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管理工作有效性探究

时间:2022-08-18 12:09:47

中职学生管理工作有效性探究

【摘 要】现当今中职学校中职学生基础太薄弱,缺乏学习兴趣,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进取心,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习的自制力差,学习无压力不努力等方面,因此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现在中职学生的就业虽然出现了回暖。但是中职学校能够招收到的学生素质还是依然很薄弱。

【关键词】中职生;管理;探究

一、互利共生适宜于中职学生管理工作

生态通常是指一切生物的自然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以及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相互作用的关系。研究有机体或有机群体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的专门科学通常称为生态学。生态学又分为两种形式,即个体生态学与群落生态学,前者研究作为个体的生命有机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后者研究生物群体与其环境之间的自然关系。生态模式或者生态视野是人从整体上认识,以全方位、多角度去研究并效法它的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运用模式。以人为本的发展观,高度显示出生态模式在学校教育中的重大作用。毫无疑问,人是生态系统的主体,各种教育的作用使人们的主体作用越来越大。因此,教育本身对生态化必然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生态视野下的生态系统是以生物群落作为基础,在特定时间与空间范围内,具体的生物成分与非生物之间,能够通过不断的物质流、能量流与信息流进而形成相互作用与互相依存的统一整体。中职学生管理工作以学生发展为主线,相关的教育主管部门、中职学校、中职学生管理部门、中职学生管理人员、中职学生群体、中职学生个体、相关的社会环境与家庭等多种因子完全可以构成具有整体综合效应的生态系统。对于中职学生管理工作而言,管理者是老师与学生管理工作者或家长,中职学生是被管理者[1]。试想如果中职管理方面的教育规律不与中职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规律相适应,必然就会造成中职学生形成敌对的心理,从而使中职管理工作收不到应有的良好效果。因此要促进中职学生良性发展,就必须保持中职学生行为与中职学生管理制度的制约性与平衡性,换言之就是保持中职学生管理生态系统的整体平衡性。

二、中职学生管理工作不够生态化

中职学生管理工作在很长时期以来,占据主导型的模式是以管理者的教师作为中心来开展的,偏重于制度管理,侧重于纪律约束,中职学校管理者对中职学生有绝对的权威。这种学生管理方法与生态化的要求相去甚远,具有明显的违背生态要求的特点。中职学生管理工作往往以管住学生为目的,因为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认为,在复杂的中职学校教育系列活动中,为了有效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与推进,有效保证活动的效率与效益,中职学生就应该被管住管好[2]。因此在传统意义上的中职学生管理工作自然围绕如何有效地管住中职学生这一目标而开展管理活动,实际上是把对效率和效益的追求迁移到中职学生管理中,极大地忽视了中职学生教育管理中生态型。很多学者已经发现当前的中职学生管理已出现严重的异化现象,把中职学生当做了手段。

中职学生管理工作太偏重于制度约束和量化考评。中职学生管理工作认为能够被管住,必然制定出严格的与周详的中职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必然在中职学生管理中不断出现的新的问题将这些制度不断进行演进和细化,使学生时时处处被繁琐的规章制度所控制、监督和惩罚。结果是在强大的制度权威的中职校园文化环境中,中职学生被这些制度缚住了手脚不得自由,要么成为听话温顺的小绵羊,要么不断承受很多制度的约束与惩罚。传统的中职学生管理工作受科学主义思潮影响,片面地认为量化或数学化是管理科学方法的显著特征,管理者认为量化可以避免人的主观情感的干扰,可以精准地对中职学生的管理活动进行预测与调控,从而实现对中职学生科学而且有效教育管理。由此带来的是对中职学生管理实行量化方法,并且推崇将班级管理建立在学生考核分上等做法。实际上,在中职学生管理中,如果制定太多的规章制度,过度限制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会妨碍学生的发展,而且重要的规章制度的重大遗漏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中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完善方向

中职学生的管理同样可以具备生态系统的特点并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推进。生态管理模式要想收到良胜效果,自然有自身的独特习性。中职学生的特殊的生态特点在于同济依慕型,一般在同龄人或同辈人之间具有依慕关系。当然,同济依慕关系是彼此平等的,而且是群体力量的产生的基础。因为中职学生结成生态群体能满足个人合群的合理欲望[3]。在中职学校,这种合理的生态系统中,敏感因子可以包括中职学校的自然环境、中职学校规章制度、中职管理人员、中职学生、半正式或非正式组织、专业教学环境、其它社会环境等因子,这些生态敏感因子通过错综复杂的联系而产生相互作用以及与生态主体开展和谐互动实现中职学生管理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中职学生成长是生态主体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对中职学生管理工作进行生态系统的调节应遵循生态规律中的最适度原则、生态链法则、耐度定律与限制因子定律。中职学生管理工作生态链有机制、人员、制度与环境等四个方面的交换能量源,如果能够通过这四方面的有机结合,就能够优化管理生态环境内部结构,促使对学生成长起到正面的积极作用。为促使中职学生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可以制定一系列科学的学生管理条例。在中职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建立合理的队伍,主要由专职(兼职)从事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党政干部组成,或者学生处(科)与团委部门中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还有相应的辅导员、班主任等管理与服务工作的人员等。

学生管理工作生态链依赖于信息流。对于中职学生管理工作,应该要重视以信息流为基础的学生管理工作构建的生态链。管理者要在工作中要深入到班级,深入融入到中职学生当中,了解并尊重他们,准确掌握学生的群体特点和每一位中职学生的个性特征,才能创造和接受生态系统的信息流。

总之,如果生态模式引入中职学生的管理工作,自然能够建立了基于生态模式的学生管理体系,根据生态模式的学生管理工作原则与学生管理生态链,更好地开展好并提升中职学生的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蔡玉娜.当前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6):43.

[2]林丽萍.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06(8):63.

[3]李少荣.大学生集群行为的应对与德育反思[J].高教探索,2006(2):84.

上一篇:浅谈英语听力的障碍及解决方法 下一篇:浅析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