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怎么创新数学教学的开放度

时间:2022-08-18 06:54:16

论怎么创新数学教学的开放度

创新数学教学的开放度是在改革教学过程中束缚学生发展的传统因素,激励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数学知识与学习数学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开放教学的基础上提出的。创新开放型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大胆开放,随机应变,努力创新,不断改革束缚学生情感、认知与能力发展的条条框框;改变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讲解、去探索、去创新,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一、以人为本,让教师与学生思想开放

教学思想主导教学活动,一切教学活动的归宿终将回到学生本身。学生是人,是动态发展的主体,教师心中要有这样的观念,要以人为本, 正视学生的知识基础、情感个性的特点与差异,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容的教学氛围。教师要把学生的人文性充分体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学目标的定位、对教材处理的方式,还是教学过程的运作等,都不能搞“一刀切”、“齐步走”,要强调人的主体作用,多一些弹性,多一点灵动,使我们的教学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从而拓宽教学进程中的人本空间,挖掘师生的集体智慧和力量。要让学生成为课堂上学习的主体,问题让他们提出,疑点让他们辩论,结论让他们归纳,教师充分放手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教学活动开放与搞活,学生素质发展与提高。

二、以教材为依据,让教学课眼开放与创新

写文有“文眼”,立题有“题眼”,上课也要有“课眼”。课眼是一节课的精华所在,是学生能力发展与提高所在,既是全部教学活动的“生长点”,也往往成为破题开讲的“切入处”,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如教学“圆的认识”这课,教师板书课题时,问:看到这几个字,你想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什么叫圆?有的说:圆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有的说:圆的大小是由谁决定的?有的说:车轮为什么要制成圆形?教师见“课题”已出,便从中拓展:“为了解决你们所提出的问题,请同学们先自学课本。”教师进行点拨启发,学生通过画圆、剪圆、折圆、画直径、量直径和半径等实验操作,讨论推断,自主解决疑难。这节课从课眼开始开放,学生迅速接受教学目标,为主动构建新知创造了条件。

三、以生活实践为基础,让教学内容拓展

开放教学内容,就是要创造性地应用教材,使教材走近学生,走进生活,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和创新的有力凭借。教师要善于把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挖掘学生身边蕴藏的许多熟悉、新奇有趣的数学问题、数学教学的“活”教材,为教学所用,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活动之中,让学生能用数学思维方法去审视、分析、解答实际问题。

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我创设了以下的教学活动。(1)活动前:为每个学生准备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共5元。(2)活动开始:让学生认识这些人民币。结果,全班学生都能认识所发的人民币。(3)活动中:组织学生到附近的超市去购买商品。要求:①每个人购买的商品中必须有文具、食品、小玩具。②用所发给的钱,看谁买的东西多,买的东西好,买后要进行评比(并在活动中适时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4)活动后:集体讨论,让每个学生都说出自己买了几样商品,每样商品多少钱(分别用分、角来表示),余、缺多少钱。

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让教学过程开放

数学教学过程要求教师不仅要重视自己“导”的设计,更要重视学生“学”的体验,关注学生“学”的情感、态度、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只有这样,才能把教师备课时预设的、主观的、封闭的过程,变成激活学生思维的、灵动的开放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索者、发现者,提高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如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时,我先让学生拿出长方形学具,摸一摸它的周长。然后,提出问题:怎样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让学生各抒己见,有不同意见,可以自由站起来补充,鼓励学生说出不同想法,表扬敢于解答问题并及时改正的同学。根据学生回答,归纳为三种方法:①长+宽+长+宽;②长×2+宽×2;③(长+宽)×2。最后让学生讨论得出:第三种方法计算最简便。整个过程,教师只在“导”、“放”、“收”方面参与教学,没有按部就班、固守全班一律的教学步骤,也没有局限于书本内容的讲解,而是把数学知识规律的习得融于切合学生实际的探求活动,使他们在开放的时间与空间里解放头脑和手脚,自动探索,发现、总结数学规律,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动手操作、动脑分析等数学素质。

上一篇:在课堂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巧借” 下一篇: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