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适合中班活动材料的研究

时间:2022-08-18 03:44:09

寻找适合中班活动材料的研究

丰富、足够的操作材料既能吸引幼儿,又能满足幼儿操作、探索的需要。新《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提出:“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幼儿期充满着好奇心和想象力,总喜欢问这问那,喜欢动手探索与尝试,幼儿也往往是通过直接的操作活动来获取相关知识,并在与操作材料的交互作用中,在亲身的感知、体验中表现出来。可见,材料的投放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着科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纲要》强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因此,教师要及时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符合幼儿探索需要的材料,引导幼儿与材料互动。

一、源于生活,巧选材料

1.选择材料,贴近生活

幼儿的经验绝大部分来源于生活。《纲要》指出:“科学的实验材料要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利用身边的事物进行探索。”由此可见,要善于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选取材料。如在我们班的科技区投放了一些材料:铅笔、纸、积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棉线、塑料夹、回形针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的物品,幼儿对于这些材料也是非常熟悉,他们利用铅笔、纸来制作“风车”,探索使风车转动的方法;用塑料袋、线、胶布来制作“降落伞”,探索降落伞下降速度与悬挂物的重量大小的关系;在“磁铁小鱼”活动中,用塑料夹、皮筋、回形针等来探索磁铁能吸住的物品。总之,幼儿在材料中不断探索、制作,提高探究能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2.收集材料,变废为宝

在幼儿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接触着各种各样的物品,教师要引导幼儿做有心人,随时随地收集身边的废旧物品,投放在班内的科技区里,引导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根据需要自由选取材料,使探索活动更加丰富和深入。

在科技区里,我们针对每个活动投放了相应的材料,有光盘、易拉罐、瓶子、瓶盖、纸袋等材料,这些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而这些材料又都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些比较容易收集的废旧材料。我们会根据幼儿的需要及时更换、调整材料,这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参与到科学探究中,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利用这些材料来引导幼儿制作弹力小车,并在玩中探究让小车开动的方法和原因,感受探究发现的乐趣。

3.家长资源,丰富材料

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应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共同收集材料,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如:活动《有趣的下落》,请家长收集各种树叶、羽毛以及大小不同的石头,幼儿通过一一抛物体,观察不同物体掉下来的样子,初步了解自由落体现象,探索不同物体下落时所呈现的不同状态。

二、理解表达,感知材料

在幼儿与材料的相互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幼儿表达对材料的感知,用适当的方式来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如在科技操作间活动时,只提供幼儿一张纸和一支笔,请幼儿玩后利用绘画的方式进行简单的记录,记录下自己活动的情况,“我玩了什么”“我发现了什么”。幼儿画了一个圆圈和一根小棒,则表示他玩了放大镜;而幼儿画的一大一小的物品,则表示他发现物品被放大镜放大了。活动结束后,请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操作结果,在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在活动《它们在移动》中,引导幼儿猜测能使物品移动的方法后,用箭头绘画的方式记录物体移动的方向(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等),探索多种使物体移动的方法,初步感受物体移动方向与受力方向的一致性。在《旋转的纸片》活动中,尝试让不同纸片旋转起来,引导幼儿大胆猜测不同形状的纸片快速转动时所呈现的形状,并在操作的过程中仔细观察,用画的图形标记记录。虽然幼儿的绘画水平有限,但是他们会抓住物品的某一明显的特征来画,边观察边记录,再根据记录进行探索。可见,简单的材料,简单的记录,具有较大的作用。

三、观察等待,材料互动

所谓观察等待,就是教师要学会仔细观察,耐心等待,充分给予幼儿探索的空间。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不急于介入或是干涉幼儿的活动,引导幼儿充分与新材料互动,从中探索新发现。

如在每次小制作活动中,为幼儿准备了各种材料,在幼儿制作的过程中,我没有一成不变地要求幼儿跟着我做,而是引导幼儿充分与材料互动,尝试自己看着流程图,利用现有的材料进行制作。又如在科技区里,结合“亿童”内容,我们投放了“镜中谜组合”这个活动,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有的将两面镜子面对面摆放,有的将两面镜子摆成一个角度,显然,观察的结果是不同的。在幼儿摆放角度的过程中,我并没有去干涉,而是引导幼儿与材料互动,边摆放边进行简单的记录,幼儿在自由摆放中发现镜子摆放角度的变化与成像数量之间的关系,原来镜子夹角越来越合拢,镜子里物体的数量就越来越多。这种种现象,都说明了教师耐心等待,仔细观察,充分满足幼儿与材料互动的需要,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和发现。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科学材料,就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只有为幼儿创设贴近生活的、丰富多样的、可操作性的材料,充分挖掘家长资源,多途径地引发幼儿投入到科学“两小”活动中,幼儿才能轻松、愉快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尝试、去创造。

上一篇:盐酸小檗碱在黄连水煎液中的生物药剂学分类系... 下一篇:全流程数字化高标清多媒体融合制播平台设计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