞销困局 下一篇:Folksonomy知识组织模式中领域知识动态演化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