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幼儿园开展甘肃民间手工艺术对幼儿的促进作用

时间:2022-10-17 09:28:08

谈在幼儿园开展甘肃民间手工艺术对幼儿的促进作用

摘要:在幼儿时期开展民间艺术启蒙教育,对幼儿的发展有着多方面的价值及促进作用。在各班区域活动中,教师创设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民间手工艺术活动区,让幼儿进行丰富多彩的剪、编、撕、贴、捏、塑、编织、绘画、涂色、渲染、缝绣、缠绕等民间手工艺制作方法,让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逐步成熟起来。

关键词:民间艺术;幼儿;操作能力;材料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6-00-01

民间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化的积淀。在幼儿时期开展民间艺术启蒙教育,从小接触经典的民间艺术,是帮助幼儿从一个自然人成长为一个有文化根基的社会人的需要,对幼儿的发展有着多方面的价值及促进作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发展幼儿的艺术兴趣和艺术天赋,而且有助于幼儿民族意识与情感的激发,对其终身发展都具有强烈的导向性。从幼儿的发展看民间艺术教育的开展是必要的。幼儿民间艺术教育是幼儿生命成长的重要动力。

通过《甘肃民间手工艺术在幼儿园的继承与创新》课题的研究,在各班区域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开放的、丰富的、多功能、多层次的材料,创设各具特色、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民间手工艺术活动区,让幼儿进行丰富多彩的剪、编、撕、贴、捏、塑、编织、绘画、涂色、渲染、缝绣、缠绕等民间手工艺制作方法。所选材料基本上为当地资源,就地取材,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通过画、剪、贴等方法,任其所能,幼儿会流露出对民间艺术的迷恋,尽情的享受民间艺术美的熏陶,同时积极大胆地表现自己,通过民间手工艺术活动的开展,让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逐步成熟起来。在操作过程中我们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训练和指导:

一、学习各种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

教师首先要注意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有选择地引导幼儿学习一些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不论是进行平面手工活动还是立体手工活动,首先引导幼儿了解和认识制作工具的特征及用途,并学习其使用方法。只有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各种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才能帮助幼儿形成技能,并将技能迁移到手工制作活动中去。所以,在制作手工时,可让幼儿先思考,发现问题所在,然后再用确切、浅显的语言讲解制作步骤,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技能技巧。

如:泥塑活动,泥土看似朴实无华,却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玩泥是孩子们的天性,他们在揉、捏、拍、打中展现自己心中的世界、享受成功的喜悦。在试试、玩玩、捏捏、学学的操作过程中,创造出自己独特的精彩作品。我们首先投放了一些色彩鲜艳的面泥,让幼儿进行捏、玩,并提供一些辅助用具,如:牙签、瓶盖、滚子、塑料小刀等,让幼儿进行雕、刻、切,通过经常的练习,幼儿精细动作得到发展,捏出来的东西也更加精细。

画葫芦。幼儿以往都是在平面上画画,比较容易掌握,而在葫芦上画画,就难多了,葫芦是一个立体的面,又圆又光,一开始,幼儿觉得画起来很难,画线时线条很难控制,但在老师的多次指导和经常的练习,幼儿逐步掌握了在葫芦上绘画的方法,兴趣也提高了。

注意训练手的灵活性,是至关重要的。可先进行分步练习,再进行整体练习。分步练习可以帮助幼儿确切掌握每一种动作的方法与要领,整体练习则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系列动作之间的联系与协调。在剪纸活动中,幼儿开始只会剪一些大小不均的洞洞、方块、三角,在教师向幼儿传授了如何折叠纸张剪贴窗花的技法后,幼儿在经常的练习后,剪出来的窗花越来越漂亮了,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幼儿发现折叠的层数越多,剪出来的效果越好。他们举一反三,越折越精,越剪越好,兴趣也越来越高。在掌握了一系列剪纸的基本技法后,我们开始让幼儿练习构图能力,练习的过程仍然是从调动幼儿兴趣入手。老师按照幼儿的能力,分别提供有图形、不完全图形和没有图形的三种形式,幼儿自己购完图后,剪贴出来,为幼儿创造性剪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手工制作与绘画结合起来,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在手工制作中添加绘画,能激发幼儿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发挥其制作与装饰的能力。例如:当幼儿学习装饰鞋垫,幼儿看到鞋垫的样子和平时画画纸张的形状有所不同,那么在画画时就要有所改变,先从周围一圈装饰出花边,再画中间,同时还要注意一双鞋垫图案要对称,也可让幼儿进行拓样装饰,这就增加了难度,教师积极鼓励他们通过想象,添画上富有新意的形象,组成一幅幅漂亮的画面,装饰完后,幼儿再把一双鞋垫剪下来,练习配对。使想象力、探索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思维得到发展。

三、将幼儿的手工制作与游戏相结合

幼儿喜欢游戏,游戏几乎和他们的其他活动紧密相连,把手工制作富趣味教育于游戏之中,潜移默化地使幼儿在玩中学、玩中玩、寓教于乐,达到游戏和教育的双重目的。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对培养孩子的手工技能有很大帮助。我们采取“小老师”的作用,允许她们之间互相交流。每次折纸活动之前,都有意把动手能力较强的幼儿安排在每个小组中,能力弱的安排在“小老师”的旁边。这样既减轻了指导上的压力,又发挥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增加了孩子们之间的相互交往的能力。

幼儿的知识是在操作与探索中通过自身的活动获得,我们创设让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甘肃民间手工艺术操作区,利用操作区“活动性、游戏性”的有利条件,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和表现的机会。在幼儿积极主动的创作过程中使左右手更加灵活、协调地配合,让幼儿自主学习,自由探索,促进每位幼儿在创意手工活动中有个性地发展,任其所能,有效地促进了大脑左右半球的交替循环运用,使思维得到有效的发展。

上一篇:刍议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下一篇:幼儿园开展区角活动的意义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