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去工厂上课啦

时间:2022-08-18 04:25:10

走,去工厂上课啦

湖南省桑植县澧源镇第二小学非常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老师带领同学们走出学校,来到大工厂,了解具有家乡特色的产业,在这里上一堂特殊的课。

没有书本的流动课堂,生动、有趣、真实、有爱,一不小心就会有惊喜,同学们情不自禁地发出惊叹之声。

哇,好香

第一次的“工厂课堂”是酒厂。这儿出产品种多样的美酒。其中的百根冰是张家界特产的名酒,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解它们的故事,同学们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我们首先进了包装车间。酒的外包装是用楠竹做的,把鼻子凑近竹筒,能闻到竹子的清香。仔细一看,上面雕刻了一幅幅富有湘西风情的精美图画,犹如一件件艺术珍品。

在竹筒绘画区,我看到一位残疾女孩,个子比我还矮一点。听说她从小得了小儿麻痹症,但她的脸上没有丝毫自卑。她认真地在竹筒上画着:拿着笔,蘸了点红色调料,给“福”字涂色。她很细心,每个地方都涂得均匀、亮丽。

穿过绘画区,我们来到产品陈列室。“哇!”“哇!”我刚进门,就听见里面一阵赞叹声,抬头一看,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叫起来,那些琳琅满目的酒瓶太好看了。瞧,有一个瓶子上画的是山水,连绵起伏的群山,宛如一条龙,瀑布下几个白族小女孩在欢快地跳舞;那些绿瓷摸起来很光滑,瓶口向外翻,像一个花瓶;“天子液”的酒瓶最漂亮,上半身是淡蓝色,下半身用一些蓝色线缠起来,摸着好舒服。

这里的酒品种众多,其中历史最悠久的是百根冰。它现在已被列入中国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是张家界历史名酒。真没想到,家乡的酒竟如此有名,更没想到酒厂让残疾人和正常人在一起工作,而且同工同酬。

看着竹筒上栩栩如生的图案,欣赏着满满一墙的奖牌,一种豪情从我心中油然而生。我想,小小的酒瓶凝聚了多少智慧和汗水啊!长大了,我不仅要开拓创新,还要奉献爱心。

――彭钰涵

哇,好特别

新鲜粽叶是桑植县独具特色的资源。它的价值被发现之后,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种植粽叶,使桑植县成为全国最大的粽叶生产基地。那么多的粽叶,被送到哪里去了呢?到粽叶厂里寻找答案吧。

粽叶公司坐落在一座连绵起伏的大山下,四面绿树环抱,环境特别优美。你瞧,大门口那丛竹林,正向我们点头微笑,和我们热情地打招呼。爬山虎偏爱这里,爬满了一面面墙,把白墙变成了绿墙。走在下面,像走在绿色的画廊中,一阵阵清凉,让我们神清气爽。

我们来到粽叶车间,看到粽叶已经晒干,成捆成捆地堆放着,散发出诱人的清香。工人叔叔阿姨们坐在椅子上,一片一片地认真挑选粽叶,把合格的叶子一叠叠捆起来。

离开车间,我们几个小记者对董事长彭爷爷进行了采访。彭爷爷大概五十多岁,看起来很和蔼。他身穿灰色的T恤衫,坐在办公桌前。

向师海首先发问:“彭爷爷,我想问一下,您公司出产的粽叶都销往哪些地方?”

彭爷爷笑着说:“我们的粽叶主要销售到国内,少部分销往南亚地区的几个国家。”

我问:“彭爷爷,您当初怎么会想到办这个公司呢?”

“这是16年前的事。有一次,我到沿海参观,发现有别的地方的粽叶销往那里。我想我们家乡的粽叶质量更好,可是都烂在山上,多可惜呀。于是我回家办起了这个公司。”

彭爷爷还告诉我们,他的公司有六十多位残疾工人,他帮助他们解决了生存问题,并嘱咐我们长大后也要关心弱势群体,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临别时,我们数了数挂在墙上的奖牌。哇,52块!我们吃惊极了。

我想,我现在努力学习,将来也要造福家乡。

――尚秀娟

哇,好神奇

自然界有各种丰富的能源,科学合理地利用,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加方便。不信?一起去能源工厂看看吧。

进入能源开发公司,我们来到第一个车间――冲压车间。车间很大,里面有很多机器,许多穿着工作服的叔叔阿姨正在忙碌。我看见一位阿姨把一块平整的金属板放进一台叫“四柱液压器”的机器里,把开关一按,只听砰的一声,金属板弄成了凹字形。我们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太神奇了!”

我好奇地问另一位工人叔叔:“请问这是干什么用的?”叔叔告诉我:“这是柴草集成器的挡板。”“哦!”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第二个车间是装配车间,负责将冲压车间做成的各种零件整理合并,加工成成品。我看着各种各样的零件,惊呆了!工人叔叔们能分清这些五花八门的零件吗?看着他们熟练地操作着,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这次的参观让我领略到了科技的神奇力量,知道了许多资源可以回收再利用。

――唐 添

我们来到模具车间,一台机器正在打磨石板,一位工人叔叔正在聚精会神地操纵着一辆车。抬起头,只见墙壁上贴着八个字:“安全生产,精益求精”。老师介绍说:“这里负责制作模具,冲压车间就是根据这里设计的模具制造出各种零件的。”这个车间虽然不大,却很重要,就像人的大脑!

――杜佳亿

我们来到科研室,一台台复合灶的样品正熊熊燃烧着,它们的燃料竟是一颗颗细小的、像圆柱形糖一样的颗粒。一位工人老爷爷介绍说:“这些灶火苗大,无烟尘,使用很方便。”“这些颗粒是从哪儿来的?”我禁不住问。“都是我们厂自主研发的。燃料车间专门生产这种燃料。”老爷爷说。

穿过仓库,来到燃料加工车间。好浓的木头味儿!仔细一看,里面堆放着许多木屑、玉米秆、麦秆……原来那些颗粒状的燃料就是用这些原材料加工而成的,难怪叫生物资源!农村使用这种炉灶,既干净又省钱,新房子也不用担心被熏黑了!

――李 炎

(指导老师 瞿智群 蔡翠萍 黎艳玲)

有话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分别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入充满奥秘的工厂。在这个独特的课堂里,他们认识各种各样的机器,熟悉各种产品的生产流程,了解家乡的产业,感受工厂对残疾人的关爱,关注到身边的变化,真棒!

在你的家乡,有一些什么样的支柱产业?请你了解并关注它们。

上一篇:怪怪的科学家 下一篇:村里来了五个盗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