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企再“优化”

时间:2022-08-18 11:01:21

企业是国民经济之本,在河南采访,处处能感受到当地财政服务企业的谦虚、认真。“保企业,就是保增长,保就业,保稳定,保和谐,就是保财政。”河南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钱国玉画出了保企业和“五保”之间的等号。

“现在,企业是我们的上帝!”洛阳市财政局一位干部对记者感慨。

在洛阳,有两个细节加深了这种上帝印象:为采访两家企业,财政局的干部都是提前与企业沟通,反复商量后再确定采访时间,“现在我们去企业都得事先打招呼,要不然会添乱,打扰企业的作业”,洛阳市财政局办公室副主任孟国华解释。其次,由于行程紧张,有一家企业未能采访,财政局的干部为此还专门打电话致歉。

金融危机之下,承接产业转移的中原大地,省委、省政府专程推出“企业服务年”,服务企业最终就是服务老百姓。

实・快・全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矿山机械制造企业,是洛阳市最为关注的重点国有企业之一。“我们上半年的销售收入达52亿元,税收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尽管金融危机有一定影响,但我们企业的发展势头还是很不错的。”该公司副总经理梁慧简洁明快地介绍说。

中信重工的发展势头如此喜人,除了该公司长期努力创新,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也是功不可没。“我们的研发投入占到每年产出的6%,省市两级财政每年给我们的投入都在1000万元左右,极大地推动了我们的科技研发。”该公司财务部副主任马志伟十分在意政府的这种奖励性投人。

与中信重工不同,洛阳巨尔乳业有限公司是一家民企。尽管遭遇金融危机与乳业危机的双重夹击,但该公司仍顽强地挺过来了,“这与市政府对我们的鼎力支持是分不开的。2008年底,我们上‘3万吨新型益生菌乳品’项目,省、市财政一共贴息40万。而近年来,市财政一共拿出108万元专项支持我们的‘年产2万吨苗条型利乐砖液态乳’项目建设。这对我们挺过危机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公司党委书记刘建国十分感激。

“其实,财政对我们的帮助多着呢,比如说,‘首席服务官’、‘企业周报’等,现在的财政可说是我们的贴心人。”公司财务处长张革委发自肺腑地说。

据介绍,“企业服务年活动”中,省财政厅会同国地税部门将各种政策汇编成《财税部门服务企业指南》,分发到260多家重点企业手中,并在门户网站上对社会公开。同时,适时召开企业座谈会,收集了两百多个与企业相关的问题,逐一加以分析并制定对策。

在广泛听取企业意见的基础上,河南省财政以完善综合扶持机制、信息披露机制、工作效能机制、监督检查机制等四项机制为重点,采取增资、减负、促销等15项措施,提高财政服务企业能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实”是这些措施的第一个特点。省财政筹措2.5亿元,采取注入国家资本金和对流动资金贷款给予贴息的方式,支持河南煤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重点煤炭企业精深加工产品生产;筹措16亿元,在全省所有县(市、区)全面建立以财政为依托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为持久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搭建平台。

“快”是第二个特点。这些政策与措施都是在金融危机来临之后,财政厅迅速调研,迅速上报,迅速出台的措施。

“全”是这些措施的第三个特点。河南省已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进行全面清理,率先取消(停止征收)、降低156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加上认真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预计今年有关税费优惠政策将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近200亿元。

合・公・严

“支持企业发展就是保民生,这一点是毫无疑义的。企业服务年,财政就得为企业做好服务。但怎样支持?如何支持?撒胡椒面地进行资金支持?没办法形成合力,财政固有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无法得到显现。”洛阳市财政局工业处处长卢崇智对“企业服务年”活动有着更深入的思考。

他的这个思考,说到底,就是一个专项资金整合的问题。“就财政而言,难度最大的还是资金的整合。大家都说财政是切蛋糕的,但如何让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出规模效益?在现有条件下,有个形象的比喻,整合资金就是要让吃蛋糕的人去做同一件事。”省财政厅一位干部如是说。

如何整合服务企业的专项资金?洛阳市财政局在整合洛阳市产业优化资金方面进行了宝贵的探索。

“自2002年起,我们就设有工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化与引导资金,当时这个资金主要是针对国有企业的。后来,民营企业也要求得到这个资金。这个要求是正当的,但我们市财力就这么大,于是,就想到将资金统筹安排。”卢崇智对这个产业优化资金的来历十分熟悉。

2007年底,洛阳市财政局在原有的工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化与引导资金、环保专项治理资金的基础上,增加安排5000万,共计1.2亿元,专项用于节能减排、工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引导创新、产业集聚区等各项优惠政策。这些资金统筹安排、捆绑使用,统称为“市产业优化资金”。

鉴于整合这些资金的难度,洛阳市成立了产业优化资金领导小组,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常务副市长任副组长,财政局、科技局、国资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研究决定扶持项目,协调解决重大问题。

“从你们这个整合资金的方案来看,对既得利益格局是一种突破。比如,以前可以由各局说了算的工业项目,现在都要经过这个领导小组。你们如何能保证做到公正呢?”记者对这个问题十分好奇。

“就这个产业优化资金而言,在资金的使用方面,我们是有严格规定的:先定规则,后作选择,公开透明,竞争择优,统筹安排,捆绑使用。各种所有制、各类企业待遇平等。资金统筹使用,不按照各项优惠政策预先分割资金。”卢崇智说。

正是执行了一套严格的程序与比较高的项目资金门槛,洛阳市产业优化资金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08年,该专项资金用于节能减排等27个项目1.27亿元,带动社会资金129.2亿元,有力促进了该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优化和企业竞争力。

与洛阳的做法一样,河南省财政厅也在整合专项资金上下功夫。今年以来,他们整合企业自主创新资金、高新技术产业化资金、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工业结构调整资金等6亿元,支持100个左右产业升级项目和100家左右重点企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

财企新“优化”,正见证着“保企业”就是保增长、保民生的又一条路径。

上一篇:调控有“两手” 下一篇:夏粮“反转”谜