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创业投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时间:2022-08-18 06:11:59

发展创业投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摘 要】创业投资是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重要力量,在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活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分析研究了我国创投业的现状和需要解决的相关问题,提出亟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尽快完善和落实扶持政策,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规范发展,加快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创业投资;中小企业;税收政策

创业投资,是指创投机构向具有成长潜质的创业企业主要是未上市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提供创业管理等等一些增值服务,并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来完成高资本增值的一种新型投资。创业投资对提高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比重、拓宽未上市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以及改善中小企业治理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都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一种新的投资力量,创业投资在我国潜力巨大、市场广阔,需要政府尽快完善和落实扶持政策,促进其持续健康规范发展。

1.建立创业投资机制是促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随着民营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兴起,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快速增加,中小企业已构成我国国民经济主要的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促进市场竞争和技术进步、增加就业等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中小企业的发展也遇到了不少困难,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还不够完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特别突出,这其中,有企业自身的一些问题,也有政策、体制上的一些障碍。因此政府应积极采取政策措施,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创业投资作为一种新的投资工具,已成长为我国民间投资的重要主体,成为企业的创业和并购的重要资本力量。从国际经验看,创业投资基金通过主要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对于加大社会就业机会、促进创新和产业的升级、创造计税标准以及提升整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据美国创业投资协会(NVCA)的统计表明,创业投资在发达国家对经济贡献的投入产出比例为1:11,创业投资对于技术创新经济作用的增量占当代技术创新经济增量的70%。在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高低最能反映其综合国力的强弱。我国的创投业目前看虽然还只是一个刚起步的行业,但它在经济社会中的贡献却十分的显著。我国的创投企业通过支持企业的创业活动,在增加就业岗位、提升企业的研发水平、推进创新产品产业化、支撑GDP增长和推动税收增长等方面,都做出了很显著贡献。

2.我国创业投资机制建设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

我国创业投资的发展刚刚起步。目前虽然已经初步的建立了创业投资体制,但我国的创业投资方面的机制建设比较滞后。在2006年前,我国创投企业只能采取公司形式 ;2007年《合伙企业法》修订案实施后,还可采取有限合伙企业形式,但是,公司型创投企业占比例一直高于95%。从国外情况看,公司形式和有限合伙形式都可以采用。从资本形成看,除了投资者的出资,还借助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债权融资等多种方式积聚投资资本。由于缺乏必要的的扶持引导政策和激励机制,拓宽创业投资资本来源狭窄,不能引导更多民间资本进入创投业。与国外相比,我国在各类创业投资机构数目、创业资本规模等多方面仍然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目前,创业资本金还存在渠道不畅的问题:创新基金在引导、调动金融资本投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渠道还不很通畅;创业资本与创业投资机构结合还不够,还没有彼此相互衔接起来;创业资本与科技金融中介机构之间的结合还不够,彼此不能形成合理且高效的分工体系。在目前极度有限的创业投资资本中,用于中小企业投资的不到三成,对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需求还差很远。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除了要促进金融体系改革和金融工具的创新,建立完善的信用制度,还要注重发展资本市场,建立和完善创业投资机制,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创业投资在运作过程中,不但面临所投资企业的经营风险,同样也面临所投资企业的道德风险,这需要政府给予政策扶持。

3.积极发展创业投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

3.1完善税收扶持政策

首先,对公司、合伙等各类创投企业实行公平税负。我国现行税法规定对公司制法人企业可以按照《企业所得税法》有关规定,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而合伙制企业无法享受《企业所得税法》所规定的相应税收优惠。我国民间资金充裕,适合发展私募基金,鼓励发展创业投资企业以有限合伙制方式运行,有利于发扩大创业投资的资金来源。因此,应该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完善相应税收政策,对公司形式和合伙形式等各类企业实行公平税负。

其次,及时修改标准,提高税收政策的效果。2007年2月的《关于促进创投企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通知》指出,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含2年),可按其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额的7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凡当年不足抵扣的,可在以后纳税年度延续抵扣等。但是,在2008年新的企业所得税法中,高新技术企业标准被大幅度提高,导致创投企业所投资企业能够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比例也相应大幅度降低,从而使创投税收政策效果大幅度的减少,原因是部分企业没有进行申报和部分税务部门没有切实贯彻税收扶持政策,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是用“中小”和“高新”双重标准作为申报应纳税所得额的标准,确实过于苛刻。在2006年制订税收政策时,起草组经测算,当时创投企业投资高新技术企业的比例在70%以上。

促进创投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并不必然还要与投资对象是否是高新技术企业挂钩。从创业投资的运作机制看,创业投资者首先考虑的是项目是否可以带来一定的收益,然后才是税收优惠。所以,即便是限定创投企业只能以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额来申报税收抵扣,也不一定产生好的效果。由于非高新技术领域中也有不少具有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值得投资,而投资于各类成长性中小企业既有利于促进社会就业和营销模式、组织管理方式上的各类创新,又有利于间接的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因此,如果用“中小企业”单一规模的标准当做申报税收抵扣的标准,将明显提高税收政策的效果。从2009年创投企业的实际投资情况看,创投企业投资既符合“中小”规模标准又符合“高新”技术标准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案例占比和金额占比分别仅为36.78%、27.78%,显然都过低(其主要原因是投资高新技术企业的案例占比和金额占比分别只有43.37%、41.05%);投资中小企业的案例占比和金额占比分别为82.46%、49.12%,相对比较适中。从这组数据对比看,采用“中小”单一规模标准作为以对被投资企业投资额来申报税收抵扣的标准,既可显著提高税收政策效果,又不会导致税收政策被滥用。

上一篇:浅析校园一卡通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 下一篇:论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