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35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8-18 01:36:18

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35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该组患者经上述处理后均痊愈出院,无脂肪液化及切口感染发生,其肥胖患者的愈合时间明显长于非肥胖患者的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妇产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

[中图分类号] R7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4(c)-0102-02

脂肪液化是指脂肪细胞受损破裂后出现坏死、液化的过程,是妇产科患者接受腹部手术治疗后的一种比较常见并发症[1]。由于脂肪崩解后产物脂肪酸的刺激,可引起切口周围组织发生非细菌性炎症反应,从而延长了切口愈合的时间,增加了切口感染的机会,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2]。为探讨其产生的原因、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该研究对2008年1月―2012年6月在该院诊治的35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共35例,占该院同期行妇产科腹部手术的1.08%(35/3 243),年龄21~42岁,平均31岁。均于术后3~10 d换药时发现切口有淡黄色液体渗出,按压切口可见渗出液增多,两端皮下组织连接不够紧密,易于分离,又是仅有表皮相连,明显愈合不良,外观切口红肿不明显,渗液涂片镜下可见脂滴,但无细菌生长。其中妇科手术8例(22.86%),产科手术27例(77.14%);合并肥胖者16例,合并贫血者14例,肥胖合并糖尿病5例。

1.2 处理方法

切口渗液较少,范围较小者,应及时挤尽液化脂肪,并辅以红外线或微波理疗,20 min/次,2次/d,切口表面覆盖碘伏纱布;切口渗液较多,范围较大或渗液时间较长者,可拆除缝线,采用0.9%氯化钠盐水、甲硝锉冲洗清除液化组织后进行加压包扎,同时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如经上述处理仍不愈合者,可拆除缝线去除脂肪层线结,进行切口引流,待新鲜肉芽组织生成后行Ⅱ期缝合。糖尿病患者应注意控制血糖,贫血患者辅以支持疗法。

1.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2.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该组患者经上述处理后均痊愈出院,无脂肪液化及切口感染发生,其肥胖患者的愈合时间明显长于非肥胖患者的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妇产科腹部切口手术发生脂肪液化一般出现在术后3~7 d[3]。目前,对脂肪液化的诊断尚无统一标准,通常将术后切口出现以下现象视为脂肪液化[4]:①术后3~7 d手术切口出现淡黄色渗液,愈合不良,但患者无任何自觉症状;②切口无红肿热痛等细菌性感染及坏死现象,体温正常血象不高;③渗出液镜检可见大量脂肪滴,但连续3次培养均无细菌生长。有研究显示,①肥胖是发生脂肪液化的主要原因,且发生脂肪液化后更加难以愈合[5]。成年人皮下脂肪属于血运较差的黄色脂肪组织,本身愈合能力较低,而肥胖患者由于皮下脂肪增厚,增加了腹部张力,导致手术难度增加,同时手术切口局部的血液循环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再加上手术过程中对脂肪组织的损伤,引起其发生缺血、无菌性坏死,同时也增加了缝合难度,导致切口难以愈合,从而增加了切口脂肪液化的风险。该研究中肥胖患者的平均愈合时间为(14.3±1.8)d,明显长于非肥胖患者的平均愈合时间为(9.6±1.6)d,结果说明,肥胖不但是发生脂肪液化的主要原因,而且发生脂肪液化后更加难以愈合。②贫血、低蛋白血症及营养不良不利于胶原蛋白的合成。③糖尿病以及肝脏疾病导致自身愈合能力低下。④医生缝合不当。如缝扎过紧会导致局部组织坏死,而过松则可造成止血不彻底,渗出物较多;此外,缝扎时留有死腔可导致局部炎症反应扩大,缝扎时组织层次对合不良会导致切口裂开,等等。⑤术后咳嗽、腹胀导致腹压增加,局部水肿引起局部张力增加,均不利于切口愈合。⑥此外,滥用糖皮质激素也不利于切口愈合,从而增加脂肪液化的风险。

对于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①术中注意皮下脂肪组织的保护,尽量不采用高频电刀对肥胖患者进行手术,即使使用也需尽可能避免高电流操作;缝合前采用0.9%氯化钠盐水、甲硝锉冲洗切口并除尽坏死脂肪组织,皮下组织过厚者可放置引流条24~48 h;“缝合时要求切口对齐,不遗留死腔;缝合间隙适当,缝线松紧适度,必要时行减张缝合”[6]。②积极治疗原有疾病,糖尿病患者在进行手术前需将空腹血糖控制在8 mmol/L以下,术后也需严密监测血糖水平,使之尽量维持在10 mmol/L以下;对于贫血患者,需先对贫血进行纠正,再实施手术。③术后严密观察,特别是对伴有肥胖、贫血、营养不良及低蛋白血症的患者,事先均需考虑本病发生的可能,密切注意换药时敷料上沾染渗液的颜色和量的变化,同时注意观察切口的清洁度,并可适当加压切口两侧观察是否有渗液渗出。已发生脂肪液化的患者要注意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切口的及时处理,碘伏是一种表面活性剂与碘络合而成的一种不稳定的化合物,具有强大的杀菌力而且几乎没有任何毒性,也不会产生耐药性,能有效防止切口在出现液化后发生再次感染的现象,方法简单,疗效满意,但使用之前应确定患者无碘过敏史[7]。同时也可以通过红外线或微波理疗辅助治疗,来促进切口局部的血液循环,帮助消除水肿,吸收渗出液,促进切口愈合。

综上所述,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与肥胖、贫血及糖尿病关系密切,加强围术期的管理可减少本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岳天孚,刘晓枚.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及裂开的防治 [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9,15(11):709-710.

[2] 李春季.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08,27(16):34-35.

[3] 陈丽函,朱楚刁.综合物理治疗对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6):2813-2814.

[4] 苏明宝,王一平,王旭飞.切口脂肪液化20例诊疗体会 [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3):16.

[5] 杨丽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治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1):161-162.

[6] 李洁,李玉梅,王海霞,等.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33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28):78.

[7] christen f lorencia j,rib bello j.prevention of post appendectomy incision abscess with theuse of polyvinyl[J].pyrrolidoneiodine (prospectivestudy),2009,44(1):20-21.

(收稿日期:2013-01-07)

上一篇:探讨胎盘粘连、前置胎盘、胎盘植入与人工流产... 下一篇:腋下小切口应用于自发气胸手术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