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旋布洛芬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

时间:2022-08-18 03:34:25

右旋布洛芬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 前瞻性评估右旋布洛芬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3年5月我院诊治的15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右旋布洛芬进行治疗,对照组用芬必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8.6%,对照组总有效率98.6%,但观察组不良反应明显比对照组轻、少,优于对照组。结论 右旋布洛芬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右旋布洛芬;原发性痛经

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没有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占痛经的90%以上[1]。2010年5月~2013年5月采用右旋布洛芬治疗原发性痛经75例,旨在评价该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5月~2013年5月原发性痛经患者150例,年龄为14~23岁,多数为16~19岁的未产女性,平均年龄18.7岁,疼痛强度按数字评估法分为四级:轻度66例(44.0%)、中度64例(42.7%)、重度20例(13.3%);随机双盲分为观察组75例,对照组75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病例入选标准:原发性痛经:①痛经的月经周期几乎都是有排卵的;痛经大多数发生在月经期的开始数小时,且在2~3d内疼痛消失;②痛在下腹部耻骨联合以上区域,呈阵发性胀痛或痉挛性痛;③子宫内膜呈管型脱落的膜样痛经;④妇科检查无阳性体征;⑤无盆腔器质性病变。

疼痛程度观察指标:疼痛评分标准:采用数字评估法(NRS):将一条10cm长直线平均分成10等份,从左到右依次标有0、1、2、3、4、5、6、7、8、9、10,其中0代表无痛,10代表最剧烈疼痛,患者根据自己的疼痛体验在直线上标记。将NRS中的0、1~3、4~6、7~10级分别对应于NRS中的0、1、2、3级。即其对应的疼痛强度: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

1.2方法 观察组给予右旋布洛芬胶囊,0.15g/粒,1粒/次,2次/d。对照组给予芬必得(布洛芬缓释胶囊),0.3g/粒,1粒/次,2次/d。首次诊治两组分别按上述方法及剂量服用,以后嘱患者于月经前1~2d服用,连续服用2~3d,连服3个月后复查随访。以疼痛缓解程度来判断疗效,且同时观察记录患者在用药期间和用药后的所有不良反应。

1.3镇痛判断标准 疼痛治疗效果评价标准:根据NRS法,疼痛缓解效果可分为:显效:疼痛减轻2度以上;中效:疼痛减轻约1度;微效:疼痛稍有减轻,但不到一度;无效:疼痛无缓解。

14统计学处理 用SPSS10.0软件处理数据,计算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x±s)表示,治疗前后和差值比较用配对t检验,计算资料用x2检验。P〈0.05为显著性差异,P〈0.01为非常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临床疗效分析 经过3个月经周期治疗后,观察组失访1例,对照组因上消化道出血退出1例,两组间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用药后显著缓解率、中效缓解率、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明显差异(P〉0.05),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不良、胃烧灼感、呕吐等症状,症状较轻,不必停药,严重者给予多潘立同、奥美拉唑等对症治疗,对症治疗后缓解。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主要症状为头痛、嗜睡、耳鸣等,一般可耐受。对照组1例因服药第二天解柏油样便退出治疗,观察组失访1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皮疹及过敏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7例(9.3%)与15例(20.0%),两组不良反应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布洛芬为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通过抑制细胞膜的环氧酶,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而产生镇痛、抗炎作用。但布洛芬副反应发生率较高,达15%~30%。研究发现,布洛芬的药理活性主要来自右旋体,只需要混旋布洛芬50%剂量的右旋布洛芬就可以得到与前者相同的临床疗效,且右旋布洛芬比混旋布洛芬从体内清除得更彻底。能产生更快的镇痛效果、相似的作用时限以及更低的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表明右旋布洛芬和布洛芬均能有效快速缓解原发性痛经的疼痛,两者的临床疗效相当,无显著性差异;而右旋布洛芬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布洛芬小;其安全性及耐受性都明显优于布洛芬,有显著性差异。通过观察认为右旋布洛芬治疗原发性痛经起效快,剂量小,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18.

上一篇:平衡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针灸拔罐联合TDP照射治疗髋关节滑囊炎的临床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