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激励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18 04:44:35

赏识激励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赏识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激励,能使学生获得自信,从而促动学生更好地发展。本文从高中生都期望获得赏识的心理特点出发,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进一步探讨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常识教育的作用和具体应用。

关键词:赏识激励教育;高中数学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6-00-01

数学表面上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可是在通向未来的数学教学中,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赏识激励的教学策略,是以挖掘、激发、调动学生内驱力为主旨,使不同差异的学生都能在愉悦的学习状态中茁壮成长的一种教学策略。因此,我们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掌握赏识激励的方法技巧。

一、把握需求,用语言去赏识激励

感受学生、把握需求,是教育者应用赏识激励策略的前提。感受学生,就应该了解学生,熟知学生。学生在做什么、想什么,学生希望做什么、爱好干什么,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内在需求,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胸中有谱。感受学生,就应该来个换位思考,不要站在成人的角度,而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学生是怎样看待自己的所作所为的,学生是怎样认识师生对自己的评价的,学生是怎样评价他人的。感受学生的目地是为了认识学生,理解学生,更好的指导学生。例如:在进行“如何识别一个图形是特殊的四边形”的单元小结时,做了如下游戏:

游戏规则:(1)猜者背对黑板;(2)猜者只能根据图形(特殊四边形)特征提问;(3)每小组选出一名学生作猜者。(4)要求猜者在规定的时间内猜出题目。

游戏玩法:老师让某组一学生上讲台猜题,该学生面对全体学生,背对黑板,然后教师出示写有“正方形”的卡片,让这位学生开始猜:

S(猜者):“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吗?”Q(全体同学):“不是”

S:“两组对角分别相等吗?” Q:“是”

S:“有一组邻边也相等吗?” Q:“是”

S:“对角线也相等吗?”Q:“是”

S:“正方形!”

师:“恭喜你,答对了!”全班学生鼓掌!

由此可见,把游戏引入数学课堂,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极大地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趣味性。更重要的是,数学课堂上的这种活跃的游戏气氛拉近了老师和学生之间距离,让学生感到了老师是可亲、可信、可靠的朋友;同时又没有失掉数学内涵,这正是我们用语言渲染出来的数学教学活动的最高境界!

二、提供机会,靠竞争去赏识激励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里的需要实质上是一种潜在的创造意识,更为需要的是我们执教者能够给学生们一个生长问题的土壤、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在这个到处都充满着激烈竞争的时代,让学生们懂得这个现实和“优胜劣汰”的原则,培养竞争意识,激励他们学好本领。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将竞争引入课堂,如“速算”、“拼剪图形”、“面积等分”等,使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男生与女生之间进行竞争,并且分层设置问题,让同一层次的学生之间进行竞争等等,并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理性思维,诱导他们积极地参与。其实对于教育者来说,在赏识激励之后,及时地给予受教育者再提供一个克服缺点、改正错误的机会,并帮助指导学生从中进行自我反思、体验与感悟,赏识激励策略的教学效果会更加理想。

三、发展内力,用成功去赏识激励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有赖于成功。在学习上,当学生克服了种种困难,突破了一道道难关,获得了某种知识,心理上就有一种成功的喜悦,越学越有劲,成功激励既能尊重学生个体,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又能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和存在的价值,促进学生发现自己,发展自己,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努力使学生尝到学习的甜头,成为学习的成功者。

比如,在讲授《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时,老师出示2x+y=0这一式子,请同学说出这个方程的解。生1:我取x=1,y=2;生2:我给出x=0,y=0;生3:x=-2,y=4……学生们此起彼伏,给出了多种答案。师:同学们刚才给出的答案都能使这个二元一次方程成立,都可以作为方程的解,那么这道题的答案到底有多少个?如果把它们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并描出点来,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奇观”呢?大家不妨动手试一试。学生的争论没有了,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全神贯注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研究起来。最后大家不约而同地得到一个答案:原来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有无数多个,奇妙的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这些解都整齐地排在了同一条直线上,学生们长舒了一口气,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就这样,在成功的光环下,充分激发了学生蕴藏在深层的潜能,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赏识激励是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生长剂,是活跃课堂心理环境的催化剂。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恰当地激励教育,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能,使数学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觉的兴趣和需要。

上一篇:课堂改革在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的思考 下一篇:关于中职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